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方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主管技師
如果您想要健康的飲食生活,除了要優選天然食材,少吃深加工食物,還要選擇更加科學的方式烹飪食材。不合理的烹飪方式,不僅會加劇食物中營養成分的流失,還會產生對健康不利的物質。
1.蛋白質:豆制品、肉類、海鮮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烹飪過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質會發生變性、分解,進而失去活性。這一變化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可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但同時,高溫條件也會導致一部分蛋白質發生流失。
研究表明,以100℃進行烹飪,肉類可失去40%的肌球蛋白。而以140℃進行烹飪,肉類則會損失80%的肌球蛋白。另有研究針對牡蠣進行實驗發現:牡蠣經烹飪處理后,氨基酸(“更小”的蛋白質)總量有所增加,氦基酸組成符合人體需要,牡蠣蛋白質的營養品質得到提高,更適合人類食用。在各種烹飪方式中,清蒸牡蠣的營養成分損失最少,氨基酸含量最高。
2.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包含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等,主要是以食用油和動物脂肪的形式存在。在人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脂肪是一類重要的產能營養素,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熱量。每克脂肪可以提供38千焦(9千卡)的熱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只能提供17千焦(4千卡)的熱量。
對于烹飪而言,油脂屬于不可或缺的輔助原料——很多烹飪方式需要以油為介質,如炒、熘、炸、干燒、油燜、紅燴等。甚至,現在風行的空氣炸,也需要在食材表面涂抹少量食用油后才能“炸”制。
高溫處理會讓油脂發生不利健康的變化。在油炸的過程中,油脂會產生熱聚合反應,生成分子量更大的產物,增加油脂黏度,分解得到沸點比較低的丙烯醛。因此,煎、炸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提醒您不要反復使用“一鍋油”,否則油的煙點會越來越低,并在烹飪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有害產物,以至降低食物的風味品質,傷害食用者和烹飪者的身體健康。
3.維生素: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在烹飪過程中,遭受損失最大的就是維生素。
(1)脂溶性維生素是指能溶于脂肪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K等。在洗菜、切菜、水煮的過程中,這類維生素一般不會流失。脂溶性維生素需要在油脂的“幫助”下才能被人體吸收。除了用油炒、拌之外,食用富含這類營養素的食材時,吃點肉(瘦肉中也存在脂肪),也能提高脂溶性維生素的營養效率。以脂肪作為傳熱介質,如進行炒制,部分脂溶性維生素會溶于油脂中。通常情況下,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比較穩定,一般損失不超過30%。如果烹飪的時間較短,則損失更少。
(2)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是指可溶于水的維生素,常見的有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在洗菜的過程中,食物原料中的水溶性維生素的細胞結構容易被破壞,從原料中浸出。洗菜的水流速度過大,水溫過高,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量就較多。如將切好的葉菜全部浸泡在水中,烹飪后其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率可達80%。
4.礦物質:食物中的礦物質如鉀、鈉、鎂、鈣等,損失的程度受洗菜水流速度、刀切形狀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食物原料受熱之后會收縮,其中富含的礦物質大部分以離子狀態溶于水中。如燉雞湯時,雞湯中含有部分可溶性礦物質。泡發海帶時,熱水浸泡相對于冷水浸泡,可令更多的碘元素浸出。植物性烹飪原料中的無機酸或有機酸,可以和某些礦物質結合,影響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如大部分蔬菜含有草酸,草酸和鈣結合會生成難以吸收的草酸鈣。這類蔬菜先焯水再烹飪,能減少草酸含量,提高菜品的營養價值。
1.適度清洗:有的人擔心蔬菜上有農藥殘留,會將蔬菜長時間浸泡于添加鹽、小蘇打、面粉等物質的水中。這樣做是不正確的。建議清洗蔬菜應先洗后切,浸泡時間不超過15分鐘,在去除農殘的同時避免造成食材中維生素的過量流失。食材清洗改刀后,不可長時間放置,應盡快烹飪,否則氧化作用可造成食材中維生素的流失。
2.注意搭配:應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以提高當餐的營養質量。如以肉類作為主料炒菜時,可適當搭配胡蘿卜、青椒等含水量低的食材。同時,將肉、胡蘿卜和青椒切成絲,可縮短烹飪時間,避免炒制時間過長,營養流失太多。以魚、肉制作湯菜時,可搭配小油菜、油麥菜、白菜、生菜、豆芽等含水量高的蔬菜。這類蔬菜經短時間的焯燙即可食用,可增加當餐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含量。
3.巧烹善飪:做飯時要注意不同食材所需的烹飪時間,先下鍋需要長時間烹飪的,后下鍋那些烹飪所需時間較短的,以減少營養流失。煮粥不要加堿,以免嚴重破壞大米中的B族維生素。加工肉類時,可以選擇給肉掛糊、急火快炒的方式,讓肉類中的蛋白質快速凝固,減少營養素的流失。富含脂溶性維生素的胡蘿卜、番茄等食物,不宜進行油炸、油煎等預處理,比如應避免將胡蘿卜“過油”煸炒后再燉肉。廚房中的食鹽、醋、豆瓣醬等含有大量鈉元素。烹飪時應注意這些調料的使用量。
4.油溫不宜太高:肉類在烤、煎、燜、燉時,如果局部過熱或不慎燒糊,會產生一定量的雜環胺類物質。糖類經過高溫加熱,則可能產生丙烯酰胺。這些有害物質可能給人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日常生活中應多選擇蒸煮等方式烹飪食物,以有效促進蛋白質、淀粉變性,纖維素軟化,并保持菜品的原有風味,以利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