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華
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成長,伴生了大量新電池技術、車型技術的井噴發展及應用,一個顯著問題就是相關的政策配套沒有跟上,好似一列飛馳的火車在還沒鋪全的軌道上狂飆突進,支撐的路基搖搖欲墜,當務之急我們需要把“軌道”向前鋪好。 毫無疑問,動力電池正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大動脈。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在市場規模、技術水平以及產業鏈完整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成為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94.6 GWh,同比增長90.7%,今年1—4月,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呈連續高速增長態勢,裝車量累計91 GWh,同比增長41%。 在產業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對動力電池技術創新、質量、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持續完善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行業先行,更要與時俱進
此前,工信部聯合相關部門發布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編制《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統籌部署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并且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批復組建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部署系列技術創新攻關項目,引導上下游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產品性能,推動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其實,早在1998年我國就開始了標準化方面相關工作,動力電池標準從無到有、從單體到系統、從部分到整體,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動力電池標準體系。據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人員透露:“截至2023年5月份,共發布國家、行業標準26項,涵蓋安全性、電性能、耐久性能、互換性、回收利用等多個方面,在規范產品安全性能、促進新技術應用、接軌國際標準法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闭\如開篇所言,隨著電池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出現,電池標準化工作不斷被賦予新的要求,新時期動力電池發展更需要標準化的全面支撐。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司一級巡視員國煥新對此總結了三點看法:
其一,動力電池技術產業需要標準“拉高線”。一方面,動力電池領域創新密集,以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為代表的新技術路線不斷涌現,迫切需要通過標準及時固化創新成果,力爭取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動力電池涉及的產業鏈長、專業領域廣,需要通過標準加強協同,加速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的進程,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提升產業的整體的技術水平。
其二,動力電池的安全綠色發展需要標準“保底線”。隨著動力電池保有量的繼續增長,其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因此亟需進一步發揮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規制作用,配合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安全要求,筑牢動力電池安全底線。另一方面,動力電池產業在落實“雙碳”目標中,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推動動力電池產業整體節碳、降碳。
其三,動力電池全球產業鏈的布局需要標準來擴大我們的“朋友圈”。動力電池市場的國際依存度比較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國際標準的參與力度,以標準化促進相關國際貿易的便利化,增強供應鏈的穩定性,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要立足發展新常態,通過標準化統籌協調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市場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新標準或將改變全球電池創新生態
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制定動力電池發展戰略和規劃,明確了未來十年的技術路線和發展目標,并成立了一批創新組織和平臺,意在由政府和研究機構,包括產業界合力推動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萍疾扛呒夹g研究發展中心技術總師史冬梅對此不無憂慮:“如果這些(國家的)政策落地和實施,將對全球的電池創新生態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我國電池技術產業發展也將帶來新的競爭和挑戰。”
“歐洲目前的電池產業法規是體系最完善的?!睂幍聲r代董事長助理孟祥峰在提及歐盟低碳轉型政策發展時說道。歐盟在全球率先提出全面電動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技術總師 史冬梅寧化目標,并陸續出臺了有關綠色低碳發展的三個綱領性文件:《歐洲綠色協議》《下一代歐盟計劃》《歐盟能源轉型計劃》,內容涵蓋歐洲氣候法案、減排55%一攬子氣候計劃、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電池法、歐盟工業戰略等部署。孟祥峰認為中國電池企業如果想走出去,一定要尊重當地的法規,并呼吁更多的專家去參加國際標準化工作,在國際上放大我們的聲音。
相比燃油車領域,我國在電動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的標準國際化工作有很大的進步,但對比在全球的市場規模與發展地位看,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國際標準化機構TC/SC/WG的關鍵崗位基本都在歐美、日韓手中,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動力電池標準中的許多內容都開始看中國數據和中國提案?!耙郧拔覀兛偸橇晳T向國際標準靠攏,現在我們走到了前面,更要大膽、自信地優化我們自己的行標、國標體系,向國際上反向轉化和輸出?!泵舷榉逖a充到。
中汽市場觀點: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相關政策是有些滯遲于產業發展的,尤其是一些《暫行辦法》《指導意見》應加快升級為明確的行政要求,引導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在頂層設計中還應提高對跨領域技術突破的重視,謹防“點錯科技樹”的風險,要“把雞蛋放到多個籃子里”,站在更高維度通盤考慮,勿使投入巨量資源布局的電池產業體系被顛覆。
其次就是標準化工作,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我們要想鞏固動力電池產業鏈條的領先優勢,必須加快完善并落實好動力電池相關的政策法規與標準。畢竟誰能制定標準,誰就能重塑競爭規則。我們要憑借市場優勢、產品優勢加快國際化標準的研究制定,相信我們的電池產業不光具有規模優勢、技術優勢、性價比優勢,在產品技術合規性與電池的碳排放上也能形成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