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結束了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巡山”工作,“寶藏團”一行又馬不停蹄地來到武夷山國家公園,探索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正在東方衛視播出的環保公益體驗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國家公園季》(以下簡稱“寶藏行”),以國家大力倡導的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為整季任務主線,延續“實地走訪+沉浸體驗”的節目形式,向觀眾介紹不同類型國家公園的獨特魅力。
總導演張勁表示,和往季相比,本季“寶藏行”除了內容主題上的變化,還主動調整節目模式,探索“寶藏行”系列的獨特敘事表達方式。
探秘國家公園 保護自然生態
自《極限挑戰》衍生而來的“寶藏行”系列,從創立之初,便有著濃烈的主題屬性。從第一季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三區三州公益季”,到第二季關注環保的“綠水青山公益季”,再到如今的“國家公園季”,節目主創圍繞主題綜藝創作不斷探索,每季以不同的公益主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戶外綜藝體驗。
張勁介紹,每季主題都會考慮國家大政方針及社會熱點等多重因素。今年選擇國家公園作為拍攝主體,一方面是國家公園的拍攝內容主要以自然環境為主,在主題上是對上季“綠水青山公益季”的延續;另一方面,隨著旅游升溫,主創團隊希望通過此次創作嘗試,將“國家公園”主題與人們逐漸釋放的出行旅游需求形成呼應。
前兩期中,由秦昊、岳云鵬、金靖、黃明昊、王子異組成的“寶藏團”共同前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近距離接觸了東北虎,同時通過巡山之旅感受自然之美,為觀眾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場景。1月26日播出的第三期節目,寶藏團一行人來到武夷山國家公園迎接新挑戰。張勁透露,本季從國內現有的5個國家公園中挑選出3個進行深入拍攝,接下來,觀眾還將欣賞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美景。
對于拍攝地的選擇,張勁表示,決定因素主要集中于外部環境。比如,三江源國家公園位于高原地區,節目拍攝時當地氣溫已經很低,團隊出于安全考量不得不舍棄。
注重體驗感
相比往季,今年的“寶藏行”在內容呈現形式上也有著較大變化,“重體驗、輕任務”是本季創作嘗試方向。雖然每期依然貫穿任務環節,但體驗類內容明顯增多,這是節目組有意為之。
“寶藏行”能夠為當地帶來哪些幫助?節目創作注重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張勁表示,首季拍攝時,節目組曾和當地居民、扶貧先進人物溝通,了解他們“最想要的是什么”。當時得到的回答是:希望東西能出去,人能進來。人們希望通過節目讓當地特產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來旅行、了解當地風俗文化。三季以來,節目組堅持將“走出去”和“帶進來”作為內容設計的重要考量。本季突出旅行體驗感,節目組希望通過“寶藏行”,讓觀眾了解國家公園的旅游價值,為更多人提供新的游玩目的地。
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共處是國家公園承載的重要使命之一。張勁介紹,國家公園既不同于嚴格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同于一般旅游景區,除了承擔科研和野生動物保護的功能,它還擔負著生態旅游、環境教育等社會化職責。“本季在任務設計和拍攝內容選擇上,著眼于讓觀眾了解此處有何特色、為何能夠成為國家公園等,同時向觀眾介紹他們可以在這里獲得什么樣的體驗。”如在部分國家公園中,除了游山玩水,游客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公園的特色項目,感受獨特的自然魅力,甚至可以申請進入公園的研學考察線路,在專業人士陪同下深度體驗自然生態系統。
尋求模式突破
在堅持“見景、見物、見人”這一創作核心的同時,本季“寶藏行”也在節目風格上尋求突破。張勁表示,為避免對主綜藝造成內容消耗,本季試圖將“寶藏行”和《極限挑戰》的節目風格加以區分,“《極限挑戰》可以進行非現實的內容創作,每集有不同的主題、講述不同的故事;‘寶藏行’則完全基于現實。”
張勁及主創團隊將本季整體風格設計為“團建之旅”,整體氛圍更為輕松。“寶藏團”成員繼續通過任務決定自身可以獲取的交通工具,或者通過任務鏈帶領觀眾深度了解拍攝地特色。但整體來說,任務的競技烈度與《極限挑戰》截然不同。“‘寶藏行’有一定的競技屬性,但這種對抗仍是為體驗服務,因此,節目整體樣態介于競技綜藝和慢綜藝之間。”張勁直言,歷經三季,“寶藏行”也面臨著創作瓶頸。和很多綜藝一樣,主創團隊一直在思考“主題和任務設計如何才能巧妙融合”等問題。
“很多綜藝都迎來模式荒,大家都開始考慮什么樣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呈現節目主題。”張勁認為,綜藝承擔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功能,從業者嘗試將科普、文化、教育等元素融入其中,在可看性和兼容性之間尋找平衡。“近年來頗受關注的輕綜藝就是行業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