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绷暯娇倳浽诘谖鍖弥袊鴩H進口博覽會視頻致辭中也明確提出:“我們要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
江蘇是開放大省,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開放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快外貿創新發展,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深化自貿試驗區、開發區建設發展,全省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開放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
一
對外貿易實現量質齊升。2012—2021年,江蘇進出口連續跨越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臺階,穩居全國第二位,2021年進出口規模占全國13.3%。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超8.1萬家,較2012年增加3.6萬家。對外貿易結構更加優化。2021年,全省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全省比重為56.2%,較2012年提升16.2個百分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占全省比重達25.4%,較2012年提升5.1個百分點?,F有省級以上外貿轉型升級基地81個,其中國家級基地45個,基地數量和發展質量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共培育認定了34家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和32家省級公共海外倉。全省服務外包業務規模連續13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省國家級服務貿易載體增至17個,數量全國第一。獲批開展三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累計24個試點經驗案例在全國推廣。
雙向投資合作穩中提質。利用外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據商務部統計,十年全省累計吸收外資超2400億美元,占全國比重保持在18%左右,十年間江蘇利用外資規模有八年位居全國第一。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92家投資落戶江蘇。外商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產業吸收外商投資占比從2012年的13.6%上升到2021年的24.4%,全省累計認定33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在蘇外資企業立足江蘇,發揮優勢作用,推動江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全省不斷深化外資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對外投資穩中有進,全省十年累計設立對外投資項目8490個,協議投資額895億美元。對外投資制造業占比由2012年的14.1%上升到2021年的35.2%,境外并購占比由2012年的19.7%上升到2021年的45.2%。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額占全省的比重由2014年的19%上升到2021年的23.9%。全省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9000列,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見證中哈連云港物流基地合作項目,所開通的中歐班列實現中亞站點全覆蓋。柬埔寨西港特區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在全國率先設立了企業“走出去”統保平臺和“全程相伴”江蘇“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江蘇自貿試驗區自2019年8月正式獲批設立以來,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強化系統集成、聯動發展,建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個片區貢獻了全省11.3%的外貿進出口、8.4%的實際使用外資、10%的稅收,開放度和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三年來,總體方案明確的113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實施率超過98%;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500項,其中244項納入省級制度創新成果庫,有15項在全國面上復制推廣,7項在國家部委完成備案,48項改革試點經驗在省內復制推廣,60項創新實踐案例在省內印發學習借鑒;303項省級管理事項賦予自貿片區實施?!吨袊ńK)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2021年正式施行。制定出臺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38項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試點。產業創新質態不斷提升,獲批建設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態快速增長。
開發區建設穩步推進。江蘇現有經國務院、省政府正式批準設立的開發區158家,其中國家級開發區47家,省級開發區111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全省評定72家省級特色創新產業園區、35家省級智慧園區、18家省級國際合作園區,進一步推動開發區特色發展。省級以上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數量占全省比重均超過90%,年度PCT專利申請量占全省的68%,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占全省的68%。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發布兩批體制機制改革實踐案例,2018年《江蘇省開發區條例》正式施行,區域評估試點事項擴大到10個,受到相關國家部委肯定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開放發展之所以取得豐碩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
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著力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堅持穩增長與調結構并重,加快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開放發展。江蘇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開放發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不同發展階段積極采取有力措施,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2019年正值改革開放40年,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對外開放大會,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新時代對外開放的信念和信心,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在全國率先建成開放強省。江蘇“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出加快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其中的“一樞紐”即“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各地黨委、政府也結合本地發展實際,積極出臺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務實舉措,推動各地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縣域經濟和開發區等開放平臺活力迸發。江蘇是全國百強縣最多的省份,占全國百強縣的1/4左右,2021年GDP十強縣江蘇占據五席,其中昆山、江陰、張家港包攬前三位。2021年江蘇GDP超千億的縣級市達17個,昆山、江陰GDP超過4000億元。開發區是江蘇改革開放的靚麗名片。全省開發區創造了全省50%的經濟總量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的固定資產投資,70%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的實際使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在商務部2021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江蘇6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入圍前30強,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六連冠”??h域經濟和開發區的健康穩定發展為全省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三
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我們要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用好開放這個重要法寶,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不斷為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實支撐,為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蘇圖景做出積極貢獻。
在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上體現新擔當。敢為善為,勇挑大梁,加快推動貿易強國建設,積極開展各類線上線下貿易展會,千方百計地幫助外貿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優化口岸通關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涉企精準服務和項目要素保障,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鼓勵外資增資和利潤再投;全力保持外貿外資穩定增長,為全省穩住基本盤、當好“壓艙石”貢獻力量,
在培育開放發展新動能上展現新作為。持續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抓住數字經濟這一關鍵增量,大力推動數字貿易、跨境電商、新型離岸貿易等新業態發展;積極發展外資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持續加強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等外資招引;抓住RCEP機遇拓展國際產業合作,更深融入和穩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
在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上開展新探索。積極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明確江蘇探索擴大制度型開放的思路舉措。扎實推動江蘇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38條”落細落地,聚焦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三個重點領域,爭取開展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
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世界一流營商環境上彰顯新特色。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持續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提升,推進境內外合作園區高質量發展;辦好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江蘇開放創新發展國際咨詢會議、外資企業圓桌會議等活動,深化與重點外資企業的溝通合作;努力打造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