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幻棠


▲赫魯曉夫與航天員季托夫(中)和加加林
1961年8月6日,蘇聯第二艘東方號飛船載人飛行。飛船上的格爾曼·季托夫成為了世界上繼加加林之后第二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他在地球軌道上停留了25小時11分鐘,共繞地17圈。他第一次手動操縱飛船,手動拍攝了第一批地球照片,第一次在失重狀態下吃飯和睡覺……創造了諸多太空第一。另外,他還是飛上太空的航天員中最年輕的一位,飛上太空時未滿26歲。此時的他可謂光芒四射,是大眾眼中名副其實的“大明星”。
季托夫的確有很多 “明星”的特質,比方說相貌出眾,運動能力出色,擅長體操等。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且還是一名業余小提琴手。他的記憶力也非常好,據說能夠背誦普希金作品的全部段落,可以說是個博學的人。他深愛天空,能走上航天員之路,是機遇和他自身努力的共同結果。
這里面還有幾個有趣的小故事。
季托夫向往天空,畢業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加入空軍。由于自身條件優秀,季托夫的飛行員生涯一直很順利,服役僅兩年就獲得了兩個列寧格勒共青團市委證書,媒體還特意采訪過他。獲獎多、接受過采訪,這些都讓他在飛行員人群里顯得十分出挑。
1959年10月的一天,季托夫當時所在團的副團長突然找他談話,試探性地問他愿不愿意乘坐某種新式飛機飛行。不過,這位領導并沒有具體告訴他到底是什么。但這一次談話卻勾起了季托夫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一頭扎進圖書館里,開始尋找起大量與太空相關的書籍。他愛上了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關于地球與天空的幻想》。
然而,向往太空的季托夫卻因為休假錯過了調他去航天員中隊的通知,差一點兒沒當上航天員。好在季托夫休假歸來,聽到這個消息后,拼命把調任通知追了回來,這才沒讓他和喜歡的航天員職業失之交臂。
作為第二個上太空的人,如前所述,季托夫創造了很多個“第一”。可是,這些“第一”當中,有好的“第一”,也有壞的“第一”。壞的“第一”里,比較突出的就是,季托夫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患上“宇航暈動病”的人。這是人在失重狀態下的一種不適狀態,具體癥狀就是在太空里,季托夫感覺自己的頭左右搖擺,頭暈目眩。第一次上太空的不適在季托夫飛行第七圈又美美睡上一覺之后才完全消失。能恢復得這么快,也說明季托夫的身體素質真的是很不錯了。

▲季托夫(左)和加加林在一起

▲2010年俄羅斯郵政發行的紀念季托夫誕辰75周年的紀念郵票

▲季托夫曾任國防部航天設備總局第一副局長,主管科技工作
一次上太空,次次想上太空。季托夫迷戀上了太空,“東方2號”勝利返程后,季托夫就一直在做著重上太空的準備。不過,當時,蘇聯的想法是希望把更多的人送入軌道。因此,太空飛行之后,季托夫就轉而開始解決火箭飛行器的問題。但相關研究工作進展卻不順利,因為很多原因沒有成功。而加加林出事之后,季托夫就被更嚴格地保護起來,正式停止了飛行。后來,他先去總參謀部科學院學習,隨后在加加林死亡調查委員會工作。 1972~1979年,季托夫任國防部航天設備總局第一副局長,主管科技工作。
晚年時,季托夫依然沒有忘記太空。他最大的理想就能像美國航天員約翰·格倫那樣,高齡重返太空,并超過格倫一歲(格倫77歲重返太空),創造78歲再返太空的紀錄。可惜,他的這一愿望并沒有實現,最終還是帶著遺憾去世,提前化作了太空中的一顆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