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發白

每次發照片,老人們都會比較誰拍得更好看
有這樣一組視頻,視頻的主角不是那些衣著光鮮的年輕人,而是頭發花白、滿臉褶皺的老人,他們拿著剛剛拍好的照片,笑得格外燦爛。
很多網友看完視頻后,紛紛點贊:謝謝你,讓我看到老人也能笑得這么美!
但這些網友不知道的是,老人們手中拿的是他們的“遺照”。為他們免費拍下這些珍貴照片的人,是一名85后女孩——楊鑫。
楊鑫從2014年起就一直致力于舉辦各種公益活動,幫老人拍“遺照”這件事,是一次無心插柳的動作。
一切還要從2018年說起。當時,楊鑫和團隊到陜西山區為留守兒童送物資,偶然關注到當地照顧留守兒童的老人們,他們質樸、好客,眼睛里寫滿了時代的滄桑感,很多人為了讓孩子們放心出去打拼,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甘愿留在原地,守著這片可能早已被遺忘的土地。
楊鑫被老人們的樸素打動,很想為他們做些什么。走訪中,她主動問一個老人:“我給您拍張照片怎么樣?”沒想到,老人很爽快地答應了。楊鑫抬起手中的相機,“咔嚓”一聲,老人淳樸的面容就這樣被她記錄下來。
拍完照后,楊鑫問老人:“這張照片打算怎么用?”老人很自然地說:“等我過世了,就擺在家里,給娃們看。”
楊鑫當下一愣,心里感到了深深的刺痛。在農村的很多老人,除了身份證照片,一輩子都沒有照過一次相。甚至有獨居老人去世后,連一張像樣的遺像都沒有。他們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更無力去探究老人們真正的需求。等老人去世之后,竟什么念想也沒能留下。
幫老人拍“遺照”的想法,漸漸在楊鑫心中扎根。或許一張體面的照片,可以為老人們平淡又堅韌的一生增添一抹色彩,稍稍緩解他們心中無法常與家人相見的苦痛。
起初,楊鑫擔心拍“遺照”的舉動到底是與死亡相關,顯得晦氣,老人們會覺得不吉利。但是在拍攝時,她發現自己的擔心十分多余,老人們絲毫沒有避諱,甚至在村頭大聲吆喝,三五結伴來找楊鑫拍照,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坐著輪椅……
每次拍照前,楊鑫和志愿者都會耐心地為老人整理儀容。一次在商洛市洛南縣為老人拍照時,一位志愿者看到老人的頭發亂了,趕忙示意攝影師暫停,走上前耐心地將老人的頭發拆開、梳好,衣服也拽平整才讓攝影師繼續拍攝。拍攝結束時,老人拉起志愿者的手說:“你咋這么好,比我親女兒對我都仔細!”一句話,讓志愿者紅了眼眶。
楊鑫平時喜歡拍視頻,這些感動的瞬間、欣喜的時刻都被她記錄在鏡頭里。2018年,楊鑫開始把這些視頻上傳到網絡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參與。
老人們拿到照片時幸福的表情不會騙人,眼中難以掩飾的感激從不說謊,正是這些不經意間情感的流露,才促使楊鑫繼續在公益這條路上不斷奔波。
截至2022年底,楊鑫所在的公益團隊已經拍攝了2000多位老人,楊鑫覺得還不夠。“我們的拍攝不會止于2000名,如果有能力,我們會拍到2萬人甚至到5萬人”。
不止是楊鑫,90后小伙許凱也拿起相機,上山進村,說著一口陜西話和老人們圍爐而坐,交朋友,嘮家常,順便給這些儉樸了一輩子的老人們拍拍照片。
在許凱眼中,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都是一部活歷史,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卻無人記錄,難免讓人感到心酸。于是,他暗下決心,要一直堅持記錄老人們的模樣。
許凱的堅定,打動了身邊的一位好朋友,他成了許凱日常一起進村的伙伴,偶爾拍一拍許凱和老人們聊天的片段,發在視頻平臺上。
網友們被老人們善良樂觀的心態打動,往往是笑著點開視頻,最后雙眼浸著眼淚看完,更自發地學起老人們的語氣夸贊許凱的暖心:我娃真好!我娃有心得很!
老人們純粹、樸實,簡單得像個孩子。許凱每條視頻的開頭,都是很相似的,只見他走到老人身前問:“你還記得我不?額(我)是許凱。”每到這時,就算老人們并不認識許凱也大都會接一句:“這是我娃呢!”
那種淳樸的熱情早就被印在老人們的骨子里,他們從不當許凱是個外人,只當是村里誰家的年輕小伙。
許凱也經常去婆婆家、爺爺家吃碗熱湯面,再討幾個橘子。在村里,愿意和老人們交流的年輕人不多,短暫相處下來,幾人就像許久不見的老友互相開著玩笑,許凱再拿出相機:“婆,今兒高興,我給你拍張照。”
對于謙卑了一輩子的農村老人來說,拍照是件時尚又奢侈的事情,他們總會有些放不開。有一次,許凱想給一位85歲、小名叫葉葉的奶奶拍照,老人連忙捂著自己的嘴巴:“老人快要死,不漂亮,不拍照。”
許凱趕緊說:“你試一哈(下),我給你拍肯定好看。”隨著相機“咔嚓”一聲,許凱用隨身帶的照片打印機將照片打出來,送到婆婆手中,婆婆應該是第一次看到自己老去后的模樣,驚訝地問:“這是我?麻煩我娃了。”婆婆不停地搓著手,很是高興。
臨分別時,許凱大聲對婆婆喊:“好好活著!”這是他每次與老人分開時都會說的話,一句簡單卻格外有力的叮囑,是許凱對老人們的祈愿,他盼著下次來時,還能見到老人。
過去十年里,相似的場景在許凱面前重現了上千次,聊一會兒天,拍幾張照,自己就又多了一個“老朋友”。他粗略地算過,自己拍過的老人已有上千位,其中最大的一位有103歲,所有人加起來也有幾萬歲了,網友形容“許凱的老朋友全國第一”。
與老朋友們見過、聊過,許凱心里便有了牽掛。他的老朋友們樸素了一輩子,節儉了一輩子,他能做的,就是用照片記錄下每張歷盡苦難后依舊淡定的面容,用視頻讓網友們見證每一個無懼時光的靈魂。
以一張小小的照片作為鏈接,讓思念和關懷在兩代人之間游走。對于許凱和楊鑫來說,還不止于此。短視頻讓公益內容受到更廣泛的關注,也提升了公眾參與公益的效率。
僅僅兩年時間,許凱就在短視頻平臺上吸引了200多萬粉絲。他在受到關注后,更以實際行動給當地帶去幫助,包括開設“德善愛心共享廚房”,通過助農電商幫助當地農產品銷售。
楊鑫從事公益的時間還要更久。從2014年起,楊鑫就經常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通過發放各類禮包、志愿者陪伴等方式關愛空巢老人,解決他們的部分生活和心理需求。
楊鑫希望能為更多老人圓拍照的心愿,哪怕多一張也好。她表示,會堅持把助老公益做下去,幫助村民創收,給他們帶去更多實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