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芬
2021年,常熟市開元小學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國防教育的管理理念和一些方法。近兩年來,學校通過“五大”行動,讓軍品培元在境脈中行走,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軍品培元的境脈實景建構行動
境脈實景建構包括校內和校外兩大部分。
1.校內實景場域
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實現空間再造,秉承節約環保理念,利用廢舊輪胎、木樁、迷彩網、紙箱、水管等營造軍事氛圍,搭建飛機、坦克、汽車、大炮等軍事武器造景,建設“一館”“二廊”“三廳”“四室”“五區”,給學生提供學習、鍛煉的實景場域。
2.校外共建基地
與常熟常駐部隊、雷達站、沙家浜國防教育園、社區、消防中隊、虹橋派出所、琴川交警中隊、藍天救援隊等10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充分利用共建單位的設備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拓展教育時空,請進來、走出去,開闊眼界,提高專業培訓質量。
二、軍品培元的成長課程提升行動
1.軍事知識課程
搜集整理國防地理、軍事科技、軍事名人、軍旅詩等資料,編印國防教育讀本《我是一個兵》
《十大英模的故事》
《元寶吟誦軍旅詩》等,供學生學習、閱讀。利用自主晨會、班會、課后服務等時間開展“軍旅詩誦讀比賽”“現代武器知識競賽”“我是軍事宣講員”等活動。
2.軍事體驗課程
軍事體驗課程主要分成三類:棋類課程、體育課程和軍營兩日課程。棋類課程訓練兒童的思維能力;體育課程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軍營兩日課程,帶領學生走進軍營,體驗做一個“小軍人”。
3.兵營游戲課程
兵營游戲課程包括校內兵營游戲課程和校外兵營游戲課程。校內兵營游戲以小型游戲為主,如“送雞毛信”“運傷員”“送軍糧”等。校外兵營游戲課程以親子共同參與的大型游戲為主,如到沙家浜國防教育園開展“重走長征路”“占領制高點”等。
4.軍事管理課程
結合學校一日常規,設立軍事小崗位,如“隊列小教官”“衛生監督員”“文明小衛士”“課間巡邏隊”“交通安全小交警”,借鑒軍隊管理模式,幫助兒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5.科刨研學課程
帶領兒童走訪沙家浜國防教育園、烈士陵園、李強紀念館、半半診所等常熟紅色革命基地,了解革命的艱難歷程。熟知本地文體旅局開發的科創研學課程,選擇有軍事特色的項目組織學生參加。
6.英雄榜課程
英雄榜課程包括創建英雄中隊、采訪英雄老兵、學習時代楷模、發現身邊榜樣、做新時代的小英雄等內容。通過“英雄故事我來講”“探訪英雄故居”等活動,引導學生和英雄對話,和歷史對話,和時代對話,感受英雄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
三、軍品培元的活動境界體悟行動
1.角色體驗
開元小學的孩子有雙重身份——小學生和“小軍人”。除“少年軍校”,學校還將成立20人的“國旗護衛隊”、40人的“特種兵隊”、40人的“小交警隊”、40人的“小消防員隊”、40人的“后勤保障隊”、40人的鼓號隊,每種角色都給他們配備相應的服裝、鞋帽、手套和道具裝備。
2.具身對抗
熱愛游戲、爭強好勝是孩子的天性,在軍品培元的活動過程中,要創設情境,突出對抗形式,將對抗賽設置成一個個軍事行動,如“穿越叢林”“蛟龍出海”“越境追擊”“運送傷員”“打靶射擊”“擲手榴彈”“送雞毛信”“摸石頭過河”“占領制高點”。
3.儀式浸潤
儀式可以給予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比如友愛、包容、自信,養成禮儀禮節,提高道德素養,促進正確行為的形成。“少年軍校”以莊嚴的軍旗、軍歌、軍禮,挺拔的站姿、坐姿、行姿,規范的升旗儀式、授銜儀式,讓學生沉浸其中,深受鼓舞。學校還將“入學儀式”“入隊儀式”“成長儀式”“畢業典禮”打造成有特色的國防教育儀式活動。
4.內化提升
學校設計開發更多有趣的、廣闊的生活平臺和體驗情境,讓學生依托多元的學習共同體,通過“榜樣引領一行為跟進一內化自省”沉浸其中,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實現從知識到實踐的無障礙銜接。
四、軍品培元的資源平臺共建行動
1.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家長資源、共建單位資源和紅色革命基地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提升學生對國防教育的認知,理解國防教育的內涵。打卡紅色革命基地,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家國情懷,踐行軍品培元意識。
2.數字資源平臺
學校網站開通“開元小軍人”欄目,宣傳學校開展的國防教育活動,強化國防意識,深化軍品氣質。開通“我是小軍人”公眾號,及時發布推送學校國防教育內容。每周四的小廣播開通“國防教育”專欄,宣傳學校里的“小軍人”優秀事跡,形成創新性軍人意識。
3.國防教育“五家聯盟”
學校與區級國防教育學校結成“五校聯盟”,分別是開元小學、沙家浜中心小學、練塘中心小學、報慈小學和凱文小學。練塘中心小學2023年3月被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中心小學的紅心課題己入選省規劃辦“十四五”重點課題。在互相交流、共同合作中共享資源,提升軍品培元共建行動。
五、軍品培元的增值評價激勵行動
1.“小軍人”榮譽晉銜、授銜
全校范圍內開展“爭章爭卡”行動,“章”是“小軍人章”,學校給每位老師一枚“小軍人”的橡皮印章,根據孩子們學習、工作、活動等各方面的表現,通過集體民主評選,在《小軍人榮譽手冊》上敲章,每個項目的得章比例為20%。集滿50枚“小軍人章”,可晉級為“士兵”;集滿100枚章,可晉級為“排長”;以此類推,晉級為“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司令”。“團長”以上,進行全校范圍內的“授銜儀式”。
2.“小軍人”專項評比
每學期結束,評選“學習型小軍人”“勞動型小軍人”“藝術型小軍人”“創新型小軍人”“管理型小軍人”,每班每項評選2位。“六一”前夕,全校范圍內評選“十佳學習型小軍人”“十佳勞動型小軍人”“十佳藝術型小軍人”“十佳創新型小軍人”“十佳管理型小軍人”,舉行隆重表彰活動。獎狀特制。
3.“小軍人”服裝標識
在迷彩服上加特制標識,肩章體現個人情況,臂章體現所在集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