湯建林 宜興徐記福之康陶瓷藝術品有限公司
紫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品種繁多。從造型上看,紫砂制品具有樸雅大方的特點。紫砂主要生產地為江南地區,這也使得紫砂受到了當地的歷史人文特色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受到了國內外各個階級人群的喜愛。
紫砂這一泥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并且具有優良的質感,因此紫砂也就成了制壺的最佳材料。并且紫砂器物,不僅不會因為年久而喪失原有的光澤感,反而用得越久光澤感越發明顯。紫砂泥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歷代紫砂藝人的不斷實踐于創新的過程中,已然形成了一套專屬于紫砂制作的流程。紫砂藝人從開始的造型設計,到泥料的選配,手工成型,燒制等幾十道工序下來,制作了一件件紫砂器具。
紫砂器物的制作對于紫砂藝人自身的素養有著很高的要求,要想使得一件器物具有藝術性,首先需要藝人本身具備嫻熟的制作手藝,此外需要藝人結合自身經驗,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吸收各類藝術特色形成一定的紫砂藝術鑒賞能力,最后將這些都傾注于作品中,將紫砂藝術展現在世人眼中。

湯建林個人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器物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希望器物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達到一定的功能性,還希望通過選擇使用的器物展現出自己的審美能力。也就是說人們不僅希望一件物品能夠讓自己用得舒服,而且希望這件物品能夠具有讓人身心愉悅的外觀,具備一定的藝術特色。而紫砂器物憑借其優質的材質,獨特的造型,富有藝術的內涵等特色,使其在經濟文化發展迅速的社會中得以生存,并且深受人們的青睞。
木頭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紅木的使用與創作,所講究的是造型大方。紅木生長期漫長使得其材質具有堅硬的特質。在顏色上,紅木的顏色較深,也就使得其具備了古樸的風格,因此很多的傳統家具都會選擇紅木作為材料。在質量上,由于紅木的木質重,在視覺的感覺上讓人覺得其質量很好。

漢風提梁套組(1)

漢風提梁套組(2)

龍之夢提梁

鳳鳴

玉兔呈瑞
木材一般來說都會有其特殊的香味,而紅木作為木材的一種,同樣也具有這一特點。特別是紅木中的紫檀木,其散發香味更為明顯。而上面提到的紅木的木質硬的這一特點也使得用紅木制作出來的作品具有高強度,且耐磨,具備十分優良的耐久性等特點。
除了顏色、質量、香味等特點外,木材在生長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紋理。這些紋理始于自然,透露了無窮無盡的自然美即使出于同一樹木,不同位置的紅木的紋理都不相同,使得每一件紅木制作的器具都具有與眾不同的“記號”。因此紅木制作的產品在具備實用性、觀賞性的同時,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保值。每一件木雕藝術品都代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意義;傳達著每一個特定時期的生活狀態,價值觀和道德觀;表達了每個時代人民對生活的美的期待和追求。木制品同樣也是人們心靈上的寄托,傳統手工藝品是最能切實表達出傳統文化魅力的物件。

漢風提梁套組(3)

玉龍爵

節節高升(1)

節節高升(2)

楚之韻(紫檀)
木頭不是一件死板的物體,在手工藝人的眼中,紅木是有著自己的生命的,堅硬的紅木背后還擁有著一份溫和,一份美麗還有一份純樸的本性。而手工藝品是手工藝人通過借物言志創作出來的作品。木頭始于自然,具備與眾不同的特點。通過傳統手工藝作品來回望過去,可見我們的祖先們具有的強大智慧,無論是紅木的使用還是紫砂的使用,都是就地取材,通過挖掘選取的材料中蘊含的美麗和潛在的優勢,思考如何展現其中的美麗,如何利用其存在的優勢,創造出一件件美麗的,實用的,具有工藝性的作品。
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的紫砂工藝,自然的木質都是應當受到世人所尊重的存在,也正是這一份執著的尊重使得作品被賦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紫砂與紅木都是傳統手工藝的素材,這兩種素材都具備著優良特征。雖然紅木和紫砂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材質,一個是木,而另一個是泥,但是無論是從文化層面或是審美層面上來看,這兩者都有著相同之處。由此可見,紅木和紫砂兩者之間的工藝是基本相通的。好比一套紫砂壺放在了一張紅木桌椅上,這樣的搭配毫無違和感,給人一種古色古香之味。因此,將這兩種傳統藝術的設計理念結合起來,能夠使作品具有傳統之味又不乏創新氣息,使得作品從材質上的結合到藝術性的碰撞,在經過合理的設計下呈現另一種工藝之美。
紫砂與紅木兩種工藝的結合,不僅是材料與其對應的工藝的結合,更是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與碰撞,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融合之作,同時也是對中華美學原理的相通之處的完美利用。紫砂制品和紅木制品從最初的設計到最終的成品,都需要通過手工完成。這一個創作的過程體現創作藝人的情感感受,展示手工藝人的不同的個性。每名藝人的情感感受都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從不同形式的主體,以及紅木材質,選用紅、黃、紫三種不同顏色的紫砂泥的單獨使用,或是結合使用,可以使器物在具備實用性的基礎上呈現出來不同的視覺效果。
紫砂和紅木在合理結合下的作品不僅毫無違和感,還使得作品同時具備了紫砂與紅木的優勢。一切的藝術都貴于創新,紅木紫砂的結合便是創新之下的產物。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或者說一件能稱之為是藝術品的作品的背后,所涉及的是背后那位創作藝人的修養,而其修養來源于日積月累的結果。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如果能夠融會貫通,通過藝術精華的提煉最終創作出全新的風格,那么將會是有意義并且具備藝術的過程。
紫砂與紅木結合的這一獨特風格展現的是異曲同工之妙的工藝之美。然而藝人要想真正展現出來這種美,則需要掌握把控住兩種材料的使用方式,從材質、顏色、文化、形態等各個方面都需要經過一定的考量,使兩者的結合更為和諧,而并非是將兩者生硬的拼湊。藝術的創新并非是標新立異,特別是傳統藝術,要尊重傳統,在基于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突破,使其真正得到世人的認可,如此一來,產生的風格才能夠被人接受,也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紫砂與紅木的結合,可以說既是紫砂藝術的創新,又是紅木藝術的創新。
紫砂和紅木結合創制出的作品,既需要手藝人掌握精準兩者不同而又相同的傳統工藝,又需要結合設計出的作品,分清主次關系,考慮其主要的使用功能,將兩者之間結合的工藝之美通過和諧的形態表現到作品之中。從紫砂作品和紅木作品,至后面演變出來的結合制作,無數的工藝品的背后所包含的是一個漫長的藝術發展過程,在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藝術創作中最終得以呈現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著地域性的特征,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無論是紫砂還是紅木,它們之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氣息和古典氣韻在現今國人心中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