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芬(云南省紅河州綠春縣人民醫院)

近年來,微生物檢驗的臨床檢驗價值越來越顯著,能夠讓臨床醫護人員更好地了解傳染源和傳染途徑,為患者個體的治療方案選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也為社會各界提供衛生技術服務。在進行微生物標本檢驗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失誤或操作不當,均會影響到檢驗結果,同時會誤導或干擾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會增加醫療糾紛事件。全面、仔細地分析導致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誤差的原因,是提高標本檢測質量和合格率的重要途徑。選擇我院的14119 例微生物檢驗標本,具體包括痰液、尿液、分泌物、糞便、血液以及無菌體液。通過對微生物檢驗標本的質量問題和整體工作流程進行觀察,以找出提升標本合格率的方法。
選擇微生物檢驗樣本的各項工作均由臨床工作經驗超過一年的工作人員進行,由臨床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對樣本進行仔細的檢查與核對。并對不合格樣本進行篩查,最后進行總結和分類,從中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痰液標本不合格率為52.88%,所占比率最高。其中非標準痰液最高,所占比為65.45%。主要是因為標本留取的質量不合格,在進行痰液培養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而且對其的要求也比較嚴格。若醫護人員沒有對患者進行詳細、全面的講解,會造成患者留取的方法出現錯誤,不能分辨出唾液和痰液。
標本被污染、采集量不足是導致標本檢驗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按照有關規定,在采集尿液標本前需要清洗陰部,收集中斷尿液標本后在規定時間內送至檢驗科,并且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檢驗,可以減少樣本的污染。在實際檢測中,若采集、運輸、儲存等環節中出現問題,均會造成標本被污染,導致標本檢驗不合格。
導致糞便標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是因未在規定時間內送檢所致。采集糞便標本后,會由護工送去檢驗科,但是由于護工日常工作比較繁忙,同時進行多個科室工作,只能將糞便標本擱置起來,去送檢時,標本會出現干燥等問題,對培養結果的準確度造成影響。
導致血液標本不合格多是因采血量不足、未能掌握正確規范的點樣采集方法和采集時間,另外,在運輸標本過程中若沒有加蓋,會導致被其他的標本所污染;盛血容器或注射器被污染或不干燥冰會導致血液標本的污染。
臨床檢驗工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最終導致無菌體液和分泌物標本不合格,使采集標本受到污染,影響檢驗結果,造成病原診斷結果與實際的感染性病原不一致。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存在較多的設備,在檢驗過程中對空氣菌落總數、溫濕度、環境有更嚴格的要求,若檢驗室的環境不達標就會造成標本的污染,導致微生物標本檢驗不合格。除此之外,檢驗科工作人員的無菌意識不強,與患者或家屬缺乏有效溝通,未向其詳細講解標本的采集方法,造成了標本的污染。另外,一些醫院的醫護人員比較少,使得采樣現場指導的工作受到了限制。標本的儲存和送檢與采集工作有很大區別,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導致送檢時間不及時的主要因素多在就診患者人流高峰期,由于標本的采集、運輸、送檢工作較多,造成了送檢遺漏、工作人員匹配不足等現象。
為了提高檢驗科微生物標本檢驗的質量和合格率,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1.檢驗科室和臨床科室保持溝通
檢驗科的工作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臨床醫護人員進行交流,合理控制標本采集的時間。搭建臨床與檢驗科的信息交流平臺,聽取臨床醫護人員對實際送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關于檢驗結果準確性的認識以及檢驗科日常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所提出的合理建議積極采納。對于檢驗結果與臨床表現不一致的標本,要嚴格核查檢驗過程,全面分析微生物檢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若存在人為誤差,及時與臨床科室取得聯系,重新采樣,降低工作過程中對標本的影響。
2.加強對臨床醫護人員的宣傳教育
標本采集是醫護人員日常工作內容之一,采集標本規范行為對檢驗科收到的樣品狀態有直接影響,同時對臨床患者病情的診斷有直接影響。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的正確性和質量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檢驗結果的合格率。因此,結合醫院和科室的實際狀況,制定檢驗標本采集手冊發放至臨床醫護人員。手冊內容主要包括:微生物樣本的采集、臨床檢驗的意義和價值、采集微生物標本前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標本采集量的標準、微生物標本檢測時間等。并通過座談、討論會、講座等方式,反復講解標本采集、儲存、運輸等方面的要求。提高臨床醫護人員對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的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標本是否合格,關系到整個微生物檢驗質量。對臨床醫務人員操作的規范進行監督和檢查,若其存在不規范的操作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保證每次采集血液標本滿足檢驗要求;采集標本過后要做好分類放置,嚴格按照要求妥善保存;同時要避免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及時送至檢驗科,盡早開展檢驗。
3.重視崗前培訓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人為因素是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之一。在醫療機構中有較多微生物實驗室設備,同時還存在著微生物檢驗操作的復雜性,需要工作人員具備更高的操作技能和責任意識。一些工作人員不熟悉微生物檢驗流程、設備操作,尤其是新進人員,會導致微生物檢驗不合格。因此,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參加培訓,重點講解微生物檢驗標本的采集方法以及操作方式,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檢驗知識水平以及專業技能操作。
以新進的醫護人員為重點,重視標本采集崗前培訓工作,使其深入了解微生物檢驗的操作規范以及與微生物相關的專業知識,并在培訓結束之后,安排其進行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以確保微生物臨床檢驗的質量。強化臨床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意識,使其能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由感染管理科的工作人員演示標本采集規范操作,對標本的收集和運輸的規范進行詳細講解,確保標本采集的規范性,減少標本被污染的風險。在實際的檢驗過程中,部分檢驗人員對微生物所具有的傳染性存在很大的畏懼心理。檢驗科的領導應該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增加現場視察的頻率,讓工作人員更加重視自身的檢驗工作,降低因人為因素而導致微生物檢驗不合格的問題。
4.完善標本儲存和送檢時間以及檢驗科標本接收制度
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醫護人員的工作,與此同時,綜合考慮各科室的標本量和信息交接工作,合理安排各個科室的送檢順序,全面提高送檢效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流程對標本進行儲存和運輸,盡量降低因操作原因造成的標本不合格。在培養標本之前,檢驗科必須對采集的標本進行嚴格篩選,嚴格區分標本中的菌種,排除質量不合格的標本,以確保標本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定期對微生物標本不合格的原因進行總結,召集相關人員進行分析探討,并給出相應的改進方案,以防止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
5.對臨床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教
對于需要自行采集標本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向患者詳細說明采集標本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重點內容要反復講解,告知患者嚴格做好檢查前的自身準備工作,知曉自身需要檢查的項目,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例如:禁止參加劇烈運動、在規定的時間內禁飲食等。必要時可協助患者進行采集,避免因患者采集標本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而導致標本不合格。例如:在采集痰液標本時需要晨起進行采集,采集標本前先用冷開水漱口,清除口腔內的大量雜菌,取呼吸道深部的痰液。采集尿液標本前,告知患者清潔標本采集部位和尿液標本采集的時間,盡量取中段尿液。若患者在采集標本前參加劇烈運動,要求其休息15 分鐘后再進行采集。
6.嚴格控制微生物檢驗質量
強化檢驗科微生物檢驗的質評工作,每天開展質量檢測,并繪制相關的質量控制圖,進一步提升檢驗系統的穩定性,確保微生物標本的檢驗合格率和檢驗質量。
7.加強檢驗科環境管理
醫療單位的檢驗科微生物標本檢驗室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設計,無菌室必須有良好的通風和光線,與污染區有一定的距離,確保無菌室內空氣測試達到無菌。合理調節檢驗科的溫度和濕度,儀器設備應該保持清潔、無塵,杜絕對標本造成污染。定期檢查紫外線,確保達到相關要求。保持檢驗科室的潔凈度,在檢驗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穿戴隔離服,并充分做好手部的衛生,使用75%的酒精棉球將手擦干凈,并且嚴格落實無菌操作標準。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檢驗科微生物標本檢驗合格率和檢驗質量,搭建臨床與檢驗科的信息交流平臺,注重對臨床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標準,確保標本采集、送檢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充分發揮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能和作用,盡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檢驗標本的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