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
關于“痰”,中醫和西醫有著不同的認識,為了能夠讓人們了解相關知識,下面進行簡單介紹,希望幫助更多人掌握中西醫中關于“痰”的知識。
新華字典中對“痰”的解釋是指氣管、支氣管或是肺泡黏膜分泌出來的黏液,實際上,這是從西醫角度出發關于“痰”的解釋,痰主要在人體的呼吸道中,并且是一種局限在呼吸道中的病理產物。基于此,西醫認為,這種痰出現在呼吸道以外的其他部位或是組織,如在心臟、肝臟、肌肉、血液中,是不可思議的。
將西醫理論作為基礎依據進行研究,就會發現痰屬于水液代謝失常問題,主要因為水液停留在局部所致。在此基礎上,不難發現,痰可以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除去肺竅之外,還能出現痰火擾心、痰阻清竅、痰瘀互結等廣義之痰。
中醫認為痰濕是身體臟腑氣血失調、水液代謝障礙、停聚凝結而成,質地比較稠,與肺功能和脾功能失調存在較大的關聯。中醫將痰細致地分為“看得見的痰”“看不見的痰”,醫生會根據患者痰的具體類型,選擇具有較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治療方法,最好選擇清熱祛濕化痰藥物?;颊呓邮苤委煹倪^程中,一定要遵醫囑多喝溫開水,以此來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產物的排出,飲食方面則是以清淡為主,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盡量不抽煙喝酒。

從中醫角度出發,不難發現痰的產生與肺、脾存在緊密關聯。肺主呼吸,調節宗氣的出入和升降,如果肺失肅降,會出現咳嗽和臥不平的癥狀。一旦濕邪侵犯人體,或是思慮過度、勞倦、飲食不節,就會傷脾且使其失去運化功能,導致水濕內停凝結成痰。中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燥痰多種類型。
由寒邪侵犯肺所致,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通?;颊吆ε潞?,喜歡熱飲,舌苔薄白或膩。治療方小青龍湯加減:桂枝、制半夏、干姜、細辛、杏仁、白芥子各適量。如果患者出現氣喘癥狀,加炙麻黃。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所致,最初痰白稀,之后轉為黃黏痰?;颊咭话惚容^怕風,舌苔起初白,后轉薄黃。治療以杏蘇飲加減為主:杏仁、蘇葉、荊芥、前胡、桔梗、白前各適量。痰色轉黃,加膽星、連翹、銀花各適量。
主要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邪而發高熱數天之后,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患者比較怕熱,喜歡涼飲,舌紅苔黃膩。治療方瀉白散化裁: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生石膏、黃芪、杏仁、膽星各適量。
濕邪侵入人體,如長時間在潮濕環境中生活和工作,會使肺、脾功能失調,出現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痰濕白色稀水樣,患者有身重、倦乏、便溏等癥狀;舌苔薄白或白膩。治療方二陳湯加味:制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杏仁、薏苡仁、蒼白術各適量。
由于氣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是咳血,患者還會出現口鼻干燥等癥狀,舌苔薄黃。治療方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天麥冬、生石膏、炙杷葉、杏仁、生地、浙貝、玉竹各適量。
另外,化痰也有中成藥制劑:復方鮮竹瀝液、肺力咳合劑等,依據年齡口服劑量不同,具體可參考說明書。
以上用藥建議僅供參考,具體治療疾病時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才能保證治療效果。
對于身體健康的人而言,痰的分泌量很少。吸煙或是呼吸道發生病變,痰量會出現增多的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比較常見的痰多情況。
1.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遇寒涼之后極易出現咳、喘、痰多,經久不愈,容易導致肺氣腫和肺心病,如果在合并細菌感染的情況下,痰黃黏稠,會出現發熱等癥狀。
2.患上大葉性肺炎后,一部分患者會出現鐵銹色痰,伴隨發冷、發熱等癥狀。
3.肺結核患者在發熱、盜汗、形成肺空洞期間,痰量就會多一些,到醫院化驗能夠找到結核菌,甚至也會伴有血痰。
4.支氣管擴張患者的痰量比較多,可以細致分為稀、黏稠、特黏稠三層,甚至會伴咳血。
5.肺膿腫患者痰量特別多且臭,還會伴隨發熱癥狀。
6.感染綠膿桿菌的患者,痰呈綠色或是黃綠色,比較黏稠,伴隨發熱癥狀。
7.肺癌患者咳痰稀或稠,有的時候會帶血,痰比較臭。
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如果想查清痰多的病因,就要第一時間到醫院進行細致的檢查,如拍胸部X 線片。如果懷疑肺癌時,就要進行胸部CT 檢查,驗痰查找癌細胞,必要時行氣管鏡檢查,這樣能夠早確診、早手術、早放療或是化療。如果是感染所致,患者在醫院一定要做痰培養檢查,并在培養出致病菌之后進行藥敏試驗,此種做法便于后續患者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
西醫在診療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以及痰的實際情況選擇藥物。臨床常用化痰藥有氨溴索(靜脈和口服制劑)、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或乙酰半胱氨酸片等。
患者到醫院檢查確診之后,醫生會結合病情、痰的實際情況、身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既要保證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也要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疾病對患者造成的痛苦。不僅如此,人們日常生活中應正確認識“痰”,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發現異常及時到醫院檢查和診斷,確定疾病后及時尋找針對性的方法治療,避免引發更加嚴重的情況。
這就是中西醫對“痰”的不同認識,以及治療的不同思路。實際上,人們對痰的相關癥狀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會出現痰多的情況,一旦出現痰多的癥狀,就要及時到醫院診治,無論選擇西醫還是中醫,都要積極配合臨床醫生,嚴格遵醫囑服藥和改善生活方式,保證治療效果,避免引發更加嚴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