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武進

基本信息:
書 名:《現代中國的形成(1600 —1949)》
作 者:李懷印
ISBN:978-7-5598-4412-5
裝 幀:精裝
頁 數:444頁
出 版 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今天的中國究竟從何而來?現代中國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國崩潰和分裂的命運,建立一個高度有效且長期穩定的國家?其疆域構成、族群組合和政權形態具有何種歷史合理性與獨特性?今后的中國國家能否繼續維持“既大且強”的格局?翻開《現代中國的形成(1600 —1949)》這本書,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作者李懷印,蘇州大學歷史系學士(1984)、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碩士(1987)、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博士,現任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主要論著有《重構近代中國》《鄉村中國紀事》《華北村治》等。全書主要圍繞對現代中國形成過程的重新認識問題,以及中國近代史的歷史書寫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展開研究。作者從全球史的視角,著眼于地緣政治、財政軍事和政治認同3個要素,全面論述17—20世紀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下,探尋現代中國形成的獨特路徑。

20世紀以來,海內外史學界對中國近代史的解讀,通常是在現代化敘事的主導下展開的。不過,近二三十年來,宏大敘事已經從中外歷史學家的視域中逐漸消退。人們紛紛埋頭從事過去一直被邊緣化的如婦女、地方社會等課題研究,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相關具體歷史事實的了解,體現了其獨到的學術價值。但是在宏大歷史敘事缺位的情況下,新一代的歷史書寫也存在“碎片化”問題,人們無法——甚至也不愿意把這些碎片加以拼湊,以了解它們在更為寬廣的視域下所體現的歷史意義。

何謂現代國家呢?作者以為,現代國家有3個特征:一是人民對國家的高度認同。二是對于其邊界明確且固定的領土擁有排他的各種權利。三是國家的主權歸其人民所有。書中從清朝說起,對1600年到1949年這300多年間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進行了一番抽絲剝繭的梳理,展開了一場正本清源的追溯。在作者看來,中國的近代史,是中國朝向一個現代主權國家轉型的歷史。這一歷史的時間跨度和涵蓋范圍,遠遠超出了過去以現代化為主敘事的歷史書寫。欲認識現代中國,有必要站在新的高度去探究歷史。
在書中,作者質疑了“帝國——民族國家”的研究范式,聚焦學界目前爭議較多的“清朝是否是一個帝國”的問題,認為晚清為何能夠抵抗西方列強之沖擊,保持疆域的基本完整,并被民國繼承,從而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此基礎上開始國家政權建設則是更重要的一組問題。本書還探討了中國由傳統帝國向現代國家轉型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如漢人與其他族群的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這3組關系;再造一個多族群的疆域國家、重構為一個近代主權國家、改造為一個高度集權并統一的現代國家這3個關鍵環節;地緣政治、財政-軍事構造和政治認同這3個因素。在這樣的論述框架里,作者梳理了清朝和民國時期的中國現代國家轉型,試圖“歷史地認識現代中國”,揭示現代中國形成的歷史淵源和獨特路徑,批判歐洲中心主義視角下的“從帝國到民族國家”的認知范式。
全書視野寬廣,史料豐富,見解獨到,研究方法新,時間跨度長,對于試圖理解現代中國之過去與未來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精彩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