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
“90后”史曉剛,北京梟龍防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攜團隊成功研發的納米光柵波導顯示光學芯片,技術指標與顯示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攻克AR(增強現實)“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及實現產業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頭上光環閃爍: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獲中國青年創業獎、北京市科技新星、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圖1)

圖1 AR行業領航者史曉剛
史曉剛1990年出生于天津,從小對科技創新特別感興趣。上高中時,史曉剛獲得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09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熱衷科學研究,擔任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主席,負責實驗室和項目的管理,獲得北京理工大學“世紀杯”競賽特等獎。
史曉剛一心一意投入科技創新項目,每天沉浸在實驗室。大二的時候,他報名參加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參賽的項目,是一架固定翼的無人機,兼具了固定翼飛機高速巡航,遠里程,高高度的特點,又能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降。這項發明獲得了當年“挑戰杯”的一等獎,這次獲獎給了史曉剛莫大的鼓勵與肯定,對他日后自主創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史曉剛饒有興致地說,參加挑戰杯的過程,其實就是日后創業的一個剪影:任何一項發明單靠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需要組建團隊,準備比賽的過程中,要攻克各種技術難題……(圖2)

圖2 鉆研技術中的史曉剛
借著高中時對科技創新的濃厚興趣,到大學時期,他已堅定了將來自主創業的方向。從確定了目標之后,史曉剛開始有意識地通過一些比賽去鍛煉自己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商業運營能力……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團組織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親密合作。
2012年美國谷歌公司發布的一款拓展現實眼鏡——Google glass,史曉剛也是從這時開始領略到了AR技術的魅力。不久,他發現了一張Google glass的拆解圖,經過仔細的研究后,他發現這款眼鏡的主板與手機主板之間就差了一個交互技術,這讓史曉剛覺得籠罩在AR技術上的神秘面紗一下子就消失了。“有趣且富有挑戰性,這是我當時決定要做AR的第一原因。況且,人也不能在一個環境里待太久,那樣的話意志就會被逐漸地消磨。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件事情,小到可以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大到可以為國家的科技、經濟做出一定的貢獻。”
2013年大學畢業,史曉剛為積累更多經驗,帶著豐碩的科技創新經驗,進入華為,開始從事智能手機產品硬件研發工作。近兩年間,他切實接觸到了AR這項技術。而之前谷歌公司發布的谷歌眼鏡,更讓他對AR的未來感到興奮。在與公司多名專家交流探討后,史曉剛認定AR將是一項真正改變人類未來的技術,按捺不住內心對于創業的激情,他決定辭職。
2015年,史曉剛從華為離職開始創業,創立北京梟龍科技有限公司。“在創業的過程中,共青團組織給像我這樣的年輕創業者提供了很多平臺與資源,做了很多具體的實事。有技術展示的機會,市場資源的拓展,投資人之間的對接等。”他說,“在共青團搭建的平臺上,也認識了很多不同行業的優秀青年,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杰出代表。與他們的交流碰撞,讓我拓寬了視野,對企業未來整體戰略的思考,也起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用。”這為他自主創業的成功與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打下了堅實基礎。
“(AR技術)可以簡單理解為將一臺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的計算、演示、處理、通信放到一個很小的眼鏡里,眼前有一個透明的屏幕。就像一些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史曉剛經常這樣解釋這項技術,這是一種全新的顯示與交互技術,是目前世界各國科技巨頭和資本競相追逐的熱點,也是我們國家在重點發展的一項高精尖戰略產業。
史曉剛自主創業時,AR技術在國內是一片空白,他帶領其團隊決定向AR技術研發進軍。他說,創業初期什么都沒有,當時完全是憑著自己對AR的一腔熱血出來開辦公司,每天在比較迷茫的狀態去做各種事情。“比如說做技術,不可能我一個人能做出來的,因為一個硬件里面涉及很多環節。我就去找以前華為的同事,能彌補我不會的環節的人。”
AR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技術,其中最為核心且最難突破的就是光學顯示組件,面對“卡脖子”的難題,史曉剛一直都非常堅定。如何在一塊很薄、很輕的鏡片上顯示出更大、更清晰的畫面,是世界公認的難題,光柵波導技術全世界都在起步階段。“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確實很艱難,但這條道路必須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我國發展AR技術必須靠自主創新。”史曉剛說。
透視性光學顯示是AR行業的核心技術,史曉剛作為項目負責人,為攻克“納米光柵波導顯示光學芯片”核心技術,夜以繼日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雙轉折光柵波導顯示模組,視場角達55°以上,厚度小于2mm,視場角、eyebox、亮度等光學技術指標與顯示效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內率先實現該技術攻克與批量制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梟龍科技”目前關于AR技術已經積累了120余項核心專利,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和“北京市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并獲批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球范圍內挖掘和培養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做進一步技術突破。
除突破核心技術外,如何把技術應用到終端產品并實現量產,以及如何提高大家對新技術的認知和應用是擺在史曉剛面前的又一大難題。近幾年,他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將這項前沿技術與傳統領域相結合,取得了眾多創新性、示范性的成果——2017年,梟龍科技研發出“XLOONG X200”型AR眼鏡;2020年又推出“XLOONG X300”型AR智能眼鏡,在2020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會上,該款重量輕且佩戴感極佳的AR眼鏡,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全場的目光,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圖3)

圖3 史曉剛與AR產品
“在機場、高鐵站等人流量很大的地方,警察戴著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AR眼鏡,就能輕松獲取某個人的相關信息,進而在人群中鎖定嫌疑人。”史曉剛介紹說,AR技術正在將電影中的虛擬場景轉換為現實,AR技術的一個重點研發領域便是安防。目前,梟龍科技與華信中安集團及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建立戰略合作,將AR技術拓展至智慧安防領域。
在工業領域,梟龍科技研發的AR遠程協助系統,同樣得到很好的應用。“神華集團遠在新疆的風力發電機箱需要巡檢,一線工作人員戴上AR眼鏡,就可以把第一人稱視角的視頻直播給后臺專家,從而得到遠程專家的指導,提高維修效率。”
AR技術研究方向還體現在軍工領域,史曉剛深入響應“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利用AR技術促進我國單兵信息化能力提升。“比如,把AR技術集成到士兵的頭盔上,所有的作戰信息都可以顯示在士兵眼前,解放雙手,提高作戰效率。”
史曉團隊把AR技術應用拓展至融媒體領域,獲評首批“北京市智慧廣電重點實驗室”,所研發的AR融媒體智能眼鏡系統成功應用于2021北京兩會和2021全國兩會。在兩會報道上,記者通過佩戴AR智能眼鏡進行現場報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憑借AR技術在這些領域取得的成績,梟龍科技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國內知名院所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與華為、微軟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在史曉剛的帶領下,梟龍科技已成為近年來國內AR領域發展速度最快、技術實力最強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一路披荊斬棘,經過7年的艱辛創業,史曉剛和團隊聚焦高精尖關鍵技術研發,攻克了多項AR“卡脖子”核心技術。可以說,AR具備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下一代移動計算和通信平臺的潛力,具有顛覆性和劃時代的意義。(圖4)

圖4 滿載榮譽的史曉剛
在新冠疫情防控時期,史曉剛將AR技術與紅外測溫技術融合,成功研發出一套“穿戴式AR智能眼鏡測溫系統”,針對大人流的公共場所,實現了移動巡邏和布控場景下的安全高效、無接觸體溫檢測,測溫結果近眼透明顯示,自動提示或報警,為奪取疫情防控勝利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科技力量。
在2021年“支援協作工作社會幫扶資金”募捐活動中史曉剛積極捐款捐物,參與內蒙古寧城縣精準扶貧工作,為定點扶貧縣提供增強現實(AR)技術支持,捐贈AR智能眼鏡,提高當地多領域科技應用水平。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史曉剛為定點扶貧縣提供頭戴式AR智能測溫設備,助力開展科技防疫;多次為定點扶貧縣捐贈扶持資金,大規模采購當地特產,承擔社會責任,助力精準扶貧。
史曉剛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去大學開設講座,與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為他們答疑解惑,并積極參加教育部全國大學生直播活動,分享“雙創”心得,他希望力所能及地帶動更多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圖5)

圖5 論壇上發言的史曉剛
如今,在梟龍科技的產品展示廳,公司的各項專利證書不計其數,年輕的史曉剛,科技報國,成為世界AR行業的領航者,取得了眾多讓人欽佩的成果。對于未來,史曉剛更希望用他的智慧去點亮更多人的智慧,讓中國的自主創新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圖6)

圖6 “2021北京榜樣”年榜人物史曉剛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