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晨曦 馬冰新 李群 劉瑞瑩 馬迎民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北京 100038;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 100020)
急性胰腺炎屬于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是指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引起的炎癥反應,具有發病急促、進展迅速、并發癥多等特點,臨床無典型癥狀,患者多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痛、高熱等癥狀[1]。急性胰腺炎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型和重型,輕型患者預后較好,但重型患者會繼發腹膜炎、感染、休克等,患者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現象,病死率可達20%~30%[2-3]。隨著近年來急性胰腺炎發病率逐年遞增,研究[4-5]認為早期正確的診斷急性胰腺炎以及準確評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血清淀粉酶、乳酸脫氫酶是急性胰腺炎實驗室診斷的主要依據,同時有研究發現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漿白蛋白降低的現象,臨床可將其作為評價急性胰腺炎的指標之一,但單一指標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6]。因此為了提高急性胰腺炎的確診率,本文探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聯合乳酸脫氫酶檢測在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病情評估中的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10月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治療的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資料,設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時期進行健康體檢的87例患者,設為健康組。觀察組中男69例,女54例,年齡28~76歲,平均(51.06±5.67)歲;健康組中男42例,女45例,年齡26~75歲,平均(50.92±5.84)歲。同時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輕癥組(44例)和重癥組(79例)。納入指標:①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7]。②臨床資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鑒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肝、腎等嚴重病變者。②已使用藥物治療者。③有精神障礙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者。觀察組與健康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收集所有參與研究者早晨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離心機3000 r/min分離血清,10 min后取出低溫保存。通過速率法檢測淀粉酶、乳酸脫氫酶,溴甲酚綠法檢測白蛋白,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研域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觀察組及健康組患者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②比較輕、重癥組患者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③分析影響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④分析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聯合乳酸脫氫酶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

2.1 比較觀察組與健康組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 觀察組患者淀粉酶、乳酸脫氫酶水平均高于健康組,白蛋白水平低于健康組(均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健康組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amylase,albumi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比較輕癥組與重癥組患者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 兩組淀粉酶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輕癥組患者乳酸脫氫酶水平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重癥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輕癥與重癥患者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Table 2 Comparison of amylase,albumi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between mild and severe patients
2.3 影響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得出,暴飲暴食、酗酒、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為影響急性胰腺炎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分析影響影響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Table 3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pancreatitis
2.4 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聯合乳酸脫氫酶檢測 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ROC曲線示: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單獨檢測AUC分別為0.793、0.701、0.725,三者聯合檢測為0.896,三者聯合檢測AUC值較單獨檢測大,見表4、圖1。

表4 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聯合乳酸脫氫酶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Table 4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amylase,albumin combined with lactate dehydrogenase detec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

圖1 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聯合乳酸脫氫酶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Figure 1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amylase,albumin combined with lactate dehydrogenase detec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
急性胰腺炎病變程癥輕重不等,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病情常呈自限性,預后良好,又稱為輕癥急性胰腺炎。少數重者的胰腺出血壞死,常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威脅患者生命,且患者病死率高,臨床稱之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因此研究[8-9]認為盡早進行診斷、治療,對于患者預后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等存在較高的假陰性率,且經剖腹探查會增加可診斷的難度,臨床常輔助以實驗室檢查,以提升診斷的準確性[10-11]。
淀粉酶是目前臨床診斷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檢測指標,但胰腺并不是淀粉酶合成的唯一組織,在膽囊結石,膽管結石,急性膽囊炎等疾病中,其水平也會相應增高,因此診斷急性胰腺炎特異性不理想[12-13]。而當胰腺組織廣泛壞死時,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淀粉酶水平會恢復正常,因此臨床認為淀粉酶不適用于作為急性胰腺炎發病的唯一指標。有研究發現乳酸脫氫酶的器官特異性低,卻能有效反映胰腺組織的損傷程度,可作為判斷病情發展、嚴重程度的指標,值得進一步觀察[14-15]。同時還有研究發現急性胰腺炎發生時患者白蛋白水平顯著下降[16]。本研究發現急性胰腺炎患者淀粉酶、乳酸脫氫酶高于健康組,白蛋白低于健康組。白蛋白屬于蛋白質,也由肝臟合成,具有維持滲透壓平衡、保持血管血容量等作用,急性胰腺炎發生時,大量炎性因子從胰腺內滲出,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引發肝損傷,進而使白蛋白水平下降;此外,急性胰腺炎發生早期的高分解狀態形成負氮平衡,大量腔隙積液導致血漿蛋白外滲,進一步降低白蛋白水平[17-18]。
乳酸脫氫酶是一種糖酵解酶,其廣泛存在于機體的多個組織中。研究發現,乳酸脫氫酶在心臟、腎臟和骨骼肌中的含量較大,同時也在人體的肝臟、脾臟及胰腺組織中存在,當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現重癥時,其體內乳酸脫氫酶的水平會升高,因此乳酸脫氫酶可以作為評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標[19-20]。本研究發現輕癥組患者乳酸脫氫酶低于重癥組,白蛋白水平低于重癥組,但兩組淀粉酶水平無明顯差異。可能是因為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發作4 h后水平顯著升高,20~30 h后達到峰值,3 d后開始下降,因此無法完整反映病情嚴重程度[21-22]。本研究還發現暴飲暴食、酗酒、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為影響急性胰腺炎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有研究認為由于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不夠典型,且易與其他的急腹癥混淆,導致臨床出現誤診或漏診現象,因此臨床上一直在尋找一個更好的辦法來診斷急性胰腺炎,提高急性胰腺炎的確診率[23-24]。本研究將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單獨檢測以及三者聯合檢測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發現三者聯合檢測AUC值最大,由此可發現單獨檢測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聯合檢測能提高臨床診斷價值。
血清淀粉酶、白蛋白、乳酸脫氫酶三者聯合檢測可用于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中,能為準確評估患者病情提供有效的依據。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可能會導致實驗數據出現一定的偏差,將在后續的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同時本研究還會在后續的研究中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其它酶學變化和影像學的評級進行進一步的觀察,以期為胰腺炎的嚴重情況評估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