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12 月30 日,“藥神”秦才東走出馬鞍山市看守所。此前,他已被羈押超過300 天。法院最終判決其犯生產假藥罪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 年,緩刑4 年。參與此案的律師劉宇堃表示,秦才東案是系列藥神案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因為大部分“藥神”都是幫助病友從海外代購沒有生產批號的藥物,而秦才東是自主研發抗癌“組合物”。

▲秦才東
1984 年,秦才東在國家教委公派留學的選拔考試中名列第一,被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派至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材料學方向博士。回國后,他決定潛心研究。
1990 年,秦才東的父親被查出賁門癌,在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動了手術,不到半年便因癌癥復發去世。此后,秦才東學習材料科學的同時,也開始了解癌癥的病理與機理。
2017 年,秦才東在多年關注研究癌癥治療理論的基礎上,投入對“組合物”的研究。經反復研究,他發現將甲酸鹽、醋酸/草酸鹽、亞硒酸鹽等具有高度還原性的物質相互組合后,對于抑制細胞的糖酵解過程具有可行性,將其命名為“博獅組合物”(以下簡稱“組合物”)。
從那之后,秦才東開始向癌癥晚期患者提供“組合物”,希望積累更多的數據,以申請專利,從而幫助更多的人。
經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聯系秦才東嘗試服用“組合物”。隨著慕名而來的人增加,秦才東開始組建微信群。
隨著人數的增加,秦才東為了項目的持久,決定將免費提供模式變更為“互助模式”。患者繳納一定金額的互助金后,秦才東將終身提供“組合物”,5 年后互助金全部退還,在此期間如決定停止服用或病人去世均無條件退還。同時,秦才東與服用“組合物”的患者簽訂了《博獅“組合物”互助金借條協議》(下稱協議)。
截至秦才東被拘留,累計“組合物”的服用者有近千人,累計郵寄發出的“組合物”有2萬余份,其中長期服用“組合物”的人數有300 余人,收取互助金額累計有1000 萬余元。
2021 年下半年,一名患者家屬從其他渠道得知“組合物”后,聯系秦才東希望試用。但當他拿到“組合物”時,發現“組合物”裝在包裝簡陋的礦泉水瓶中,是典型的三無產品,認為可能是假藥,便向公安局報案。
馬鞍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進行立案偵查,并于2022 年3月3 日以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對秦才東進行刑事拘留。
2022 年5 月24 日,秦才東的案件移送至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不久,花山區人民檢察院發布公告稱,2017 年以來,秦才東在無醫藥相關學歷及從業經驗、無藥品生產資質的情況下,配制一種名為“博獅組合物”的抗癌藥品,并宣稱自己配制的“組合物”可以殺滅癌細胞。截至案發,“博獅組合物”已銷售至全國多個省市。花山區人民檢察院認為,秦才東的行為侵害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將要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本節對提出的方案進行仿真.仿真中,假設所有信道都是瑞利衰落信道,且只考慮小尺度衰落,即大尺度衰落矩陣D1、D2、DSE、DDE均為單位陣,DRE=1,各信道增益均為均值為0、方差為1的復高斯分布的隨機變量.所有節點的信道噪聲功率均為σ2=0.01W.
公告發布后,服用過“組合物”的患者們聯名書寫了一份聲明。聲明指出,“博獅組合物”確有看得見的療效,并以其自身經歷作證。患者們與秦才東是互助關系、債權債務關系,并非銷售者與消費者的關系,是在完全明知“互助金”模式后自愿參加“組合物”試驗項目。
另一封遞交給檢察官的71人聯名信提到,在檢察院批準逮捕秦才東后,森林公安分局開始第二輪取證,卻優先取證曾短期服用“組合物”但后來停用的這部分人,這種取證有失偏頗。
之后,檢察官回復:“由于事關重大,我們已經向上級匯報,具體處理結果將由檢察委員會集體決議。”
秦才東的代理律師劉章曾安排家屬將“組合物”送往某家醫學中心進行細胞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在相同培養基的環境下,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同時浸泡在“組合物”中,腫瘤細胞出現明顯下降,而正常細胞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至少在細胞實驗的層面上,證明了‘組合物’的成分對癌細胞有殺死作用。”劉章說。
但當劉章將實驗報告初稿提供給檢察院時,檢方卻認為這僅是細胞實驗,距離動物實驗乃至人體實驗還有很遠。
2022 年6 月30 日,檢察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將案件退回公安局重新偵查。律師劉宇堃分析,這是因為材料中有上百名證人認為藥物有效,而刑事案件要排除合理懷疑。
一個月后,公安局在補充一些證人證言以及一份專家論證意見后,將案件重新移送檢察院。劉章在閱讀專家論證意見后,認為專家僅圍繞形式上的審查來否定“組合物”,論證方式停留在藥品研發、生產規范層面是否合規上,并沒有從本質上分析論證“組合物”治療癌癥的原理是否可行。
8 月,劉章接到檢察院決定起訴秦才東的通知,罪名由生產、銷售假藥罪變更為生產假藥罪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這意味著刑期將從10 年以上降至4 年左右。
12 月13 日,秦才東案正式在花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在庭審過程中,秦才東表示認罪認罰,希望可以早點出來,幫助“組合物”正規化,從而幫助更多癌癥患者。
12 月29 日,花山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書顯示,檢方指控秦才東生產假藥,其主要在馬鞍山市、六安市的倉庫、公寓衛生間內配制“組合物”,配制工具為塑料大桶及塑料水瓢,配制好的“組合物”封裝在簡易塑料瓶內,共有編號為1 號、2 號、3 號的三種藥水。為掩人耳目,郵寄至外地的藥水外包裝貼有“卸妝水”標識。
檢方另外指控其具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事實,認為秦才東在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的情況下,以免費提供“組合物”為誘餌,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吸引患者前來繳納“互助金”。
法院最終判決秦才東犯生產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8 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 萬元;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3 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 萬元;數罪合并,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 年,緩刑4 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5 萬元。另兩名從犯,一名是秦才東的妻子,被判處有期徒刑1 年6 個月,緩刑1 年6個月;另一名是秦才東的員工,判處拘役5 個月,緩刑6 個月。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前研究副教授張洪濤表示,像秦才東這樣直接進行臨床試驗,是違背法律的。需要一定的數據表明藥效有足夠的安全性,再去申報臨床試驗,且在藥監局批準后才能進行,不能隨便給人用。
張洪濤認為,不少患者根據服用“組合物”前后身體內腫瘤的變化,因此認為“組合物”有效,這并不嚴謹。目前,國內有大比例的癌癥患者在服用偏方抗癌,也有患者告訴他服用一些偏方有效果。他認為,關鍵在于患者在使用民間偏方的同時,是否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治療,并是否知曉民間偏方的局限性。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偏方上而拋棄正規治療,那患者就需要承擔失去治療黃金時期的潛在風險,并不能獲得一個好的治療效果。
醫改專家魏子檸也表示,根據有關規定,新藥研發之前,應首先到省級藥檢所、藥品監管部門進行申請,相關單位還要去實地查驗是否具備條件,然后按照程序報國家藥監部門走相關程序,等拿到相關批文之后再進行藥學實驗。但他同時認為,秦才東的“組合物”在前期已經完成大量“臨床試驗”,若有足夠的樣本證明其確有“療效”,政府有關部門應主動作為,給予一定支持、指導和幫助。總而言之,一定要走正規渠道。
2022 年12 月30 日,秦才東走出馬鞍山市看守所。此前,他已被羈押超過300 天。目前,他正在想盡辦法盡快將“組合物”推向正規化、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