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代華
“兩葷一素一湯,只要12元。食材新鮮,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應該很適合老人。”今年10 月13 日中午,寧波市鎮海區蛟川街道銀鳳社區59歲居民趙素芬和社區內20 余名老人代表,一起試吃了“老味道”食堂的老年餐,并對價格、口味提出意見建議。這家社會餐飲企業剛被定為“養老助餐點”。
趙素芬等都是蛟川街道的“樂鄰大使”。這些本社區內身體健康、責任心強、溝通協調能力出色的低齡老人,將以體驗者的身份參與街道養老服務項目。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中國人最原始、最樸素的幸福觀。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不少老人對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高,現有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蛟川街道聘請低齡老人為養老服務顧問,以老人的視角體驗養老,值得稱道。
這些“樂鄰大使”作為養老服務顧問,身兼養老項目體驗、養老政策宣傳、養老需求調研、養老助老引領等職能。他們以老人的視角,提出優化為老服務的意見建議,同時監督并參與街道養老政策宣傳與落實,參與調研養老服務多元化需求,以低齡帶動高齡,共同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
2022 年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數量達到4000 多萬。這個群體對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需求尤為急迫。
養老既是家庭要事,也是社會大事。蛟川街道以“樂鄰大使”推動覆蓋街道、村(社區)、居家的三級養老服務體系更精準,是因地制宜、創新服務的新舉措,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服務需求,值得推而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