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竹
最近十幾年,中國孩子的肥胖率正在快速增長。我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會特別觀察孩子們的體型,和我們上學的那個時候比,胖孩子的數量看起來更多了。確實也有數據證明這個觀點,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我國6—17 歲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已經從2002 年的4.5%上升到了2020 年的19%。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胖不一定是壞事,而且看起來有福氣。而且相對于保持體重,學習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如孩子的身高、近視程度、肥胖、脊柱側彎等問題的優先級相對靠后。其實,相比于成年人,兒童肥胖癥的風險更高,值得家長們高度關注。糖尿病、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些一般被歸類為中老年人的疾病,目前已呈現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肥胖癥孩子身上。這里有一個時間概念:如果一個10 歲的孩子肥胖了,他可能在壯年就發生糖尿病、心肌梗死等并發癥,長期需要醫療支出,甚至慢慢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

主編信箱:rrj k365@126.com傾聽您的聲音
為什么現在肥胖甚至因此患上“老年病”的孩子們越來越多了呢?要知道,引起肥胖的原因十分復雜,可能和每個人的代謝水平、遺傳因素有關。醫生們普遍認同的是,近年來急劇增加的兒童肥胖率,更多是因為環境的改變。當然也和喂養方式有關,有的家長總是追著孩子喂,怕他們吃不飽,慢慢地就把孩子的胃口撐大了。另外由于種種原因,孩子的戶外運動越來越少,平時上學太忙,休息時也總是對著電子屏幕。最嚴重的是,現在的零食誘惑太多了,超市、學校門口的商店,隨處都能買到高糖的蛋糕、餅干等深加工產品。
想要幫助孩子減重,回歸健康體型,說起來也簡單,和大人也沒什么不同,原理無非是“控制熱量攝入、增加消耗,制造熱量缺口。”但知易行難,現實中孩子超重肥胖以后,再想恢復到正常的體重,往往難度更大。一是孩子的減肥意志力往往不那么強烈,二是家長們通常很難對孩子身上的脂肪“痛下殺手”,可能孩子一哀求就妥協。
所以說,兒童減肥,需要家長、學校、衛生系統以及社會機構共同參加,形成合力。比如:學校可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兒童醫院合作,對體檢時發現的肥胖兒童定期測量身體指數,進行體檢和評估,并給出減重建議;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跆拳道、籃球等豐富的課外活動班,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提升他們的運動興趣;提供餐食的學校可以科學調整餐食發放順序,比如先提供青菜,再提供主食,最后是肉菜。學校附近的超市、便利店,可以給高糖食品貼上顯著標簽,提醒兒童盡量少食用。
最后,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科學運動,合理飲食,告別肥胖,遠離“老年病”,擁有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