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語 王建
拜登政府在2022年10月正式發布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中指出,后冷戰時代已經結束,當前進入大國競爭的時代,并將中國定位為唯一同時擁有意圖和能力的戰略競爭對手。作為這一戰略認知的體現,美國近年在政治、外交、經濟、安全、科技、文化、輿論等方面對中國展開了全方位競爭及施壓。其中,名為打擊中國所謂“惡性影響”、實為與中國爭奪影響力的政策取向在美國的對外戰略中日益占據突出位置。2021年9月,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CRS)發布報告《國務院、海外行動及相關項目:2021財年預算和撥款》,明確表示打擊其他國家“惡性影響”是美國政府國際事務的優先事項。
在美國,“惡性影響”(malign influence)一詞首先由特朗普政府正式使用。美國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BM)發布的2018年《國務院、海外行動及相關項目的預算說明》中共有九處明確使用“惡性影響”“惡性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等表述,這一時期“惡性影響”主要指向俄羅斯、伊朗等國家。
隨著美國將中國定位為最主要競爭對手,“惡性影響”開始主要指向中國。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于2018年發布報告《中國的影響和美國的利益:促進建設性的警覺》,將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國家利益掛鉤。2020年10月30日,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大衛·史迪威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表示“影響”和“干預”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打擊中國“惡性影響”需加強與盟伴國家的協同。2021年6月,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肯尼斯·威爾斯巴赫在《印太事務雜志》發表《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惡性影響”》一文,污蔑稱“中國通過債務陷阱外交、領土爭端、無視國際秩序、疫苗外交等四種路徑在全球實施惡性影響”。
拜登政府上臺后,重塑美國全球領導力是其對外政策的重要方面,拜登政府主要通過提高專門基金額度、加強外交政策宣介、利用對外援助手段,以及發揮媒體和國際組織作用等方式爭奪影響力,打擊其認為的以中國為主的潛在競爭對手。
通過提高專門基金額度保障資源力度。特朗普執政時期公布的《2021財年美國政府預算》規定,投入3億美元設立“打擊中國影響力基金”(Countering Chinese Influence Fund),標志著美國打擊中國所謂“惡性影響”走上機制化軌道。拜登政府上臺后,進一步加大資源保障力度。拜登政府在《2023財年美國政府預算》中,將“打擊中國影響力基金”提高至4億美元,用于所謂的人權、民主、價值觀、打擊腐敗等領域,沖銷中國在全球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加強外交政策宣傳以獲取國際理解支持。拜登政府將提升海外公眾對美國價值觀和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作為提升美國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了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宣傳力度,并將這一目標寫入由國務院和國際開發署聯合牽頭制定的《聯合戰略規劃(2022—2026)》等頂層規劃文件,作為外交和對外援助政策的共同戰略目標。
充分利用對外援助手段提升影響力。對外援助是美國打擊他國影響力、提升本國領導力的重要手段。美國在2018年《國務院、海外行動及相關項目的預算說明》中將提升媒體素養和獲取獨立公正信息的能力作為對外援助項目的重點目標之一。2023年《國務院、海外行動及相關項目的預算說明》指出,對外援助是戰略競爭的關鍵工具,國務院和國際開發署將利用“打擊中國影響力基金”支持各項對外行動以應對中國構成的“全球威脅”。

2022年6月26日,在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舉辦前夕,美國總統拜登與德國總理朔爾茨進行了雙邊會晤。
高度重視媒體與國際輿論作用。拜登政府采用跨機構模式開展對外宣介和輿論引導工作,包括司法部、國防部、國務院、國際開發署、國家反間諜和安全中心等相關機構均參與其中。美國全球媒體署(USAGM)和全球參與中心(GEC)兩個機構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全球媒體署是聯邦政府機構,主要負責對外宣傳,每年預算約為8億美元,2023財年預算為8.4億美元,其中8.3億美元用于國際廣播業務?!按驌糁袊绊懥稹庇?/3以上的資金用于支持全球媒體署的活動,包括為其他國家的當地媒體和獨立媒體提供培訓支持。全球參與中心由國務院于2016年建立,前身是國務院反恐戰略溝通中心,主要職能是所謂識別、揭露和打擊針對美國及其盟伴的國家及非國家行為體的虛假宣傳和不實信息。全球參與中心代理主任利亞·布雷曾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中國事務主任,并在負責政策的國防部副部長和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等擔任中國政策顧問,擁有豐富的中國經驗。2016~2020財年,全球參與中心基本預算從2020萬美元增加到6430萬美元,2021財年更是增至1.38億美元,同時還從國防部等其他部門獲得資金支持。除開展宣傳工作外,全球參與中心也向研究機構提供資金支持,2020財年約有1600萬美元用于研究項目。
強調國際組織的影響力。作為代表美國外交傳統的“建制派”,拜登高度重視國際組織對美國影響力的加持作用。拜登在就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表示,美國將恢復在國際組織的作用,確保多邊機構的完整性。2023財年,美國對國際組織會費預算為16.6億美元,比2021財年的實際撥款高出1.52億美元。從人員任命來看,拜登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恢復為內閣職位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固定成員,重新強調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美國在針對新形勢建立新機制方面歷來反應靈活,對于此次在大國博弈背景下打擊中國的所謂“惡性影響”、與中國爭奪影響力的競爭,我們需密切關注其動向和做法并作出應對之策。
面對美國的政策調整,我們一方面需通過綜合運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援助、科技等手段維護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要盡快構建與當前形勢和方位相適應的中國國際角色和國際責任的敘事話語,進一步提升我國外交政策的國際傳播力。在政策取向上,需將影響力放在我國對外工作的突出位置,從頂層設計上給予充分重視和資源保障,在持續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同時,不斷豐富中國的國際角色,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增強中國的道義力量和國際信譽。在具體路徑上,可進一步發揮在對外援助和國際發展合作中做“人”的工作的獨特作用,穩步增加中國對外援助規模,切實履行中國對外援助“義利相兼、以義為先”“扶危濟困、守望相助”的國際道義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