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匯

2023年開年僅半月,股市已漸漸轉熱。截至1月18日,年初以來表現最好的行業是家電、非銀金融、有色金屬,漲幅分別為10.01%,9.37%,9.02%。計算機、電子、食品飲料也有強勁表現。疫情過后,市場對于經濟回暖的預期非常強烈。
消費行業是此前最受壓制的行業,今年以來也是表現最好的行業之一。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大部分消費行業去年處于一種高度壓力的狀態,消費場景缺失,很多人只愿意窩在家里。人員流動也受到限制,這些都對消費的需求形成了直接的壓制。但是實際上,這類壓制是暫時的狀態,去年非常悲觀的預期在資本市場里已經被充分定價了。市場已經隱含了最壞的預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疫情的影響只是壓制短期的需求。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疫情一定是會過去的。等疫情過去,這些壓制消費行業的因素后面就會解除。只要是居民消費升級的內在動力仍然存在,長期的需求空間還是非常可觀的。同時,大部分消費品行業都存在馬太效應,尤其是經歷過3年疫情的壓力測試后,行業里一些比較弱的公司可能已經出局了,而堅持活下來的那些公司,隨著龍頭企業的市占率提升,其中長期前景會比較樂觀。同時,隨著經濟的復蘇,消費的基本面也會得到修復。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老百姓手里可能沒錢了,消費的反彈將比較乏力。某國際大行分析師的觀點認為,這實際上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測算最近一年來的就業壓力,特別是服務業和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于疫情的影響。
如果未來半年經濟和生活完全恢復常態,線下的服務業,比如零售、餐館、出行、旅游都會恢復招聘,年輕人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就業預期會好轉,顯然也會對收入預期起到改善的作用。而中低收入群體盡管沒有超額儲蓄,但是邊際消費傾向是比較高的,所以一旦恢復了收入和就業的預期,他也會花錢消費。
但仍然有一些人認為,即使生活恢復常態了,但可能老百姓沒錢了。其實,這里面恰恰一部分因素和疫情沖擊有關,是能夠修復的。可以從很多國家和經濟體的經驗看到類似的現象。
該分析師認為,3年下來,很多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比較差,大量的企業退出了市場,那么還在里面堅守的企業其實競爭格局就反而比以前要好,龍頭企業有機會逆勢擴張。
交通運輸是疫后經濟復蘇的領先指標,也代表市場對經濟復蘇的看法。相關行業的變化,其實預示了經濟復蘇的力度。
交通運輸、物流這類行業,過去看起來平平無奇,很難給人太深的印象。但站在今天的時點,交通運輸,過去因為受到壓制比較多,某種程度反而代表了疫情后復蘇的方向、速度以及彈性,甚至可以看作一種領先的景氣標識。
新年伊始,眼見著人員流動開始慢慢恢復,對于鐵路、公路、航空、機場客流量的帶動可能也將逐步顯現出來。這些行業的反彈幅度可以作為經濟復蘇的一種指針來觀察。
交通運輸主要有4個子行業,包括物流、航運港口、航空機場、鐵路公路。
相比之下,物流快遞是最有想象力的,成長屬性也比較強。加上有直播、電商出海等新型業務,未來的想象力也比較大。而鐵路、公路、港口,相對來說,投資上更偏向于防御屬性,這類行業在宏觀環境波動時,也能保持穩定增長。
目前業內比較典型的一種看法是,一旦進入復蘇階段,經濟增速恢復,快遞業務量就會有所提升。在早期,經濟不確定性比較高的階段,物流快遞行業的龍頭公司,也會受益于第三方物流滲透率提升,上下游集中度提升。此外,面向企業的物流恢復,往往也會早于宏觀經濟回暖。
其次,港口的貨物吞吐量,也是直觀的領先指標。
港口吞吐量往往先于經濟變化,與經濟增速也緊密相關。在經濟回暖的早期階段,企業會提前購買生產原材料,從而帶來貨物吞吐量增長。如果在經濟周期下行初期,企業訂單提前減少,也會導致運輸需求開始下降。所以港口這個行業的數據,也是需要去觀察的。如果數據表現有好的變化,我們就知道經濟在轉暖。
再次,航空,堪稱過去幾年受疫情壓制最多的行業之一。一旦需求開始恢復,航空機場流量恢復,也是大家應該關注的一個經濟指針。
交通運輸相關行業都可以去密切關注,如果數據在持續變好,那么就可以知道經濟確實在真正地轉好了。
除了受疫情壓制的行業今年特別值得關注以外,去年跌幅比較大的科技板塊,今年能否否極泰來?2022年,電子、計算機、國防軍工和電力設備等板塊處于行業跌幅前列。展望2023年,也有些業內觀點認為科技板塊將有較大概率進入反轉周期。
博時基金肖瑞瑾認為,科技板塊2022年跌幅較大,起點較低。跌幅較大的原因在于美聯儲加息、俄烏軍事沖突、地緣政治因素和國內疫情因素等。2023年各種負面因素逐項反轉,基本面見底回升。
首先是美聯儲加息放緩,俄烏軍事沖突將進入談判窗口期,地緣政治風險下降,這些均有利于科技行業需求端見底回升。其次,投資者普遍預期較低,估值處于底部。目前投資者仍集中在消費、周期等少數賽道,且持倉結構擁擠;科技板塊關注度較低,估值水平普遍低于歷史均值負一倍標準差。
2023年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可能在于數字經濟、信創、半導體、儲能、國防軍工等方向,風險則在于海外通脹超預期,地緣政治風險進一步惡化,以及國內疫情進展。
安全和創新將是核心關鍵詞。安全包括信息安全、能源安全、國防安全和糧食安全等。信息安全即為信創和半導體芯片行業。能源安全指的是電力系統、電網設備的改造升級。
國內的創新領域值得關注的方向包括:新材料創新(半導體新材料)、芯片技術創新(碳化硅)、智能駕駛(汽車零部件等有創新屬性的方向)、航天航空和軍工領域(無人機、數字相控陣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