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華盛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里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酒樓、茶坊、商店、藥鋪、看相算命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圖成之時,北宋帝國的政治局勢已緊張到極點。當時的北宋帝國,外部金、遼、西夏、高麗四國掣肘,內部方臘作亂、群雄四起,國勢岌岌可危。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傳世名畫,畫完不久金兵就大舉入侵,殺人焚城,汴京城內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華一夕掃盡。這幅畫也成為了北宋帝國的盛世絕影。
《清明上河圖》看似太平盛世,其實殺機四伏。祥和之中風雨欲來,販夫走卒之間,埋伏著決定歷史走向的大人物,一股詭異沉重的氣氛,彌漫在汴河上下。比如,畫中官員行政辦事的汴京衙門,門口值守的6 個士兵,3 人蹺著二郎腿悠閑地坐在石臺上,另外3 人或躺或靠地酣睡不醒。可見,北宋官吏作風松懈、慵懶怠慢。再比如,畫中城墻上下沒有一個守衛,土墻上面也沒有任何城防工事,連射箭的城垛也沒有,甚至連虛設的城防都沒有。難怪6 年后金兵入侵北宋之時,如入無人之境,一路燒殺搶掠,直接擄走北宋皇帝。可見,北宋國防軍事廢弛、危機四伏。
其實,《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秘密遠遠不止于此。冶文彪創作的歷史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可以幫我們進一步窺探藏匿于歷史深處的秘密。在這套書中,隱藏在《清明上河圖》中的曠世奇局徐徐展開:824 個人物逐一復活,金、遼、西夏、高麗等國的間諜、刺客已經潛伏入畫,只待客船穿過虹橋,就一起拉開北宋帝國覆滅的序幕。在讀者眼中,古畫里的人因為有了姓名,就是在歷史長河中有了生命。“希望能實現社會角色的全面性,將各個社會區域和階層都盡力收納進去。”在談及賦予這些人物姓名時,冶文彪認為,豐富的人物才能真實展現北宋的時局政治、文化風向和市井百態,最終構成一張比較細密完備的北宋社會之網。
局中局、案中案,環環相扣、絲絲連心。冶文彪以文化歷史尋根探底的方式,運用懸疑推理的手法,以歷史的視野審視宋朝那段不同尋常的歷史。在設計情節的過程中,他借助深厚的文史功底,構建了北宋王朝命運走向的大框架。在這個框架中,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他們有的蠅營狗茍,為一己之利巧取豪奪,反倒淪為他人的殺人工具,生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有的堅守大義,即使陷入生死絕境,依然仁義為先,以忠膽俠情譜就一曲千古絕唱;有的踐踏親情、泯滅良知,視親人為趨炎附勢、攀高結貴的踏腳石,不惜將其推入痛苦的深淵,以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士子相爭、商人相欺、軍人相斗、匠人相殺、農人相害,盛世絕影中的北宋帝國時時處處都存在殺機!
《清明上河圖密碼》在設置懸疑情節的過程中,涉及到宋朝官階制度、經濟、農業制度、科學文化、兵役制度、市井百態等等方面,可以說在解謎的過程中,將整個北宋的歷史都展現了一遍。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運用交替更迭敘事和時空平行處理的手法,既避免了按照順序講故事所造成的的境界簡單的場面,又增加了懸疑小說的厚重感。同時,把汴河虹橋周圍所發生的事情,利用不同人物的眼睛和嘴巴,清晰地表現出來。
《清明上河圖密碼》以破解梅船案為主線,通過“訟絕”“牙絕”“斗絕”“作絕”“相絕”作為線索的串聯者,兜兜轉轉到最后,發現他們都是一個驚天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身在局中卻無法窺探出全貌。
縱覽全書,我們或許可以窺見宋徽宗受到“梅花天衍局”的啟發,在朝廷眾位高官的配合下,企圖完成一次驚天齊局。在宋徽宗的棋局中,每個人都是一顆棋子,每個棋子都有著自己的命運和使命,而最終要完成宋帝解決內憂外患的妄想。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最終金國滅北宋,宋徽宗含屈而死。
復雜的是人性,無常的卻是命運。在歷史的車輪面前,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唯有腳踏實地,方能不負歷史。這,或許就是《清明上河圖密碼》給我們最終的啟示。

《清明上河圖密碼》(全6 冊)
原價:348.6 元 現價:26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