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廣健
中國畫發展到今天,從教育范式到實踐路徑都有待進一步探賾,這是當代人與后代人需要不斷追尋的藝術使命。作為思想表達和情感凈化的重要媒介——花鳥畫,尤其值得我們從藝術發展觀的角度,用辯證思維和生態倫理思想去進行融合研究。
在即將邁入新年的日子里,天津美術學院舉辦“文質清華——2023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師作品展暨教學研討會”與“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畫教學作品展”,旨在通過加強校際間交流合作,多維度展示和總結新時代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創作的成果,積極推動這一藝術形式在高等藝術教育領域的教學與科研進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和“質”是兩個重要的概念,如《論語》中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里體現了優秀人格養成所必備的因素,即以“禮”為內涵的“文”和以“仁”為核心的“質”。此外,最重要的還在于“文”“質”二者的和諧相濟、平衡兼備。
“2023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師作品展暨教學研討會”以“文質清華”為主題,意在突出兩個目的:第一,中國花鳥畫在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的精神內涵,強調通過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主體生命情懷與自然萬物的交融;第二,“文質清華”不僅強調砥礪人品與修養心性對于成長的意義,更與花鳥畫所追求的“尚真”“尚善”“尚美”產生關聯。
在天津美術學院悠遠的辦學歷程中,“中國畫”始終是這所學校的重要學術支撐和特色專業。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畫教學事業在開拓創新中獲得不斷發展,先后培養、引進了眾多德才兼備、各有專長的骨干教師,這其中有從北洋女師就執教于此的李鶴籌,也有孫其峰、張其翼、溥佐、蕭朗、韓文來、霍春陽等杰出的花鳥畫大家,他們構建起了一支朝氣蓬勃與可持續發展的花鳥畫教學團隊,不僅在表現能力和審美趣味上,秉承了博大深沉的傳統美學精神,更從繪畫觀念和精神追求上,使中國文化精神與美學品格熠熠生輝并傳揚光大。
中國花鳥藝術不僅因其深厚的藝術特質和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承載著中華文化基因,更因其充滿哲思的生態智慧與涵養正氣的文化立場,被視為對人類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藝術形式。
如今,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并存的時代,文明互鑒,文化共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正是中國花鳥畫創新與發展所面臨的時代課題。
“文質清華”是對這一時代主題的回應,即以“時代的目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的繼承與發展進行追問與展望。本次活動力求實現南北通融、文質兼備的主張,并期待從“花鳥”藝術創作與教學這一切入點,讓更多人體會到時代呼喚及推動傳統花鳥畫藝術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