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生

羅榮桓
1945年11月,羅榮桓從山東渡海北上抵達沈陽。12月,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分為“前總”和“后總”,羅榮桓主持“后總”的工作。此后,他不僅在軍隊思想政治、擴軍、軍工生產與后勤保障、特殊兵種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對退到后方的傷殘軍人也特別關心。1948年8月,在哈爾濱召開的榮譽軍人代表大會即是很好的一例。
一
隨著東北解放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與形勢的不斷發展,從前線退下來的傷病員也與日俱增,各軍分區的后方醫院都住滿了人,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更為嚴重的是,很多從前線下來的傷病員覺得自己是在前線與敵人拼殺而負傷的,自然是功高一等。
這種思想導致他們居功自傲,目無法紀,到處惹是生非。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從國民黨部隊投降改編后補充到解放軍各部隊的,這些人在國民黨軍隊里養成的兵痞習氣沒有完全得以根除,加之醫院因傷病員劇增而疏忽了管理教育工作,他們的老毛病又死灰復燃了。在收治傷病員較多的城鎮,都發生過違反紀律的事件:看電影不買票、下飯館不付賬、打罵群眾和醫護人員等,甚至還發生過企圖搶劫銀行和聚眾鬧事的事件。
這些情況很快就被羅榮桓知道了。他立即召集政治部、后勤部、衛生部等有關單位領導干部一起開會,研究解決的辦法。大家很快對傷病員鬧事這一問題必須盡快解決達成共識,但對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卻各執一詞:有提出多設崗哨加強警衛與管理的,有主張傷病員突擊治療后遣回前線的,有建議嚴厲處分帶頭鬧事者的……
羅榮桓一邊仔細傾聽各種意見,一邊思考和分析。他覺得大家的意見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把傷病員當成了包袱來看待,對此他有不同的看法。他說:“解決傷病員鬧事這個問題,我看還是應該從積極方面入手。抓緊治療,加強管理,都是好主意。除了對個別極惡劣的,盡量不要搞紀律處分,更不要隨便抓人。目前,各地醫院多數是新成立的,設備不太好,住得很分散,醫院里又沒有文化娛樂器材,生活比較單調、枯燥。那些輕傷員想出來走走,你想捆住他們的手腳,硬是不讓他們出門,恐怕要和哨兵打架。我看還是以正面教育為主。我們能不能在短期內召開一次傷病人員代表大會?”
羅榮桓的分析透徹在理,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贊同,并當即成立了代表大會籌備小組。
二
要開會,首先就必須有一個會議名稱。大會籌備小組組長周桓向羅榮桓提議定名為“傷病員代表大會”。羅榮桓覺得不妥,他說:“還是叫‘榮譽軍人代表大會’比較好。不管是負傷的、病殘的,都是為了革命,都是榮譽軍人。”
大會名稱確定后,下一步就是選派代表的問題。周桓向羅榮桓報告,要選派一些先進人物和積極分子參加,參會人員共500名。羅榮桓再次提出不同看法:“積極分子要參加,但不要超過1/3。多找些調皮搗蛋的和愛鬧事的來開會。”他進一步解釋說:“這次會議要打破常規。為什么呢?會議想解決的主要是鬧事問題,找先進人物來開會,代表不了鬧事的傷兵,回去以后作用也不大。找帶頭鬧事的人當代表,首先肯定他們為革命負傷,是有功勞的。對他們鬧事,不直接批評,要通過正面教育,可以請一批傷殘的老紅軍、老八路來現身說法,講我軍的光榮傳統,講身體殘廢思想不殘廢的好人好事。這部分傷兵的思想轉變了,回去就可以起很大作用……”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代表很快就被選了出來。1948年8月,這些代表陸續從各地醫院趕到哈爾濱。那段時間,哈爾濱熱鬧非凡,到處鑼鼓喧天,到處是歡迎的標語、歡歌的人群。代表們戴上大紅花,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三
根據大會的組織安排,代表們白天聽報告、分組討論,晚上看戲、看電影。按照羅榮桓的指示,大會采取積極引導、典型示范的方式,請了一大批身殘志堅的同志現身說法。如在紅軍時期便失去一條腿的鐘赤兵和在保衛井岡山戰斗中受傷的何長工講了他們負傷不下火線的故事,讓聽者深受教育。
羅榮桓在大會上作了報告。他說:“這次榮軍大會開得很好。大家對榮軍工作的領導提出了很多意見,同時又著重檢討了自己,這種態度是正確的。每個革命者都應當具有這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
對于過去榮軍工作的不足,羅榮桓指出,領導是應該負責的,同時也要求榮譽軍人自身努力,珍惜過去的榮譽,不要忘本。他語重心長地說:“有些傷員一見缺點就揮起拳頭打人,自己以為威風,其實是吃了大虧。比如弄得醫院中很多新的干部和護士不敢去治療傷病員,使工作無法加強。”他還號召每個榮譽軍人“要學會一套新本領,參加具體工作,繼續為人民立功”。
羅榮桓最后說:“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已經到了最后的時刻,全中國人民到了翻身的時候了!每個同志都應作新的努力,每個同志也應把自己的一切力量貢獻出來,爭取勝利的早日到來。”羅榮桓的一番話說到了代表們的心坎里,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代表們通過這次會議,思想發生了深刻轉變。他們逐漸聯系自己的實際,檢查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有的懊悔難過,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恨自己忘本……他們回到各地醫院后,個個都變成了宣傳員,給其他傷病員做工作,帶頭遵守紀律,傷病員鬧事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