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林
甘肅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 天水 741020
灰楸(Catalpa fargesiiBureau)屬于紫蕤科梓屬,因其木材具有不開裂、耐腐蝕、耐磨損、易加工、紋理美觀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高檔家具制作、藝術品雕刻、設備和船舶制造等領域,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木材[1]。近年來,隨著家具制作、裝修和裝飾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珍稀木材的需求與日俱增,其價格也在持續上升[2]。目前,我國珍稀優質林木資源嚴重缺乏,主要依靠國外引進,亟待加強本土后備優質樹種的培養,篩選出既能快速生長、又能獲得優質材料的無性系灰楸,可適應市場對珍稀林木的需求[3]。
試驗地位于甘肅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經106°13′10″~106°33′06″、北緯33°35′12″~33°45′11″),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秦嶺的西端。該地區年平均溫度為10.7 ℃,年降水量為700 mm,年蒸發量為1 290.0 mm,年無霜期210 d,土層為褐色,土層厚90 cm,土壤pH值為7.2。
2007 年,于甘肅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采集灰楸種質,并于2008 年在甘肅省小隴山林業科學研究所苗圃進行嫁接繁殖(無性),每種無性繁殖36 棵,并于2009 年春天在甘肅省小隴山林業科學研究所的沙壩子實驗基地,按2 m×2 m 的株行距進行造林,隨機分為4組,每組200棵,共計造林800棵。
2.2.1 生長特征分析
2020 年10 月,在林木休眠期,以每棵樹木為一根標尺,以環尺測定其胸徑DBH(0.01 cm),以塔尺測定其高度H(0.1 m)和活枝下高B(0.1 m),以皮尺測定其樹冠寬度A(0.1 m);并以此為基礎,推算出該樹種的材積,如公式(1)所示。
2.2.2 材性無損測定
采用Pilodyn 探測器(6 J 能量,直徑2.5 mm)及活立木力學性質測定儀(DirectorST300、新西蘭Fibregen)對樣品進行測試[5]。在對照試驗林中,每組選擇3 個生長狀態相近的植株作為對照,200 組共計600 個植株。使用Pilodyn探測器時需要將鋼針插入植株中,通過反饋回來的聲速與彈性模數數據判斷植株內部情況,聲速與彈性模數之間的關系式為
式(2)中:MOEP代表木材的相對彈性模量,Vb代表聲波在活立木中的傳播速度(km/s),P代表Pilodyn 測定值(cm)。
運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及主成分分析[4]。材料指數P是Pilodyn探測器從南到北2 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根據下面的公式,對無性系的重復力R、變異系數CV、表型變異系數rP、遺傳相關系數rg和綜合評價值Qi進行了計算,具體公式為
式中:F代表方差分析的F值,S代表各性狀的標準差,代表各性狀的均值,δpxpy代表性狀x與性狀y的表型協方差,、分別代表性狀x、性狀y的表型方差,δgxgy代表性狀x與性狀y的遺傳協方差分別代表性狀x、性狀y的遺傳方差,xij代表某一性狀的觀測值,xjmax代表某一性狀的最優值,i、j、x、y分別代表樹高(H)、胸徑(DBH)、活枝下高(B)與材積(V)。
灰楸無性系各性狀表型相關系數和遺傳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
表1 灰楸無性系各性狀表型相關系數和遺傳相關系數
由表1 可知,灰楸無性系樹高、胸徑、活枝下高與材積的表型和遺傳呈極顯著正相關,冠幅與樹高、胸徑、材積、活枝下高表型和遺傳呈現出極顯著正相關,活枝下高與材積表型和遺傳也呈現出極顯著正相關。材性特征P值(南北均值)的表型和遺傳都與生長性狀(樹高、胸徑、材積)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而MOEP(南北均值)的表型和遺傳則與胸徑、材積呈現負相關關系,與P值呈現負相關關系,與波速度呈現正相關關系,而波速度則與胸徑呈現負相關關系。樹冠寬度、枝條下高與材料特性之間的表型及遺傳相關性均不明顯,表明樹冠寬度、枝條下高與材料特性之間存在相互獨立的關系。
灰楸無性系性狀主成分分析如表2 所示,根據特征量的近似和大于1,分別抽取出3 個主要成分Y1、Y2、Y3。
表2 灰楸無性系性狀主成分分析
由表2 可知,第1 個主成分Y1占比最大,為49.150%;其中樹高、胸徑、冠幅、活枝下高和材積絕對值占比最大,且都是正值,說明這5 個特征在第一個主成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Y1越大,樹高、胸徑和材積等生長量指數越大。第2 個主要成分Y2的貢獻率是26.590%,Vb、MOEP都是正的,而P值是負的,說明Vb、MOEP對第2 個主要成分有很大影響。第3 個主成分Y3的貢獻率是10.590%,其中Vb、P值的絕對值最大,并且都是正值,說明Vb、P值在第3 個主成分中起著重要的影響,并且Y3越大,根據P值與木材密度呈顯著的負相關,木材密度越小。
通過對Y1和Y3兩個因子的主成分進行比較,得出Y1與Y2和Y3之間的關系。按其表達的生物重要性進行分析。以YZ∶(YZ=Y2+Y3)為材性成分,并與Y1(主要組分)相結合,篩選出優異無性系。F1確定了生長性狀,FZ確定了材質性狀,然后以各個性狀所占主成分的貢獻值為依據,得出對應的特征向量,然后計算出主成分表達式,具體如下。
因為8 個性狀的比例不同,所以首先對其進行了Min-Max 歸一化,并將歸一化后的各項指標代入主成分公式,得到每種無性系的主成分評分及排序,從中篩選出主成分值最高40%的無性系98個,其中在Y1品種中,木材體積的增加最多(46.97%),彈性模量的增加最少(為負),而在YZ品種中,彈性模量增加最多。從Y1、YZ兩個組合中,選擇了34個共同使用的無性系,它們的生長、材性均為正值,說明它們既具有高的生長量,又具有良好的材性,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灰楸無性系性狀主成分分析法分類特征確定
利用布雷金多性狀綜合評定法,對灰楸無性系展開了綜合評價,其結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灰楸無性系布雷金綜合評定法分類特征
表5 灰楸無性系各性狀遺傳增益
由表4、表5 可知,灰楸200 個無性系評價標準的分界值N1=2.392,N2=2.215,Q(Qi的平均值)=2.304。按照上述的分類準則,將其分成4組。
第1 組是Qi>N1的品種,由71 個品種組成,其生長性狀增益為6.86%~56.53%,材性性狀增益為0.62%~3.08%,其生長性狀增益比材性性狀增益更高。第2組是Q≤Qi≤N1,由59 個品種組成,其中P值的增加幅度是負數,其生長性狀增益和材性增益性狀分別是4.99%和1.09%,這兩個指標都是比較低的。第3組是N2≤Qi≤Q,共57 個無性系,其中材積為19.80%,活枝下高增加量為0.09%,其他均為負。第4 組是Qi≤N2,共58 個,各指標均是負數。該4 個級別的分級結果可作為灰楸優質種質資源初步篩選的基礎。
利用布雷金多性狀綜合評定法選擇的一組34 份材料,與一組71 份材料進行比較,得到15 份材料:灰07072、灰07080、灰07091、灰07092、灰07121、灰07130、灰07157、麥積山灰6、暖泉王家墳灰、天古灰3、天灰36、莊廓灰2、甘谷羅灰1、古混1 及胡窯灰3。使用塔尺或環尺測量出灰楸生長數據后,將上述15 種優良無性系的數據均值和全部35 種無性系的群體數據均值進行比率計算,可以得到具體增益,結果表明所選出的幾個品種的生長及材性均有一定的改善,以材積最高74.14%,其次是樹高為18.95%,胸徑為28.21%,活枝下高為32.13%,彈性模量為8.24%。
在此次研究中,灰楸不管是在遺傳相關方面,還是在表型相關方面,木材基本密度都顯示出了與胸徑、材積之間的明顯負相關,但是相關系數很小。這說明對灰楸的研究應當兼顧生長速度和木材品質,力求達到兩者的全面遺傳改良。因此,通過對植物的生長特性與材料特性進行綜合篩選,可以得到具有較高生長量和較好品質的無性系。
在不同的無性層次,灰楸的生長與材料特性都表現出了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并具備了很大的基因工程改造潛能[5]。筆者篩選出的優質無性系灰楸種質均表現出了優異的生長特性,材積最高74.14%,其次是樹高為18.95%,胸徑為28.21%,活枝下高為32.13%,彈性模量為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