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山西西山金城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53)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不斷提速,我國城鎮面積也不斷增加。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現狀下建筑工程建設需求較大,其中包括各個方向不同類型的建筑工程。作為城鎮化建設中的基礎項目,建筑工程整體建設質量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整體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各項新興技術不斷得到整合應用,但從建筑工程整體建設質量上看,各種類型的建筑工程質量問題仍然較多,而這些問題與施工技術不達標以及現場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直接關系。建筑工程質量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類建筑工程質量問題也給建筑行業敲響了警鐘,深化研究各項施工技術、重點落實施工管理已經成為各建筑企業的重點研究內容。當前建筑行業市場競爭壓力較大,各建筑企業要想在未來發展中保持較強的行業競爭力也必須提高施工技術和現場施工管理質量,而認識到這兩個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問題所在,則成了解決問題優化各方面工作的關鍵前提。我國未來建筑工程需求量仍舊較大,對于建筑企業而言,深化施工技術及現場施工管理研究非常必要。
從宏觀角度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現場施工管理工作是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關鍵內容,建筑工程整體建設態勢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城市發展狀態,更高的建筑質量是持續推進城鎮化發展目標的重要前提[1]。此外,建筑工程質量與民生質量密切相關,建筑質量問題會劣化建筑使用品質,導致建筑使用感受變差。更為關鍵的是,建筑質量問題往往影響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類質量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劇,這使得相關建筑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隱患,這是在以人為本社會理念下絕不允許出現的情況。從企業自身角度看,建筑企業想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障較好的企業效益。施工技術是建筑企業賴以生存的重要內容,高超的施工技術水平能夠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現場施工管理作為企業工程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更為嚴格的管理標準能夠為企業建立更好的行業口碑,這些都是保障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發展活力的重要基礎。
重點技術掌握度不佳、相關技術標準落實不到位是導致當前建筑工程質量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F代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地基施工、混凝土施工、鋼筋施工以及建筑防水施工均對建筑工程整體建設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而相關施工活動中各類問題也較為常見,包括地基施工中地基穩固性不佳、混凝土開裂、鋼筋綁扎箍筋不牢固、建筑滲漏水等,詳細分析相關問題可知,相當一部分施工人員重點施工技術掌握度差且關鍵質量控制參數不明確,這與一線施工人員專業素質差以及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直接關系[3]。此外,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工作也存在諸多問題,在現代化綠色建筑理念下,相當一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各類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建筑垃圾多、污水隨意排放、施工現場揚塵大以及各類化學物質排放量超標等問題普遍存在。此外,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應用于工程建設的材料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而且現場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完善,施工現場存在多重安全隱患,一線施工人員施工風險較大[4]。相當一部分建筑企業在落實現場施工管理工作時未重視信息化技術應用,管理過程中信息傳遞較慢、信息共享能力差、管理效率偏低。
現代化建筑采用的地基類型不同,但不論何種地基在施工過程中都需要重點關注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固性,做好地基處理提升地基穩固性,是保障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重要前提。施工過程中應明確地基加固標準,做好降排水工作,依據地區施工區域地質土壤情況選擇相應的加固方法。地基加固處理方法相對較多,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妥善選擇目前比較常見的方法,包括強夯置換法、預壓法、化學加固法等,要重點關注地基加固標準,包括加固深度、地基承載力要求以及回彈模量等相關參數。以某建筑工程地基處理施工為例,施工過程中使用井點降水加強夯法進行地基處理,選擇直徑為2.5m、質量為10t的夯錘,進行2遍夯實處理,以網格化形式進行夯擊,井點降水過程中采取真空降水法,嚴格控制井點間距、臥管間距和井點管長[5]。在第1遍強夯前進行首次降水,完成后測量地基中黏性土壤含水量,確保首次降水后含水量降至35%以下。第1遍強夯后,進行二次降水,2次降水結束后地基中黏性土壤含水量應低于32%,第2遍強夯后進行第3次降水,處理后相應土壤含水量應低于30%。根據地基加固標準,該工程地基加固深度在6m以上,0~6m地基承載力區間為70~130kPa。嚴格落實地基施工技術是保障后續建筑施工內容妥善開展的重要基礎。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重點在于澆筑和振搗。首先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模板質量,根據設計要求設置保護層并嚴格執行相應工程質量規范。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一般來講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應在2m以內,如混凝土出料口距離澆筑目標垂直高度大于2m,應結合澆筑方法選擇相應的溜板縮減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其次,混凝土振搗過程中要注意采取分層振搗的方式,為保障混凝土均勻振搗,要適當增加交叉振搗面距離。振搗過程中要考慮模板及鋼筋件位置,避免振搗過程中觸碰鋼筋及模板。振搗棒單次水平移動間距一般為40cm左右[6]。澆筑振搗工作必須連續進行,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進行振搗處理,振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模板、鋼筋、保護層及預留孔洞,注意觀察振搗過程中是否有移動變形等情況。
鋼筋施工前應注意做好鋼筋處理工作,保障所有鋼筋材料使用前外表面清潔、無明顯污物。鋼筋材料在使用前還需要進行調直處理,一般使用鋼筋調直機,該過程中還要觀察鋼筋材料有無破損,棄用損害面積占截面5%以上的鋼筋。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鋼筋材料的搭配,控制鋼筋短頭數量以及鋼筋短頭的長度。鋼筋彎折過程中應根據彎折需求和鋼筋內徑嚴格控制彎折區域和彎曲角度,彎曲后彎折部分內外不應出現裂痕。在鋼筋綁扎過程中,要注意根據鋼筋型號以及設計要求妥善選擇綁扎鋼絲。根據常規設計參數φ10以內的鋼筋使用22號鐵絲綁扎20號鐵絲則用于φ12及以上級別的鋼筋綁扎[7]。鋼筋焊接過程中要注意根據鋼筋規格以及鋼筋用途選擇具體的焊接方式,根據設計要求采取機械連接和焊接連接相結合的方式。
做好建筑防水施工工作能夠強化建筑整體使用品質,最大限度規避建筑漏水問題。建筑防水作業的重點在于建筑內部的廚房、衛生間、各穿管部位以及樓頂地下室等。防水施工過程中應注意選擇合格的防水材料,不同位置應用的防水材料和防水處理技術不同,以衛生間為例,現代建筑在設計過程中衛生間這樣容易積水的區域會單獨設計防水隔層,在防水隔層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使用防水水泥同時注意添加其他防水膠劑。而屋面防水作業過程中,則要注意卷材的施工方法,采取粘接施工的防水卷材要注意保障用膠量,需要加熱粘接的卷材在施工過程中要保障全程加熱。此外防水卷材施工過程中要注意選擇適宜的環境溫度,絕大多數防水卷材應在5℃以上的環境下施工。
在現場施工管理工作中應注意增強環保意識,加強施工現場的環境監管工作。注意建材使用情況,杜絕建材浪費和建筑垃圾量大等不利情況。建筑垃圾及時轉運,不同建筑垃圾要實現精確分類,可回收建筑垃圾要嚴格執行回收政策,有害建筑垃圾應根據相關要求處理后運至規定地點。在選擇綠色建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建筑環保特性。此外要注意加強建筑污水排放監管,由建筑施工現場向外排放的污水要經過分類處理,生活污水可直排,而參與建筑施工存在污染的廢水則要充分進行理化處理,包括使用沉降劑、中和劑等,保證廢水達到處理標準后方可排放。另外要加強施工現場揚塵管理工作,根據相關要求,在建筑外圍設立施工圍擋,在進行揚塵較為嚴重的施工作業項目時,應根據相關要求啟動噴水揚塵抑制設備,動態監測施工現場周邊揚塵情況,一旦揚塵超標,立即進行巡查,明確原因并進行處理[8]。
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加強施工材料的應用監管工作,從材料入手保障建筑工程質量。所有建筑材料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出示包括合格證在內的產品證書,比對收貨單上的供應商名稱、產品規格等詳細參數,拒絕不符合供貨要求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加強材料進場抽檢驗收工作,不同材料應根據抽檢要求完成入廠前的抽檢測試,符合質量要求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嚴格控制施工材料堆放位置和運輸形式,根據不同材料的存放要求和施工位置,選擇合適的區域建設材料堆放點,確保存放點環境符合材料存放要求。不同類型的建筑材料應采取合理的運輸方式送至施工區域,嚴格避免施工材料在運送過程中受損[9]。要建立完善的材料質量監控反饋體系,動態執行施工現場材料質量檢查工作,接受一線施工隊伍對材料質量的反饋意見,做好建筑材料管理使用日志,全面強化建材質量,保障建筑整體建設品質。
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進一步壓實安全管理責任,以完善的安全管理內容最大限度規避各類施工事故。首先,必須建立安全管理責任體系,明確總項目經理到各子工程施工組長的安全管理責任,采取責任落實到人的方式明確不同管理人員的具體責任內容。不同層級的安全管理責任人動態開展安全監察工作并形成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日志。其次,要強化施工現場各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依托完善的技術交底制度,提升各施工人員的技術掌握度,減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技術風險。開展相應的安全教育工作,明確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則,確保所有施工人員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做好勞動保護。完善落實高空、帶電或機械操作等高風險施工項目的安全保護措施,定期檢查安全防護措施配備情況。加大施工現場不規范施工作業的處罰力度,通過嚴查嚴罰的形式保障施工現場的規范性,杜絕因操作不當而引發的施工安全事故。
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提升施工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礎。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要重視各類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構建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同步和信息共享。執行各項施工管理工作時均應進行電子日志記錄,形成完善的施工管理電子日志。依托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統動態掌握施工現場各項施工情況,了解施工進度并進行相應的施工規劃。通過施工管理系統提升信息流轉效率,保障各項施工信息的實效性。實現工程檔案數字化,進一步提高檔案錄入和檔案調取效率,依托數字化工程檔案更好的記錄施工作業信息[10]。另外,還可以依托施工管理系統計算各子工程量,通過分析平均施工效率明確相應工程能否按期完工,結合效率數據調整施工速度并保障各工程按期交付。施工管理系統還可以幫助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數字化人員管理,通過考勤系統了解施工現場各施工人員的到崗情況,并分析各工程施工人員出勤率。
本文針對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現場施工管理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明確了上述兩項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相關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了建筑工程重點施工技術,并結合相關問題提出了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對策。希望所述內容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施工管理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