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豆媽 編輯:繽紛

許多父母都以為,用金錢和物質(zhì)堆砌起來的教育資源,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不然。就像最近在北大食堂爆紅的“灌餅父親”彭勇。他原本只是在河南省羅山縣經(jīng)營著一家小吃店,一家兩口都是普通人。沒有出眾的學歷,更沒有雄厚的背景,可是他們的兒子彭翔宇卻以683分的好成績考取了北大。
彭翔宇不僅成績拔尖,個性也很陽光,還懂得體貼父母,是個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赐晁麄兣c孩子相處的細節(jié),我才真切地體會到,普通家庭想要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家境一般的孩子中,有些孩子懂事上進、體恤父母,也有很多孩子任性跋扈、不懂感恩,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差距?
在采訪里,這樣一幅畫面讓我找到了答案:酷熱的夏天,身著短袖的彭翔宇正守在父親的小攤上,手法嫻熟地攤著灌餅。這也是彭翔宇從小到大假期里最常做的事情。
初中時,只要做完作業(yè),彭翔宇都會去爸媽的店里幫忙,掃地、洗灶臺、擺食材,樣樣都干。到了高中,彭翔宇休息的時間變得尤為珍貴,一個月只能從學校來回一趟??杉幢闳绱?,他也從不麻煩爸媽,而是自己照顧自己,還主動去幫父母分擔家務。
父母為孩子傾盡所有,無底線地滿足孩子,換不來孩子感恩上進的心。讓孩子看見父母的艱辛,體會生活的不易,親自感受一下養(yǎng)家糊口的不易,他才會更努力、更上進,也更懂得心疼父母。
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男孩不愛學習,沉迷網(wǎng)絡,每天夜里就偷偷翻墻出去上網(wǎng)。直到有一天,他翻墻到一半,突然大驚失色,踉蹌著跑了回去,別人問他怎么了他也不愿說。只是從那次之后,他就開始自發(fā)學習,再也沒去過網(wǎng)吧,大家都議論著他是不是“見鬼了”。
多年以后,他考上名校,有人問及此事,他才坦白:原來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夜里舍不得花錢住旅館,便忍著寒冷在學校墻下靠著坐了一夜。如果不是親眼撞上了這一幕,男孩恐怕這輩子也很難醒悟過來,他只會繼續(xù)拿著父母的血汗錢肆意揮霍,渾渾噩噩地度日。
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很多父母卻不明白這個道理。自己衣著簡樸,孩子卻全身名牌;自己大包大攬,孩子卻坐享其成;自己卑微至極,孩子卻趾高氣揚……
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讓孩子事事順心,只會扼殺了孩子的進取心、同理心。躺在蜜罐里的少年,永遠不會懂得憂愁的滋味。孩子感受過凌晨5點寒風的凜冽,才不會覺得早上6點的課本冰手。
就像彭翔宇,從小他就看著父母起早貪黑,天還沒亮就開始工作,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身上的傷病也越來越多。他內(nèi)心深知父母付出了多少,所以學習上自覺上進,生活中體恤父母。
很多人不知道,彭勇家其實還有一個大兒子。當時彭勇夫婦在天津擺攤,老大也跟著他們漂泊在外。
一開始,老大的學習成績也挺好的。可是剛?cè)ヌ旖驎r卻沒有被當?shù)氐膶W校接收,中間就停學了一年,落下了很多課程。加上彭勇夫妻倆為了生計從早忙到晚,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業(yè),后來老大學起來就很吃力,成績也越來越差了。最后,老大的分數(shù)只夠考上一所技術學校。
這件事就成了彭勇心里的一根刺,他覺得是自己和妻子沒有給孩子一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才耽誤了大兒子的前途。他也漸漸意識到了,在外面掙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缺失。
所以,有了彭翔宇以后,彭勇夫婦決定回到老家羅山縣安定下來,而且必須有一個人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哪怕再苦再累也要親自陪伴他長大,讓孩子能安安心心學習。
彭翔宇小時候也比較貪玩,但是家里條件不好,所以也沒錢去報輔導班。但是彭翔宇的媽媽沒有放縱兒子,反而對兒子嚴格要求,放學后會給他買教輔“加餐”,做完功課才放他出去和小伙伴玩。
到了小學三年級,彭翔宇就已經(jīng)日趨自律,能長時間集中精神學習,習慣也很好,所以不再需要父母花費太多精力了。
進入中學后,彭勇夫婦基本上也給不了孩子學習上的指導了,所以就全心全意做好兒子的生活保障工作。
弗洛伊德說:“嬰幼兒期的生活經(jīng)驗對人格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一個人出生之后到6歲前,其人格的基本模式就已經(jīng)大致形成了?!?/p>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父母都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生命之初的陪伴和回應,是親子教育的起點;幼年階段的引導和糾正,是行為習慣的根基;而年少時期的肯定和支持,是人生價值的雛形。所以無論多忙,請一定把孩子帶在身邊,陪伴孩子,督促孩子,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俞敏洪曾經(jīng)說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永遠是人品教育。
他的父親是個木工,給別人家造房子架大梁,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待人寬厚,從來沒與人吵過嘴。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到家境殷實的家庭里干活就收工錢,遇到經(jīng)濟困頓的家庭就只喝一碗酒就走了。
他的母親則是個剛強的女人,從小就讓俞敏洪到農(nóng)田里干活,插秧、割稻、撒豬糞……他從父親那里學到了寬容大度、豪爽直率,從母親那里繼承了堅韌不拔、永不放棄。正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這些品質(zhì),讓他即使深陷泥潭也從不抱怨,就算落入低谷也能一次次爬上來。
他前后經(jīng)歷3次高考,屢戰(zhàn)屢敗卻不放棄,最終逆襲考入北大;新東方遭遇危機后,不管公司多難,學生的學費該退都退,老師的工資一分不少。而后他又帶著員工開啟了直播自救,從無人問津到全網(wǎng)爆火。
他始終把信用、堅持和責任感,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同樣,他現(xiàn)在對自己孩子的要求也是:成績可以不好,但是品行不能敗壞。
他始終認為,小時候只要把孩子的人品、性格、情感這三個方面培養(yǎng)健全,那么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就不會太差,這個孩子也會一路沿著相對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能力決定一個人飛多高,教養(yǎng)決定一個人能飛多遠。正如彭勇在采訪中說過的一句話:“孩子的品行永遠要排在成績前面?!?/p>
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彭勇夫妻倆也從來沒有跟孩子抱怨過。他們的家庭氛圍一直也都是非常溫馨開明,所以彭翔宇從來沒有因為家境貧寒而自卑,反而開朗自信、愛打籃球,是個陽光少年。
彭勇到北大做雞蛋灌餅之后就爆紅了,有了很多流量,于是有人問他是否考慮直播帶貨。但是彭勇一直是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他坦言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做好自己的雞蛋灌餅就夠了。
也正因如此,兒子彭翔宇陽光積極、獨立自強,又懂擔當和責任。其實很多平凡的父母,都不會教孩子做題,卻早早教會了孩子做人。
他們可能沒什么學識,說不出什么長篇大論的道理,但是會通過自身的言行,告訴孩子比分數(shù)和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信、善良、擔當、樂觀、上進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孩子的人生很長,一時的分數(shù)是好是壞,影響不大。真正能拉開孩子一生差距的,是他的教養(yǎng)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