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穆爾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唯有外向者才能成為成功的領導者,他們的鮮明人格、火一樣的熱情和充沛的活力,讓人們一眼看去就覺得他們最適合擔任領導職務。但世界在向前發展,在如今復雜且不確定的環境中,老練的領導者越來越需要表現得像“中向人”——也就是說,時而要表現得像外向者,時而又要像內向者那樣行事。在一個被新冠肺炎病毒重塑了的世界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地看到,內向者的許多優點,恰恰是領導者取得成功所必須具備的特質。
內向者的行為越來越有價值,這符合亨利·明茨伯格的應急戰略思想,而非邁克爾·波特所說的計劃型戰略。應急戰略思想認為,絕大多數戰略來自組織一線,來自與客戶、供應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打交道的那些人。在跨部門團隊中,處理現實客戶問題的員工提出種種解決方案,讓組織更加適應其所處的新環境。而高層管理者所要做的,并非提出新的戰略構想,而是發現組織內部涌現的創新構想,并以良好的判斷力,將資金和資源提供給那些看起來最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
在一個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世界里,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戰略家。身居高位者必須支持、拓展和培育各項應急戰略之間的協同配合。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我們似乎都在采取應急戰略。從2020年3月以來我對40多位CEO的訪談中可以明顯發現,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所有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正是這種變化讓內向者的優點極具價值。他們樂于傾聽,謀定后動,把出風頭的事情讓給別人,思慮也更加周全。在疫情暴發后,所有這些優點變得前所未有的可貴。
在對CEO的訪談中我發現,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他們應該采取風格更為內向的領導方式。這是由兩個關鍵因素決定的——
第一,這些領導者真的不知道道路在何方,根本無法像危機發生前那樣清楚地知道該向何處去。
第二,這是一個極具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說,即使不是前所未見,也是很少有人經歷過的。所以,哪怕是外向的人,也不得不有所退縮。
在一個應急戰略比比皆是的世界里,領導者需要走遍企業的不同部門,去發現那些行之有效的想法,并以此為基礎帶領企業繼續發展。
對許多人來說,中向者或許是一個新名詞。其實它可以上溯至20世紀20年代,是加拿大多倫多的一位研究人員創造了這個詞,用來指代那些有時表現得內向,有時又表現得外向的人。基于對350多名高管的訪談,我得出了結論:大約40%的人更偏內向,大約40%的人更偏外向,只有約20%的人是真正的中向者。
我開始意識到,要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高管,有時候必須像中向者那樣行事。有時,一個更偏內向的領導者,必須表現得像一個外向的人,這樣才能取得實效。他們需要放開嗓門,表現出對新戰略或新成員加入團隊發自內心的興奮;他們需要發表激動人心的講話,讓眾人看到光明未來的希望,哪怕這時候因為收入下降,公司正不得不削減開支。
我在這項研究中采訪的第一位內向者是克勞德·蒙戈——時任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CEO,其公司總部設在蒙特利爾,員工超過2.4萬人。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是在他擔任首席運營官,正在競選公司下一任CEO的時候。一位董事會成員建議他去找個領導力教練。教練給了他一個計數器,類似于酒吧門衛點人頭時用到的那種。克勞德每天有5次要表現得像個外向者。早上進入電梯時,他沒有低著頭盤算如何節省公司成本,而是決定和別人打個招呼,聊聊天氣,或對某人前不久的工作報告表示感謝。他的理由是,這是CEO該做的事情。計數器幫助他了解到領導者的這一面。
這個例子表明,像這樣的行為是可以激發的。不過,在以外向方式行事之后,內向者通常會感到疲憊不堪。他們可以利用“內向式休息”來充電,比如,和小狗一起安靜地散步,聽聽巴赫,或讀本書。
對外向的人來說,挑戰就在于扮演內向角色:認真仔細地傾聽,在不確定的情境中與團隊合作,找出正確的前行之路。
在總部位于蒙特利爾的全球鞋業公司阿爾多集團,CEO戴維·本薩道恩就是這樣做的。戴維描述了在列席打算開展實質性討論的會議時,他是怎樣學會在開口發言前保持安靜,先聽聽其他人怎么說。如果他第一個發言,往往會讓所有討論都戛然而止,因為整個團隊都會在CEO面前噤若寒蟬。
對于一個外向的人來說,閉上嘴巴傾聽他人——克制表達自己想法的沖動,和別人分享全場的關注,是一件令人疲憊的事。像加拿大超市巨頭羅布勞公司總裁莎拉·戴維斯這樣的領導者,是另一種外向者。在對她來說多少有點違反天性地像內向者一樣做事情之后,她做了幾次“外向式休息”。
作為一個外向者,我發現自己也會做外向式休息。坐在辦公室里寫了幾小時文章后,我再也受不了了:安靜的時間太多,又缺乏陪伴,耗盡了我的情感能量,我需要主動尋找刺激。
當然,內向的人可能會不以為然,在一整天忙著和新認識的人見面之后,他們可能會覺得,沒有什么比獨自放松一下,吃頓飯補充一下精力,再讀一本好書更棒的了,甚至叫客房服務也比在大堂餐廳就餐感覺更自在。
可是,中向式休息又是什么情況呢?既然內向者和外向者都需要休息,那對這種新人格分類的人來說呢?航空航天巨頭加拿大航空電子設備公司 CEO馬克·帕倫特,是一位中向者。他告訴我,他會根據自己之前所表現出的人格特質,設法用與之截然相反的方式休息。如果有一段時間中向者表現得像個內向者,他們就需要一次外向式休息(反之亦然)。這種休息的時長,往往比像我這樣更外向的人短。
做一個真正的中向者會有什么缺點嗎?他們有時會令人困惑,因為人們會覺得他們的行為前后矛盾。外向的人是很容易預測的。有一次,我和大學生一起去日本和泰國旅行,當時我一個人坐在酒店大堂里,有幾個學生過來問我是不是覺得不舒服。他們認為,我沒和別人一起,是因為我身體抱恙。其實我只是因為時差,需要休息一下而已。同樣,內向的人也很好預測。但中向者就不那么始終如一,因為他們兩種行為都有所表現。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同事說明,你是一個中向性格的人,你可以在不同場合表現出不同的特質,而任何一種行為都沒有問題。說“你我如今都是中向者”,并不意味著你必須拋棄你本身具備的個性。事實上,我在研究中學到的是,我們應該用好自己個性的優點,無論你是內向者、中向者還是外向者,都是可喜可賀之事。
總之,倘若你想成為一名高層領導者,你就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從而滿足這份工作的多方面要求。在如今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世界里,這樣做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領導者。
(摘自“商業評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