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陳思進

華爾街是全世界精英薈萃之地。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華爾街幾乎是白人的天下,即便是白人也只有十大常春藤名校的畢業生才有資格進去。不過,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華爾街對交易員和金融產品推銷員的學歷要求倒不高。
幾年前,我朋友的兒子約瑟夫闖入了華爾街。他是紐約一所普通大學的歷史系學生,臨畢業還有一個學期,而且專業跟金融證券完全不沾邊。當時,金融危機尚未過去,之前華爾街裁下來的人群中大約有一半還在尋尋覓覓地找工作呢。那么,約瑟夫到底是怎么進入華爾街的呢?
原來,有一天約瑟夫偶然在大學校園的廣告欄里看到一張小小的廣告,上面什么也沒寫,只有一個“www.”后面跟著一串奇怪的數字和字母符號的網址。他覺得很有意思,便把這個網址記住了。回家上網的時候,他順便點擊進去看看,想不到里面有一道題目,要求在10分鐘內對一條時事新聞談一點看法。他立刻洋洋灑灑地寫下了大段文字,盡情地發揮了他自己的見解。10分鐘到了,電腦屏幕上突然閃出一份表格,是華爾街交易員助手職位的申請表,并請他填寫。
于是,華爾街這扇大門就這樣向他打開了。
聽完約瑟夫的“奇遇”,不禁為想出這一招聘方法的人拍案叫絕。一是能在花花綠綠的廣告欄里注意到一張不起眼的廣告,說明這個人對他周圍世界的新鮮事兒很有好奇心。二是能快速把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網址記憶在大腦里,說明這個人過目不忘,記憶力超強。三是回到家上網時居然還記得點進去看一看,說明這個人做事有恒心。四是看到新聞愿意談論自己的見解,說明這個人喜歡表現,也喜歡思考。五是對時事新聞能在10分鐘內進行綜合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說明這個人反應敏捷且見多識廣,智商不低。這些都是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最基本的潛質。
說到這里,不由得想起我的一次電話面談,也挺另類的。十幾年前,我想跳槽,便投出去幾份履歷。有天傍晚下班剛到家,便接到一個電話,一個自稱唐納的人一開口便問我:“你是不是申請了CSFB的職位?”
CSFB曾是全球五大財團之一的瑞士信貸屬下的投行,躋身當時華爾街十大投行之列。我的確是申請過CSFB的職位,便趕緊回答:“是的!”并準備應付唐納提出金融和技術等問題。
沒想到,唐納的第二個問題竟然是:“知道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方在哪兒嗎?”我一愣,立刻回答:“舊金山。”他接著追問:“那么哪里的生活水平最高呢?”“日本東京。”我答道。
“那么德國人最愛開什么車?日本人開私家車多,還是乘公共汽車的多?”唐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與專業毫不相關,諸如“哪個影星在哪兒領養了第三個孩子?”“哪個棒球隊最近以一球之差屈居亞軍?”“哪本小說進入了銷售榜?”等,他就這樣東拉西扯足足跟我聊了兩個半小時。幸好,我愛看報紙、雜志和各類閑書,記憶力還可以,所以都答對了。
當然,瑞信的大門也就這樣對我敞開了。我當時很納悶兒:為什么唐納會在電話里問我這些問題呢?后來,與唐納相熟之后他告訴我,他清楚中國高學位的專業人士業務絕對不成問題,可是與人打交道卻通常很成問題,也就是缺乏社交能力。在華爾街闖蕩,除了必要的學歷、經驗和業務能力以外,軟實力其實更為重要。
(摘自《美國生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