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春

張曉洪
2022年年底,《新華每日電訊》電訊人物·年終盤點,以一群網球少年為盤點作結。在這一年,“背簍少年”王發一戰成名。這位佤族“背簍網球少年”贏下青少年網球巡回賽廣州站U14組男單冠軍之后,“草根”網球教練張曉洪和他一手創立的云南“野象”網球俱樂部,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線。王發坦言,張曉洪教練改變了他的人生,給了他走出大山的機會。
張曉洪出生于湖北武漢,從小在軍人家庭長大,7歲被送進體校,12歲被選中練習網球。然而,張曉洪并沒有喜歡上這項運動,反而更喜歡游泳和籃球。畢業后,他成了一名籃球運動員和游泳運動員。
退役后,張曉洪進入昆明一家國企做駕駛員,每個月工資只有100余元。而彼時,在廣州做網球教練,1小時就可以掙80元。得此消息,他果斷前往廣東,從網球陪練做到了教練。
多年后的一天,張曉洪自駕前往西藏。旅途中,他和住家的小孩一道登山,山路崎嶇加之高原缺氧,同一段路程,張曉洪走了近1個小時,而這個孩子來回才花了20分鐘。“這孩子的體能太不可思議了,如果打網球得有多大的能量啊。”歸途中,通過網球幫助山區孩子改變命運的想法在張曉洪心中萌發,但由于各種因素,這個夢想一直擱淺在他心中。
2014年,張曉洪回到當運動員時待過的云南,那個“體育扶貧”的想法才真正落地。他創辦了一家云南“野象網球俱樂部”,到山區去選拔孩子并承諾負擔孩子們訓練、讀書和生活的所有開銷。這話一出,他沒少被當成“騙子”,村民們不相信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張曉洪記得很清楚,他回家鄉學校談合作,校長果斷拒絕了,甚至,還在家長間傳出他拐賣小孩的風言風語。“一年時間,我在云南跑了七八千公里,都沒遇到愿意把孩子送來的。”兩年后,張曉洪終于遇見轉機。為備戰云南省運會,臨滄市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希望組建青少年網球隊。得知消息后,張曉洪立馬趕到當地,多番商議才頗為艱難地敲定這次合作,挑選了第一批來自佤族的孩子。張曉洪將網球俱樂部命名為“野象”,期許孩子們像“小象”一樣,遵循自然,保留天性。多少錢可花、怎么花,接著馬上起來買菜做飯、組織訓練,差不多了又要趕緊做午飯、晚飯。”在那段捉襟見肘的日子里,張曉洪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2016年后,俱樂部資助的孩子越來越多,場地受限,一些自費學網球的孩子紛紛退出,俱樂部經費一度緊張,教練也走了好幾個。為維持俱樂部正常運轉,尤其是保障這批大山孩子的日常訓練和生活,次年,張曉洪不得不賣掉自己的車,勉強挺過兩年。
張曉洪既是“嚴父”,嚴格要求每一項訓練;又似一位“慈母”,看顧著孩子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隊伍里沒有一個孩子有傷病,這是我最自豪的一點。”除了網球,教練團隊還引導孩子們學習文化課,根據個人愛好給他們報了古箏、書法等興趣班。“網球只是一部分,我希望他們的人生能有更多可能性。”張曉洪說。
“那時候就覺得能夠從山里出來,很好玩,我完全不知道網球是什么。”巨大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讓王發跟著張曉洪來到了野象俱樂部。張曉洪記得,王發眼神里有一股勁兒,雖然個頭矮,但力氣不輸同齡人。很多小球員在比賽時,都因為怕緊張而拒絕讓教練到場,王發是為數不多會主動邀請張曉洪到場觀看的人。然而,日復一日的拋球和揮拍,讓他覺得又苦又枯燥,“第一年回家我就不想打了,待在家里不想出來。”了解情況之后,張曉洪去了一趟臨滄,挨家挨戶勸那些不想回去練球的孩子和家長。“看到王發,我也沒說太多,他就又決定和我出來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張曉洪笑道:“可能是我平時訓練比較嚴,他比較怕我。”
野象網球俱樂部位于昆明市西山區的一個小區內,只有四片場地,隨處可見裂縫,圍欄也沒有一張防風網。球場邊上是一排集裝箱,分別改造成了辦公室、宿舍和食堂,還有一間小健身房。條件雖簡陋,但這是“小象”們夢想生長的地方。
野象俱樂部有一面長達86米的網球墻,每天早上五六點天剛蒙蒙亮,孩子們就開始訓練,網球和墻壁碰撞發出的“啪啪”聲比公雞打鳴還要規律。“我們這四片場地,可能是全國利用率最高的網球場。”這是張曉洪的自嘲,也是他的驕傲,從早上五點到晚上七八點,都有孩子在訓練,連午飯時間也有孩子輪流訓練。練網球最費鞋子,尤其是男生。王發從8歲打球到現在,一共穿壞了54雙鞋。
負擔這些孩子的訓練、學習和日常生活,對張曉洪來說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除了山里的孩子,俱樂部也招收自費生,張曉洪幾乎將所有收入都用于這群孩子的吃穿用度。“最開始的時候,早上一睜眼我就要盤算,今天還有
對這群“小象”孤注一擲,到底能不能培養出一個世界冠軍來,張曉洪心中并無答案。努力去做,不過分苛求結果,這是他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的要求。而張曉洪更在意的是,孩子們有沒有真心實意地愛上網球。“他們起初覺得打球是為我打,每個隊都特別好勝,想得到我的認可。但我想讓他們明白,打球是為了自己。”不知從何時起,他變成了一個“故事大王”。男孩喜歡聽打仗的、熱血的故事,女孩喜歡聽體育明星的故事,講到最后都是一個道理: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走紅前,王發拿過更好的成績。2020年中國網球巡回賽,12歲的他獲得了測試賽的雙打亞軍。也是在那一年,全國耐克杯青少年網球總排名中,前三名選手都來自野象網球俱樂部。
張曉洪的堅守和這批佤族小球員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網球愛好者開始關注“野象網球俱樂部”。“小象”中最突出的是王發和李嬌,他們獲得了在2020年中國網球巡回賽總決賽和李娜同臺的機會。“那次見面之后,王發和李嬌回去訓練的狀態都不一樣了,變得更加賣力。”這兩個孩子眼中的光芒傳遞給了小隊友,“看到他們那么努力,其他人也不甘落后。”
“作為一個基層教練,我也有夢想,能一直走到這里,就是這些夢想支撐著我。”說起夢想,張曉洪有些動情,“我會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訓練,帶動更多青少年走近網球、熱愛網球。我希望有一天,這些球員能夠獲得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