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吳炯臻
“外姓族的外來媳婦,一句客家話都不會講,怎么做我們村的支部書記及村委主任?”2020年底換屆之際,曾有村民發出這樣的質疑。面對質疑,王心虹鄭重承諾:“這里雖不是生我養我之地,卻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定能在任期內逐步改變村里落后的現狀,讓所有的村民安居樂業”。
這兩年來,王心虹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飲水難、夜晚出行難等問題,漸漸得到了村民們的支持和認可。現在,帶著她對新農村發展的設想來到省人代會,建言獻策廣東鄉村振興工作。
王心虹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時說,“我省在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工程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在縣、薄弱環節在鎮、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為此,王心虹向大家推介了她所在的海豐縣公平鎮經驗。以公平鎮集體經濟聯合總社及30個村(社區)集體資產經營權入股,對全鎮各村社區資源、資產、資金進行再整合、再利用,注冊成立農旅投資發展公司,圍繞壯大集體經濟的目標,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這種做法,一是盤活整合了全鎮要素資源。對參股的3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聯合社開展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工作,全面摸清存量資產資源的“家底”,由投資發展公司統籌全盤規劃。二是凝聚了鄉村振興發展合力。通過大力整合公平臘腸、牛肉干等特色美食和公平西坑綠茶等特色資源,集約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提升鎮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三是支撐了示范帶產業及運行。投資發展公司將主導參與海豐“湖光山色”鄉村振興示范帶涉及全鎮產業的項目運營,解決鄉村振興示范帶建成后的運營難題和后期維護問題。四是打造了鎮域經濟招商平臺。投資發展公司作為村集體資源和鎮特色產業的展示窗口,將更加高效地對接有意投資的集團企業。

王心虹(右)
王心虹發現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小視頻和網絡平臺直播推廣自己生產種植養殖的農產品。但目前快遞進村推進力度不大,只有部分靠近圩鎮的村能實現快遞到村,邊遠村村民收寄快遞仍需到鎮,物流、快遞網絡的不健全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成本,降低了農產品利潤,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王心虹建議:一是推動郵快合作。鑒于中國郵政快遞業務鄉村覆蓋率較高,通過促進中國郵政與民營快遞服務企業合作,由中國郵政在民營快遞網點末端收取其快遞,有償代送至民營快遞無法覆蓋的農村地區,合作共贏。二是加快整合資源。統籌農村公共資源,如利用各類村民服務站、供銷社等公共資源設立快遞服務點,為村民提供完善的快遞收寄服務。三是助力筑巢引鳳。提供資金扶持,在快遞網點未覆蓋的農村地區,鼓勵村民自主經營快遞驛站,將快遞服務延伸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也可以通過資金扶持,鼓勵快遞服務企業主動將網點建立在農村,徹底打通這兩個“一公里”,同時也能增加就業崗位。四是促進鄉村電商發展。通過全方位的扶持,發展農村電商產業,提升特色農產品的經濟價值,提高農村居民的購買力,進而增加農村快遞業務量,主動吸引快遞服務企業網點覆蓋到農村,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