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孫瑛 陳華忠 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
近年來,福建省福清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充分發揮名師“教學引領、輻射帶動、資源共享”的作用,促進區域教師專業成長,打造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名師講學團要立足于教育教學研究,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一線教學問題為抓手,開展專項課題研究;以學科建設為主要任務,打造名師精品課程,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區域教育發展。
凸顯教學能手。名師講學團的成員關鍵是能夠刻苦錘煉技能。首先,讀通課標,熟悉教材內容。其次,多方學藝,涉獵閱讀。再次,模仿實踐,勤練教學技能,不斷反思、創新。最后,養成鍥而不舍的韌勁,樹立教育理想。學科教學的“能手技術”,是教師在學科課程標準指引下的教學內容取舍、教學目標聚焦和教學實施策略或活動不斷優化的實踐行為素養體現。他們修煉的是課標要求下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策劃、教學組織、激趣評價等,磨煉的是課堂教學技能,親歷的是駕馭課堂過程。
領跑教育研究。名師講學團是每個學科課程教育教學的領跑者、實踐探索的先鋒,不但要專業引領輻射,還要領跑教育教學研究。名師在鍛煉技能的同時,還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閱讀教育教學理論。名師要進一步研讀課標內涵、教材體系的同時,堅持專業閱讀,不斷更新專業理論知識。二是運用所學的理論。閱讀并獲得相關理論知識,要能指導平時教育教學實踐,實現有理有據地教,精準定位教什么,明確為什么教。三是研究課堂教學改革。名師應將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課堂教學改革,尋找解決策略,這樣才能真正引領教師。
引領教育教學。名師應在一定范圍內發揮活動組織者作用,起表率和引領作用。一方面要把教育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做法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年輕教師;另一方面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頭承擔教育科研課題、解讀教材、上好示范課,為一線教師提供學習、研究的樣板。“引領”主要是思想引領、理念引領、方法引領,要把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植根于心中,利用集體備課、學習交流、評課議課等途徑,引領教師學習、理解、運用。名師要有慧眼,要有獨立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要善于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引發年輕教師進行思考。名師不僅要在名師工作室內部傳播教育教學思想與理念、經驗與方法,還要通過活動把名師工作室的思想、理念、經驗、方法輻射到周邊學校,擴大名師效應。
彰顯教師情懷。名師講學團,包括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與市級名師。具有一定的教育情懷,熱衷于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專業積淀;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理論基礎。名師講學團的保底任務,需從課程知識能力傳遞的技巧研究,延伸到課程育人的理念思想引領;需要由教書轉向育人,推動教育教學生活化、社會化的健康發展,做到自覺服務獻策、彰顯教育情懷。名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中,要有自覺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服務教學的意識行為,有奉獻教育、優化課程育人的追求和情懷。立足平時教育教學實踐,不斷進行探索研究,積累教育教學經驗,引領帶動教師的成長,助推區域教育不斷發展。
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影響力,做好名師工作室示范引領輻射的作用,將名師工作室打造成“三個中心”。
一是資源中心。名師工作室要樂于奉獻、肯于分享,將工作室的教育資源與其他教師進行共享。每個工作室結合學段學科特點,組織工作室成員認真分析研讀教材、結合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環節、開發教學資源、研制微課堂教學視頻,力爭整理出基礎教育序列化、體系化、優質化數字教學資源,提升全市教育資源服務供給能力。
工作室可以將名師與優秀教師設計較好的教學方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資料,上傳到工作室網站上,供普通教師學習與借鑒,努力把名師工作室打造成為教學資源中心。也可以將教師自制的“微課”上傳至工作室網站,供其他教師借鑒與使用。同時,工作室成員所積累的典型案例,包括課例研究方案、教學片段與評析、教學實錄與評析等,整理之后也可上傳到工作室網站上,供教師學習。
二是智慧中心。名師工作室“名”在于集聚優秀教師的智慧。工作室要不斷提煉教育教學理念,匯聚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不能僅僅依靠名師一個人的智慧,而應該以名師的智慧帶動工作室里所有教師的智慧,以智慧激活智慧,以理念推動理念,以思想點燃思想,實現教育觀點的碰撞、教育靈感的生發,讓名師工作室真正成為集聚智慧的中心。
三是教研中心。應發揮名師工作室在學校教科研中的先導作用,借助名師工作室的科研力量,承擔一些教科研任務,接受教師的“咨詢”,解決教師困惑與問題。名師工作室的教師還要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課例分析、撰寫論文與隨筆等活動,不斷審視平時的教學工作,診斷問題,剖析現象,提出解決策略,不斷提高工作室的教科研能力。同時,還要圍繞工作室所立項的課題,定期開展課題研討活動,積極營造學校教科研的氛圍,帶動學校教科研工作。
名師工作室主要職責是培育優秀的教師隊伍,還肩負著引領區域教育教學改革、組織教育科研活動、開展區域性的送培送教、組織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帶動學科的發展等任務。同時,名師工作室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讓教師承擔送課送培、專題講座、主持活動等任務,促使他們負重前行、盡快成長。
學習平臺。教師工作繁忙,時間精力有限,而教育書籍眾多,工作室要推薦一些有價值的書籍,組織成員與學員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并將閱讀活動納入成員與學員專業發展的規劃,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提高其理論水平。名師還可以采取“結對子”的形式進行帶徒學習,指導徒弟解讀教材,編寫教案,撰寫論文與案例;深入課堂聽課,指導課堂教學,促進徒弟實現專業成長。教師的身份應由教育者轉變為“學習者”。在名師工作室中,教師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集體備課、磨課、上課、聽評課等活動,學習優秀同行的先進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與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平臺。工作室成員應借助教育研究與教學交流的網絡平臺,針對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研討,互相啟發,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成長。在工作室活動過程中,成員教師可以通過觀摩、參與式學習、聽評課等活動,了解并掌握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業務能力與教科研水平。
展示平臺。工作室要為成員與學員創設登臺亮相、脫穎而出的舞臺。每學期工作室送課送培、送課下鄉的任務,多由工作室成員承擔;工作室之間聯誼研討任務、工作室的課題研討課等,盡量由成員主持、學員承擔;市級教師職務培訓或新教師崗位培訓的講課任務,可以挑選優秀成員來承擔。推薦優秀成員教師參加市級以上課堂教學比武、教師技能比賽等,鼓勵成員與學員撰寫教學論文與教學案例,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教育教學評比活動,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更多機會。
幫扶平臺。規范工作室人員的組織架構和強化工作室的層級效應。我市構建了“1+5+2”的工作室鏈條式人員架構,即每個工作室以1 名領銜人指導5 名成員,每位成員帶領2 名學員組成。只有落實各級組織管理功能,才能強化每個學科(領域)直接輻射引領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教師專業發展。每位領銜名師要帶5 個成員,每個成員要帶學員2 人, 簽訂“師徒協議書”。讓年輕教師與名師“結伴”,名師應為他們提供“扶手”和“路標”,讓他們清楚應該往哪里走、怎么走。還要為年輕教師提供專業咨詢和服務,使年輕教師從名師身上汲取營養,縮短成長的周期。同時,名師在幫扶年輕教師成長過程中也會促進自身再成長。成立名師工作室,既是為了名師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帶動團隊質量整體提升,也是為了營造專業共同體的學習氛圍,探索名師助力年輕教師成長的機制與策略,改進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基本環節,形成集體備課、現場改課、議課聊課等模式,扎實推進年輕教師的群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