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冰,陳志剛,趙 杰,閆和禹
(1.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32;2.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棗莊 277500)
高壓聚乙烯裝置(醋酸乙烯裝置)反應系統設備設計壓力需達360 MPa(230 MPa),屬于超高壓設備設計范疇。近年隨著市場對低密度聚乙烯(醋酸乙烯)產品需求的增加,高壓聚乙烯裝置(醋酸乙烯裝置)裝置的建設、投產迅速提升,對已投產設備的維護管理、失效分析等方法的需求也日趨迫切。超高壓設備與普通壓力容器設計采用的標準、規范不同,考慮自增強的影響,其相關分析計算更為復雜,一般需進行線彈性分析、壓潰分析、內應力分析、殘余應力分析及疲勞壽命分析等相關分析計算。同時,超高壓容器、管道失效模式也不同于普通低壓設備,其更多的為高周疲勞失效,其疲勞壽命的校核對設備是否處于安全可控狀態意義重大。
國內某高壓聚乙烯裝置(醋酸乙烯裝置)反應器為引進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器壁損傷(圖1),最大磨損量6 mm,但因其制造周期長、造價高昂,不可能對其整體更新。但若繼續使用,需對其進行相應的分析、計算,以確保性能的安全、可靠,同時采取相關措施。

圖1 超高壓反應器內壁磨損
本文依據ASME Ⅷ第三冊相關標準,結合原始設計分析數據,并基于斷裂力學理論,利用Mathlab 計算工具對疲勞壽命進行了分析計算,并與原始設計計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保證了裝置在短時間內恢復生產,為超高壓反應器的長期安全使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同類企業超高壓設備失效分析及高壓設備的設計、制造提供相關經驗。
高壓聚乙烯裝置(醋酸乙烯裝置)反應器為內置驅動攪拌槳葉式的結構設計(圖2),釜長9.7 m,7 路進料口,內置電機采用頂部進料潤滑冷卻,上下封頭采用典型的B 形環自緊式超高壓密封結構,主要設計參數見表1。

表1 超高壓反應器主要參數

圖2 超高壓反應器結構
為評估設備能否滿足疲勞要求和抗裂紋擴展要求,同時進一步核算設備的疲勞壽命變化情況,本計算依據ASME Ⅷ標準,基于斷裂力學基本理論及未爆先漏的失效模式,利用Mathlab 計算工具算得磨損前后應力強度因子變化情況及疲勞壽命情況,并與原始計算數據進行對比,得出相應結論。
設計參數:最大設計壓力Pmax=230 MPa;最小設計壓力Pmin=0 MPa;設計溫度Tc=315 ℃。
材料參數:SA-723Gr3Cl2。常溫下材料屈服強度Syc=825 MPa;設計溫度材料屈服強度:Sy=727 MPa。
幾何尺寸:原始最大內徑DI1=508 mm;最小外徑:DO=889 mm;磨損后最大內徑DI=520 mm。
最小壁厚:

內外徑比:

依據ASME ⅧKD-410 章節描述,假設裂紋形態為深度與表面長度之比為1∶3 的半橢圓A 形裂紋。深度與裂紋長度比AR=1∶3;假設裂紋深度A0=1.6 mm,即a0=0.062 99 in。
裂紋長度:

磨損后最終裂紋深度:A=0.25Tpipe=46.125 mm,即a=1.815 9 in(ASME ⅧKD-412.1)。
磨損后最終裂紋長度:

2.2.1 計算自由表面裂紋修正系數
查詢ASME Ⅷ表D-401.1,采用插值計算法計算裂紋深度為x 處的自由表面裂紋修正系數如下:

2.2.2 計算普通圓柱常數


2.2.3 計算塑性區裂紋修正系數及缺陷強度因子
計算設計壓力下塑性區修正系數qy及表面缺陷裂紋強度因子KI:

勞循環次數積分函數為:

超高壓反應器磨損后計算結果與原始設計數據對比見表2。

表2 超高壓反應器核算結果與設計數據對比

2.2.4 疲勞壽命計算
查詢ASME Ⅷ表KD-430,查得裂紋開裂速率因子:C=1.95×10-10;m=3.26;G=6.4;H=0.64;I=5.5;C3=3.53;C2=1.5。
自增強影響因子:KIres=0。
應力強度因素比:

依據查詢ASME ⅧD-500 中計算方法,當RK(x)=0 時:fRk(x)=1+C3×RK(x)=1;則應力強度因子ΔK(x)=KI(Pmax,x)-KI(Pmin,x)=KI(Pmax,x)。
應力強度因子閾值ΔKth(x)計算:當G×(1-H×RK(x))=6.4>I=5.5>2 時,ΔKth(x)=I=5.5。
依據ASME ⅧKD-412 要求及計算方法,通過對裂紋擴展速率進行數字積分計算,獲得設備疲勞循環數。
當KI(Pmax,x)-KI(Pmin,x)=36.963 6>ΔKth(x)=I=5.5 時,設備設計疲
超高壓容器、管道失效模式不同于普通低壓設備,其更多的為未爆先漏的高周疲勞失效。根據斷裂力學基本理論及未爆先漏的失效模式計算結果,反應器磨損后,應力強度因子有所增加,分別增加2.5%、1.07%,抗疲勞性能下降,同時抗裂紋擴展能力下降。反應器的疲勞循環周期減少167 cyc,按每月設計疲勞循環周期3 次進行核算,疲勞循環壽命減少4.64 年,但基于整體設計壽命最小值及設計余量核算,磨損后雖減少4.64 年,但仍大于反應器整體疲勞設計壽命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