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浩 印亞紅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科綜合能力、養成學科思維、引導學生形成學科品質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數學課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課堂體驗和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貼合學生的當下發展,提升課堂韌性,深化教育內涵,構建高效立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學習單”.文章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征探討學習單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際運用情況.
【關鍵詞】學習單;小學數學;運用探討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第十四五教研重點自籌課題“指向差異化學習的小學數學高品質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4-zb64)的研究成果
學習單,也被稱為學習任務單,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用文字、圖表等形式設計的一種學習輔助工具,它旨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習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科弱點,運用學習單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熟悉課堂過程.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一、學習單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際作用
以往的創新課堂中,部分教師習慣使用導學案的教學形式針對課程內容進行課前預習.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導學案因其針對性不強和未能幫助學生穩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無法滿足實際運用需求.相比于導學案而言,學習單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地深入探究學科內涵.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習單更像是學生的學習輔助工具,其基于學生的主體感受進行設計,強調知識內容問題化,驅動學生建立更加立體化和系統化的知識脈絡,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樹立學科自信,獲得成就感,引導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和內部消化.
二、學習單的分類
部分教師容易對學習單的概念和導學案相混淆.導學案的內容較為雜亂,無法使學生對學科內容進行深入思考,特別是數學學科,且導學案具有一定的單一性,會將知識練習和知識內容編排在同一方案中,內容的冗雜容易導致學生將學習輔助內容當成學科作業,這不利于學習輔助內容發揮其作用.而學習單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預習過程的學習單.課前的先導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往往在預習過程中無從下手,這讓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預習學習單使學上在上課之前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梳理課堂中將要經歷的過程,這樣可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另一種是復習學習單.學生通過復習學習單能夠進一步提升個人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單的兩個方面無疑都滿足了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對數學課堂的預期.
三、學習單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際運用
(一)巧設趣味問題,培養學生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前的先導設計中,部分教師存在誤區,認為預習就是將課本知識內容為學生呈現在學習單中,其實這并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基于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學習特征來看,學生普遍缺乏從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為學生優化整體的學習體驗.
教師可以在學習單中增設一些趣味性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大腦持續處于活躍狀態,直到學習完成.教師利用學習單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對于學習單的設計,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時,可將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作為學習單的指引小助手,同時在課程形式設計上參考飛行棋的走棋形式,使學生在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后才能完成下一個模塊的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這種游戲形式的教學模式十分感興趣.這部分知識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因此學生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因為遇到學習困難而產生退縮心理.趣味化的學習單容易使學生自主地進入課程預習活動當中,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可將在學習單上體會的樂趣轉化為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關于數學知識的動手小實驗和小手工作為學習單中需要學生完成的實踐活動.教師使用學習單,并結合多元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認知角度時,教師可以在學習單中設計讓學生通過紙板做一個可以變換角度的手工作品.學生在制作手工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角度的變換和形成過程.這樣的個性化學習能夠真正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找到數學的學習樂趣.學生在這些趣味化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并在自主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和在傳統課堂中不同的學習體驗.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制訂學習單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科知識產生理解上的差異.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會忽視對學生水平差異的分層設計.而數學學習單可以為學生提供適合其自身探究能力和認知程度的不同選擇,這體現了對不同能力階段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對于部分認知上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單為其提供有效幫助,從而有效解決認知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單可以為其提供一些進階性的任務,幫助其進一步提高.
比如,在進行數字規律尋找的問題探究時,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需要借助圖表進一步理解題干;而認知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文字描述解答問題.因此,教師通過對同一題目進行分層設計,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差異化學習,使學生有計劃地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在尊重學生能力差異的同時,可以讓每一名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課堂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主動探究自己的疑難問題,并通過參與小組合作和課上問答的方式,形成數學思維.教師只需要根據學生完成學習單的情況及其在課堂中的具體表現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體評價,并逐步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
(三)深化學習單內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容易忽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遇到抽象的難題時,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解決,這往往導致學生不具備舉一反三的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素質教育的核心相悖,同時違反了教書育人的教育初心.
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學習單的設計時,要注重學習單中所能體現的內涵,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教學靈感.教師通過聯系現實生活,幫助學生通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單進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主體地位,提升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融入自己對數學文化內涵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進一步思考,完成學習目標.比如,在進行“百分數的認識”相關知識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常使用舉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概念,這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可在預習環節通過學習單讓學生自己舉例,使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初步領悟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質,從而引導學生從課本中自主地整理零散、瑣碎的知識點,并通過多種方式從生活中了解和認識有關百分數的具體運用,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學習單的運用應立足于學生個人素養的發展,使傳統教學中的“學”變成“會學”,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將本來未知的、新鮮的知識可控化;使教師主導的引導性課堂變成由教師參與的學生主體課堂,幫助學生進一步認知自我、提升自我、發展自我.教師通過深化學習單內容,引導學生完成點、線、面的有效進階學習,實現學習階梯的逐步跨越,最終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升華.
(四)延伸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優秀、高效的教學模式進入數學課堂.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往往只抓住一種創新形式,很難將多種創新形式進行有機結合,這導致創新教學模式未能體系化和系統化,無法發揮其聯合作用.
學習單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能夠將多元的課堂創新模式相結合,帶給學生更加舒適的課堂體驗.比如,在進行“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處理學習單中的探究性問題時進行的小組合作就是一種教學創新形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學生展示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小型演講的方式發表自己通過學習單學習所理解的知識內容,并由其他學生對發言學生提出問題.這種創新形式能夠幫助學生直面自己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大膽地提出猜想,并設計驗證猜想的方案,最后進行小組討論.這種創新形式相比傳統課堂更具連貫性和延展性,更有利于為學生營造發散思維的課堂氛圍.教師通過不同創新形式的不同組合能持續地為課堂注入活力,使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習的新鮮感.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合理性,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創新,這是因為課堂教學形式只是數學知識的輸出載體,而學習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到串聯作用.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實踐目標制訂學習單的內容,幫助學生完成課程流程的自主規劃,幫助學生主動地完成自我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綜合素養的發展型人才.
(五)重視學習單評價過程,協助學生查缺補漏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或引進學習單時忘記進行教學評價.基于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數學學科的特征,學生很容易在同一類問題中遭受挫敗.因此,教師在學習單中引入教學評價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評價在學習單中的實際運用主要體現在聯系家校關系,促進師生交流和反思.在家庭方面,小學數學內容較為簡單,且家長對學生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學習單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合理、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家長為學生進行輔導.教學評價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問題,幫助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家庭數學教學的切入點,讓家長“有據可依”,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學校方面,教學評價是對學生整體學習狀態的直觀體現,是學生和教師探討學生個人發展問題的教學話題.教師通過教學評價為學生“保駕護航”,引導學生正視個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科自信,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方向感和安全感.同時,教學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個人教學問題、提升個人教學水平的基礎.學習單結合教學評價,可以拉近師生關系,促進家校合作,幫助教師反思教學過程,從而幫助教師在創新課堂過程中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結 語
總而言之,學習單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幫助學生樹立學科自信,增加學科興趣.教師應重視學習單的評價過程和課堂反饋,持續關注學生完成學習單的情況,確保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有效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琴.小學數學學習單的設計路徑[J].數學教學通訊,2022(34):43-44.
[2]凌建青,陳希文.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單”的設計與使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2(8):22-25.
[3]張楊.小學數學課中學習單設計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2(11):32-33.
[4]曹江峰.大單元: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新視角[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2(11):16-19.
[5]姜浩坤,徐婧.“問學”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理與復習”課堂的實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9):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