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武 沈瑜欣 許惠娟 朱云剛
隨著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需求不斷增長,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現代信息化技術極大促進了養老產業的發展。先進型養老服務以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為基礎,從安全、生理、社交、尊重和自我價值需求角度考慮建筑設計元素,優化服務效率,緩解養老服務的痛點難點。大學養老是科技、人文相結合的新時代養老服務研究重點,具備良好的應用前景。本文依托某大學社區分析校園養老人群需求,并且對大學養老建設規劃要素進行重點闡述,探索智慧養老和人文服務相結合的大學養老建筑設計方案。
中國老齡化情況逐步加重,至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1/3以上。龐大的老齡人口及復雜的家庭結構對既有養老模式造成了極大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目前中國現存養老發展模式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綜合型養老服務社區、具備養生或旅游性質的度假型養老社區、居住區內養老住宅或社區。前者養老社區往往缺乏必要的醫療及文化設施,難以適應老年人精神需求,且具備較大的運營成本;后兩者養老社區缺乏與周圍區域的聯系功能,隔絕了老年人代際交流及社會活動。
大學養老社區是新型養老模式,依托大學構建的養老社區能夠活躍老年人的精神和身體,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老年人不僅需要安全、生理方面的需求、社交情感、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方面的實現也尤為重要。大學養老能夠滿足老年人不同行為模式下的多類型需求,減少社會孤獨感,且大學養老社區能夠和校園內教育設施相互聯系,能夠減緩老年社會參與能力的下降。中國存在部分依托大學老年社區項目,如南京棲霞區大學城和國外地產集團聯合打造的老年頤養中心,為周邊縣市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其建筑總面積達到了1.8萬m2,最大床位容量150個左右,內部房間數達到了115個房間;鄭州宜居健康養老項目直接規劃在高校內部,養老社區內部駐入了1家衛生學校。2家大型醫院,該養老規劃項目主要面向鄭州市全體老年人,實現現代化醫療服務、教育資源一體化的養老服務。國內大學養老項目規劃要素的相關研究較少,國外基于大學的養老社區理念(UBRC:University-based Retirement Community)正在蓬勃發展,本文結合某大學養老社區進行多方面分析,以期能夠為未來養老建筑規劃提供參照。
福建省某養老社會地域面積達到了1.4萬m2,由五個部分院區構成,直接規劃在大學校園內部。目前該養老社區可容納住戶數3000戶左右,以活力老人為主,主要為大學離退休教職工、企事業退休人員及省外來此養老租戶。該養老社區的居民同質性較高,老年人對于養老服務具備獨特性需求,且老年人省內外分布比例調研分析差異性極大(71%為省外戶籍,29%為省內戶籍),社會老年人基本具備經濟保證,生活穩定性較好,文化程度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老年人文化程度分布
通過問卷調查可知,大學社區老年人的除了對基本健康醫療上需求外,在精神文化上具有較強需求,目前大多數養老機構基本生活等養老保障能夠得到實現,但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嚴重缺失,喪偶獨居、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極為單一,老年人的社會交往意愿達到65%。圖1為老年人有醫院接受服務內容及比例,其中,大多數人主要養老需求為醫療方面(41%),其次為精神文娛活動類(31%),再者為飲食類及陪伴看護類(28%)。在高知老年人中需要加強其精神文化產品的服務,提高其生活質量。

圖1 養老服務類別
(1)生活醫療
大學養老社區規劃中除了傳統的照護基本功能設施之外(便利店、餐飲場所、運動場所、郵政、探親客房等),還需要構建多功能娛樂建筑,實現演講、舞蹈、電影、宴會和表演等社區活動,養老社區內也可以設置圖書館,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老有所養’的基礎上,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推進高質量養老服務。養老社區配制自行車道、網球場、遛狗公園、園藝溫室、溫泉泡池等,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多樣性;社區內設置老年人護理院及康復中心,以便提供常規護理、健康管理、物理治療等康養服務。
(2)精神文化
依托大學的養老社區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持續教育課程,改善老年人智力,優化社會交流機會。老年人持續教育活動可以由學校教師、優秀學生社團組織成員及老年群體中的一技之長者提供。持續教育課程需要囊括多種主題,如保健醫學、體育、藝術、文學及音樂等,課程可以開設在學校教室、實訓室、文娛藝術工作室、創客中心等區域,對于興趣小組和俱樂部活動的開展則由小組會議室提供相應場所。
該養老社區位于校園內部,整體建筑紅線較為緊湊,建筑布局上主要采取集中組團結構,建筑規劃布局如圖2所示。養老居住建筑面積達到了1.4萬m2,14棟樓,百余套單元,可容納3000左右老年人。除了配套校園基礎設施,另有體育運動場、文娛中心、康養中心、護理院、半山溫泉、森林與河畔休閑步道等。校園的學習與社交空間有助于養老社區內部全范圍老年人群的智力維持、創意增長。社區內部不同建筑之間采取花園走廊銜接,便于老年人在欣賞校園風景的同時,在較小外界環境影響下通行。

圖2 建筑規劃布局鳥瞰圖
(1)衛生間
建筑內部空間中衛生間是老年人極容易出現安全意外的地方,從馬斯洛安全需求考慮,建筑設計中需要進行衛生間空間的優化設計。老年人日常衛生間使用頻率較高,衛生間至客廳及臥室的距離應相對較短,衛生間的空間尺寸需要滿足老年人輪椅回轉、移動基本要求;衛生間出入口避免高差,采取折疊門、外推拉門等無障礙設計;衛生間地面應做好防水、防滑,周邊則需要設置安全扶手,潔具的布設位置需要符合老年人人體工程學,浴缸和洗面臺位置需要合理設置其尺寸,同時也正在規劃物聯網互聯下的衛生間燈光音樂等多維度舒適性設計。
(2)醫療保健空間
醫療保健空間是大學養老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患病概率較大,從馬斯洛生理、安全和尊重需求角度考慮,養老社區周圍則可以增設大學附屬醫院的門診、醫療站和康復中心,對于急危重癥等特殊疾病提供綠色便捷的三甲醫院就醫通道,日常就診場所醫療保健空間需要具備看護護理、診斷醫療、病癥監護、健康管理等功能,主要包括醫療室、護理站、康復室、心里疏導室等功能空間。醫療保健空間的整體布局需要依據潔污分離、動靜分區的原則進行設置,一般需要設置在遠離喧囂、凝集的區域,且交通聯系較為方便。醫療保健空間需要和餐飲空間保持一定距離,內部家具及設施布置需要淡化醫療氛圍,強化家庭氣息,為老年病人提供一個敞亮、親切的就診環境。
(3)無障礙交通聯系空間
大學養老建筑交通聯系空間主要為連接不同建筑的走廊步道,走廊是老年人群使用頻率極高的位置,從馬斯洛安區、社交和自我實現需要考慮,走廊空間除了具備疏散、通行、停留、休憩功能外,安全監測、聊天交往的功能也尤為重要。養老場所走廊空間設計需要盡可能改變只考慮無障礙、疏散通行的規范標準,需從使用者角度考慮走廊的空間尺度、空間形態,跌倒迷路預警等額外功能。走廊空間可以適當拓寬走道寬度,增設休息交流座椅,走廊界面的劃分則可以和周圍空間進行相互滲透,優化空間領域、層次感。考慮到老年人群的反應力、判斷力不斷衰弱,在一些拐彎、通行流量較大的區域需要設置較多的緩沖區間,以便讓老年人具有足夠的靈活判斷時間,如養老建筑樓梯間在符合無障礙設施技術標準和交通疏散要求上,據需要具備一定私密性功能,樓梯間的空間處理則可以增設休息平臺,平臺需要達到視野通透、開闊敞亮,以便消除老年人通行樓梯時出現的心肺功能衰減、手腳無力、胸悶氣短的現象。增設休息平臺的樓梯間也可以豐富空間形式,休息平臺可以設計成觀景空間結構,讓老年人具備較高的景觀俯瞰視野和社交休閑空間,如圖3所示。

圖3 樓梯間休息平臺設置示意圖
中國養老社區的未來發展主要表現為結合大學城智慧規劃一體化,在當前養老機構基本實現馬斯洛理論中生理、安全的基本需求中,加強社交情感、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建設。當前的養老社區的建設需要充分結合社會既有資源,避免社會脫節,這樣不僅能夠縮減投資成本,而且不能忽視對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的提升。面對我國日漸嚴重的老齡化和人群的多層次需求,大學需要在養老社區構建中充當更為積極的角色,通過合作運營、獨立運營、協議運營等多類型經營方式豐富養老服務,利用先進資源設備技術、更智能手段和更好的人文環境來高效精準化養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