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從付
安徽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產業興旺是重點,依靠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有望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旅游業具有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和“同在性”特點,在發展過程中可通過要素和主體的重組,提升社會資本的價值,助力鄉村振興[2]。
在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關系上,劉沛林[3]從新型城鎮化建設視野探索了旅游業對特色小鎮建設的作用,認為特色旅游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路徑之一,從側面反映了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的作用。黃葵[4]研究發現,重慶市鄉村旅游資源分布受區域經濟發展條件的影響,同時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對鄉村振興具有較明顯的促進作用。何璇[5]從戰略目標與產業關聯角度論證了鄉村文化旅游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邏輯關系。傅才武等[6]從價值耦合、資源價值轉化機制上探究了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上述研究從理論層面分析了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關系。目前,在相關案例研究方面,學界的研究成果也頗豐。沈昕等[7]以徽州賣花漁村為案例地,分析了案例地文旅融合的內在邏輯,從鄉村振興視角提出了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譚慧存等[8]對四川省成都市周邊的8 個鄉村進行調研,分析發現鄉村旅游中的部分要素對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就業效應、波及效應和投資效應。
綜上所述,學界從理論與實踐上對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論證,但有關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關聯程度的研究還較少,需要加以分析論證。基于此,以安徽省為研究對象,分析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為以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實踐證明。
安徽是中國旅游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安徽省高度重視發展鄉村旅游。第一,以政策為引領,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安徽省在2018 年制定了《關于開展綠色旅游旅游消費的指導意見》《安徽省文化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使用辦法》,2019 年制定了《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2020 年制定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客流管控的指導意見》《安徽省夜間文旅消費“四個十佳”品牌評選辦法》,2021 年制定了《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和《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評分細則(試行)》等。第二,挖掘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種類,如觀光采摘、運動康養、休閑度假等;創建特色旅游名村、名鎮,如黃山腳下的湯口鎮、潁上縣八里河鎮、包河區大圩鄉等;依托傳統文化,如亳州市中醫藥文化、華佗文化,安慶市“黃梅戲”文化,發展康養、文化旅游;利用紅色文化舉辦“紅色之旅徒步大會”,推出“紅色微電影”等。第三,利用數字技術,制作旅游宣傳片,推銷旅游產品,如六安市“大別山秋游宣傳片”;以新科技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如黃山市新安江的光影秀。第四,利用節假日舉辦“豐收節”“歌會”“美食節”等文化活動發展鄉村旅游,拉動“夜游”經濟增長。第五,舉辦旅游類服務人員業務大賽,通過比賽提升旅游服務管理水平。
但立足新時代新要求,安徽省鄉村旅游發展還面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鄉村旅游產品缺乏個性特征;鄉村旅游景點分散,管理較為困難;旅游產品層次不高,基本屬于休閑娛樂類,體驗參與型的產品不多;旅游經營管理人員缺乏現代的市場和服務管理意識;基礎設施落后。
安徽省立足農業大省的實際,連續多年以省一號文件的形式頒布實施意見,以其他政策法規作為輔助性制度加以保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在產業振興上,安徽省立足實際,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一方面,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的水平與質量,實現工農業發展相結合;另一方面,發展家禽家畜養殖業,夯實農民家庭經濟基礎。例如,利辛縣利用肉牛養殖產業推動農牧發展,把肉牛養殖產業做到了安徽省的前列。在人才振興上,安徽省注重向農村引進人才,注重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在文化振興上,安徽省在建設和美鄉村的過程中注意傳承和彰顯“徽風”特色,在村莊建設中注意突出“徽派”個性特征,以規劃引領村莊建設,實現文化傳承,如2023年安徽省有9個縣被選為國家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單位。在生態振興上,安徽省加強農村道路、通信和物流設施等建設,優化水電供應,擴大、提高農村的養老、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在組織振興上,安徽省加強鄉村治理,以黨建引領村鎮的信用建設,實行村民自治,如淮南市毛集實驗區以“積分”換產品,使環境治理獲得良好效果。
基于鄉村旅游作用鄉村振興的原理,筆者分別從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兩個子系統構建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指標體系,以2017—2021 年度為研究目標。從鄉村旅游子系統來看,結合數據的可得性,筆者構建了反映鄉村旅游效應的主要成分——鄉村旅游收入、鄉村旅游游客數、反映鄉村旅游文化靈魂的最美鄉村數3個綜合指標(見表1)。這3個指標的數據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2017—2021 年)、2020 年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做強鄉村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我省鄉村產業振興的主要成效、問題及建議》、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表的《安徽省鄉村旅游發展基本情況介紹》、2017—2021 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2021 年)。對于鄉村振興子系統,筆者基于吳儒練[9]的研究成果,主要從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5個方面篩選18個2級指標、28個3級指標(見表2),數據分別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2017—2021 年)、《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2021 年)。表1 和表2 中的信息熵、信息效用、權重結果采用熵值法計算得出,具體方法介紹見2.2。
表1 安徽省鄉村旅游評價指標體系
表2 安徽省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產業興旺在鄉村振興指標體系5 個維度中處于核心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鄉村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其成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鄉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產業興旺主要通過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現代化、農業綠色發展及農旅融合4 個指標反映。其中,農業生產效率主要由人均農林牧漁產值、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比、人均糧食生產量表征;農業機械總動力表征農業現代化水平;農用化肥施用量表征農業綠色發展。農旅融合具有很強的關聯帶動效應,能帶動一系列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基礎。
生態宜居不僅包括生活物質環境的宜居,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足,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必要條件,也反映了農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環境,是評價農民生活幸福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農民就業、衛生醫療、人居環境、道路交通4 個指標來表征。農民能否就業,反映了城鄉服務水平差距,側面反映農村生活環境;衛生醫療是通過衛生室和衛生人員的軟、硬件來反映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村的衛生條件,是農村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其與農村綠化覆蓋率、農村郵遞線路長度共同反映了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的道路交通狀況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活質量和農村的經濟發展,可以用道路面積表征。
鄉風文明是鄉村旅游的文化保證,鄉風民俗純正,才能吸引游客,鄉村旅游的質量才能得以保證。鄉風文明下設文化消費、文明創建、衛生服務、教育水平4個指標,分別通過農民的文娛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鄉鎮文化站數量、村鎮衛生室數量及農村居民人均教育消費表征。
治理有效主要是通過政府對接受資助人員的管理水平來衡量,指標有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農村特困人員救濟供養戶數及農村低保人數。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指向,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維度,在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消除城鄉差距的實踐路徑,是達到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生活富裕一般通過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體現,因此從價值維度出發,通過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生活水平、社會保障、城鄉差距5 個指標表征。這5 個指標分別由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農村恩格爾系數和用水普及率、農民最低保障支出及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來衡量。
2.2.1 熵值法
熵值法本來是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分析工具,后來被廣泛運用于經濟學中,具有賦權客觀、避免主觀任意性的應用優點。筆者利用熵值法對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進行客觀賦值,具有科學性,能客觀地反映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發展水平。研究方法如下。
①為消除原量綱的影響,對各變量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公式為
式(1)中:Pij表示各變量Xij無量綱化后的值。
②計算信息熵,公式為
式(2)中:Ej為信息熵,表示方案對屬性Xj的影響;k=1lnm,其中k=1lnm=5(方案的個數)。
③計算信息效用,公式為
式(3)中:Dj表示第j屬性下各方案的貢獻度。
④計算權重,公式為
式(4)中:Wj表示各屬性的權重。
2.2.2 耦合協調度法
在計算出熵值的基礎上,以各三級指標的權重和對應無量綱值的積進行加總求和,得出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的綜合水平值,并計算耦合協調度。
①計算耦合度,公式為
式中:為鄉村旅游的綜合水平,為鄉村振興的綜合水平。
②計算綜合實力指數,公式為
式中:P1和P2為待定系數,一般取值0.5;F為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綜合實力指數。
③計算耦合協調度,公式為
式中:H為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耦合協調度等級參照高楠等[10]的研究成果。
2.3.1 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水平分析
由圖1 可知,2017—2018 年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水平皆有所下降,從統計資料可以發現這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2018—2019 年,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水平有較大幅度提升,2019 年后呈現下降趨勢。之所以如此,是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影響。總體來說,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發展趨勢基本相同。無論是鄉村旅游還是鄉村振興,都受制于全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圖1 2017—2021年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發展水平
計算得出,安徽省鄉村旅游綜合得分值在0.35 以下,從鄉村旅游的3 個指標所占比重來看,鄉村旅游收入所占比重較大(0.6000 0),其次是旅游人數與中國最美鄉村數,分別為0.236 3和0.163 7。安徽省鄉村振興綜合得分值在0.3以下,鄉村振興指標體系中二級指標權重得分值從高到低分別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和鄉風文明,分別為0.611 3、0.183 5、0.117 9、0.068 7 和0.018 6。由此表明,產業發展對促進安徽省鄉村振興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安徽省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還存在提升空間。
在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的三級指標中,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數量(A4-1)、鄉村旅游收入與第一產業增加值之比(A4-2)、鄉村就業人數(B1-1)所占權重較大。可以發現,安徽省鄉村振興水平與這3 個指標關系較為密切,而這3 個指標恰恰反映了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從而進一步說明安徽省鄉村旅游對于鄉村振興的貢獻。2017—2021 年,這3 個三級指標的變化趨勢也基本和圖1 保持一致(見圖2)。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如下:從區位因素來看,安徽省地處長三角地區,與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上海市、湖北省武漢市相鄰,省會城市合肥市到這些地區交通便捷,交通工具多樣;從資源稟賦來看,安徽省擁有發展鄉村旅游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有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等,文化資源有徽州的古民居,以及歙縣、壽縣、亳州歷史文化名城等;從交通要素來看,安徽省道路暢通工程的實施為鄉村旅游打通了“最后的一公里”,目前安徽省已經實現鄉村公路全覆蓋,鄉間小路基本是水泥或瀝青路,建制村結束了無公路的歷史;從政策環境來看,安徽省政府從農業大省的實際出發,對于發展鄉村旅游高度重視,出臺了多項政策,為發展鄉村旅游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駕護航,因此使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貢獻較大。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的各項指標所占的權重普遍較低,這點也與安徽省的農業大省實際吻合,反映了村民的文化素質和經濟基礎情況不樂觀的實際,從而進一步影響安徽省的鄉村振興水平。
圖2 2017—2021年安徽省主要三級指標變化趨勢
2.3.2 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關系分析
由表3 可知,2017—2021 年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呈現上升趨勢,具有階段性特征;2018年較2017年耦合協調度有所下降,這或許是由于各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會根據各項措施的影響進行調整、適應,進而影響鄉村旅游業的發展;2021 年較2020 年耦合協調度下降是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影響。2017—2018 年,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水平不高,屬于失調狀態;2019 年,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水平大幅度提升,達到了協調狀態;2020 年,盡管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影響,但是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程度仍然呈微弱上升的態勢,這或許與安徽省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執行力提高有關。
表3 2017—2021年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耦合關系
安徽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耦合協調水平提升相對較快,說明當地資源稟賦適合發展鄉村旅游,并且可以以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實現兩者互促共進。
通過上面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安徽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可以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第二,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發展容易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兩者發展相脫節;第三,安徽省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各項指標所占權重普遍較低,有待提升。
為實現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安徽省有關部門應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引進和培養鄉村旅游專業人才,為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第二,克服部門本位主義,統籌規劃,為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奠定組織基礎。第三,發揮地方黨組織和鄉村精英的作用,通過帶頭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村民收入,實現生活富裕。第四,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村民的綜合文化素質,培育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