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陽泉市林業生態實驗中心,山西 陽泉 045000)
森林在我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土地的天然保護屏障,起著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在我國,促進林業發展是國家發揮經濟效應和生態效應的有力舉措。我國也是林木需求大國,鼓勵發展林業和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發展林業的基礎就是做好林木種苗的培育,以優質的林木種苗促進樹木的成活率,提高森林的覆蓋率,進而滿足林業產業的發展需求,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水平。為了更好地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就林木種苗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培育策略進行分析。
在各個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曾出現了對林木資源的大肆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人們感受到了生態破壞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也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林業生態建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林業生態建設,不僅有利于改善森林環境,還可以促進氣候調節,發揮水土保持的效用。但林木的生長周期較長,在生長過程中還會遭受干旱、沙塵等惡劣的氣候條件,會對林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對于已經喪失生命力的樹木就要進行更換,這時需要林業從業人員用大量的幼苗進行補種,從而確保林地的產量,保障林地應有的環境保護能力。綠色的林地,不僅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環境,更讓人們貼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我國,林業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林業產業鏈的不穩定性、林木安全性問題、林木生長周期長等等問題。林業產業的供應鏈不穩定,主要因素包括林木生長的周期比較長,資金運轉效率低,林木生長受氣候因素影響較大,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和其他產業相比,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了解決好這些問題,林木種苗培養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林木種苗質量不合格,就容易造成成片的林區存活率低,增加了造林成本,加劇了林業的不穩定性,影響了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想培育出優質的林地,對待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需要慎重。質量不高的林木種苗無法成長為合格的林木,林業產業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通過加強林木種苗培育,不斷促進林木種苗的品質和數量的提升,從而為林業建設提供充足的種苗支持,增強了林業產業的穩定性,也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在品質優良和數量充足的林木種苗支持下,林木的存活率和生長周期得到改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更加顯著,有效地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林業的產業規模在發展中不斷擴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通常,林業產業也可以劃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結構,第一林業產業結構包括了木材的生產、采伐和運輸,在林業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第二、第三林業產業結構是以加工木材為主要內容,第二林業產業以木材加工為主,第三林業產業以林業旅游、休閑服務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的林業產業結構迅速優化,第三林業產業結構發展迅速,我國對第三林業產業機構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在三個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林業產業的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產業結構分工更加合理,產業多元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有利于林業產業體系的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的核心追求都是經濟效益,林木產業的發展也不例外。不可否認,優質的林木種苗可以保障林業產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林業產業發展中,對林木種苗的質量和多樣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高質量的林木往往更能承受惡劣的自然條件,其產出質量也更好。多樣化的苗木種類更容易滿足不同條件下的林木種植,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增強苗木的生存能力。多樣性的林木種苗更容易滿足市場需求,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培育不同的林木種苗,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可以說,加強林木種苗的培育,有利于我國林業產業結構的完善,有利于我國林業產業體系的完善。
在新時期,我國不僅需要更多的森林資源滿足市場對樹木的需求量,也需要足夠的森林資源來提升和改善生態環境。我國的國土面積大,地質地貌多樣化,但森林資源仍是短板。人工森林是我國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造成我國的生態環境仍然脆弱,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仍然未能徹底實現。近年來,我國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加大,卻仍然處于“供不應求”,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對進口木材的依賴程度加深,但國內外市場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木材供應并不穩定。林木種苗為我國的林業可持續提供了充足的苗木來源。為了更好地促進林業可持續性發展,應當重視林木種苗的培育,良好的林木種苗更有利于樹木生長,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從而滿足社會需求。我國十分重視林木種苗的培育,不斷提高林木種苗的供應量,從而滿足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為我國改善生態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林木種苗培育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必須經過實地考察、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育方案,才能進行種苗培育。培育出優質的林木種苗可以保障我國林木產業的質量,在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科技投入、資金投入、人員投入,才可以培育出更加優良的種苗。首先,林業部門需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和引導采種、引種環節,確保采種合法。采種是種苗培育的基礎,工作人員在采種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制定科學的采種方案,確保采種工作的順利完成。其次,培育人員應按照林業部門種苗培育需求,選擇適當的土壤,做好改良工作。在苗圃建設中,要為種苗培育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注意對種苗生長情況的觀察。培育人員還要不斷增強培育意識和責任意識,對培育中的問題及時解決,避免后期出現更大的經濟損失。第三,培育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增強培育技巧,科學進行培育工作,借助科學技術改良林木種苗,培育更加優質的種苗,確保種苗培育效果。同時,要求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管理和后期養護工作,全面提高我國林業的建設水平。第四,培育人員在培育過程中,要注重創新,結合工作實際需求,通過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種苗的存活率,根據各個地區的生態環境需求,對種苗品質進行嚴格把關,從而更好地為林業生態建設出力。
林業生態建設關系著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種苗培育需要政府引導,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管理,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促進林木種苗經濟價值的提升。首先,林業部門要立足于林木種苗科學培育要求,組建林木種苗管理部門,承擔林木種苗培育和管理的相關工作任務,專門負責林木種苗質量的培養和提升。在林木種苗管理部門中,主要對所負責區域的林木種苗生產進行短期規劃和長遠規劃,對各林場單位的林木種苗培育和管理進行考核,對所負責范圍的林木種苗培養進行技術支持,定期舉辦培育技術交流會,提高培育人員的專業能力。林木種苗管理部門要負責對種子的質量進行檢查,對種子的來源進行監督檢查,對符合林木種子生產的相關單位核發相關許可證書,確保種子來源的可靠性,為良種選育的相關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林木種苗管理部門要堅持政府引導,適應市場變化,根據林木種苗的經濟價值波動,做好市場需求分析,及時調整相關培育方案,確保滿足林業生態建設需求,為提高種苗經濟效益、促進種苗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第三,林木種苗管理部門要按照林業部門要求,做好里面種苗培育管理工作,在林業部門的政策指導下開展相關工作,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林木種苗培養工作制度,更好地促進林木種苗的管理、監督、規劃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促進培育的科學性。第四,林業同樣會受到政府和市場的調控和制約。政府承擔著林業培育工作的責任,應根據市場的需求培育出各種各樣的優質樹木。同時,政府對市場進行科學管控,保證木材的合法交易,防止出現哄抬木材價格的亂象。
林木種苗培育方案是有序開展林木種苗培育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林業部門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培育工作,不斷完善林木種苗培育方案。首先,各地林業部門在林木種苗培育中,要結合林業生態建設需求和市場實際需求。根據需求合理建設林木種苗工程,保障林木種苗培育滿足造林需求,保障林木種苗品種滿足市場需求。其次,林業部門要根據自身地域特征,設定種苗培育側重點,要有側重點地進行種苗培育,這樣可以有利于種苗品質的不斷提升。在種苗采種、引種等環節,注重細節把控,保證每個環節的科學性,從而促進種苗培育的合理性。第三,林業種苗培育管理部門要做好種苗培育研發工作,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對種苗的品質和產量進行提升,以優質的林木種苗為林業生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以高成活率林木種苗提高林木產業的經濟效益,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在任何行業的發展中,都離不開完善的管理制度,林業亦是如此。完善的林木種苗培育管理制度,直接關系到林木種苗培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因此,林業部門及相關單位應當不斷健全林木種苗培育管理制度。首先,林業部門及林木種苗培育部門要完善采種、引種等環境等管理制度,定期進行采種、引種,在每次采種、引種中做好登記工作,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其次,做好員工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制度管人更能提高工作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從而確保員工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并約束員工一些不良行為,確保了林木種苗培育的安全性和科學性。第三,完善林木種苗培育質量控制制度,對林木種苗檢疫做出明確規定,引導相關人員在檢疫過程中,按照制度執行,確保檢疫數據的準確性和結果的確定性。做好檢疫工作能進一步把控林木種苗的質量,使其在種植過程中具備更大的成活率,對不符合標準的種苗進行統一處理,當發現數量較多的種苗發現同一問題時,啟動應急機制,探究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上報問題,避免發生更大的危害。
林木種苗的培育與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也需要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到林木種苗培育工作當中,從而提高培育效率和培育質量。在培育過程中,不僅要控制成本來保障經濟效益,還要加大投入,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品種,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林業建設的投資,加大對林木種苗培育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從而幫助更多的林業企業渡過難關,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在林木種苗培育中,也可以籌集社會資金,為長期的培養過程增添保障,以滿足市場競爭壓力和生態建設要求。在林木種苗培育中,還需要建立相對穩定的投入機制,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大資金投入,能夠提高抗風險能力,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培育過程中出現的有害生物,有利于增強林業行業的穩定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建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研究。科學培育林木種苗,不僅有利于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在當前,國家和社會對生態建設異常重視的背景下,做好林木種苗培育更是促進林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我國,國家通過引導和規范林木種苗培育工作,能夠增強林業從業人員對種苗培育重要性的認識,能夠提高人們對種苗培育和生態維護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開展種苗培育工作,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林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碳中和 碳達峰目標等工作有著緊密的聯系,起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