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翔
阿西莫夫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的“基地”“銀河帝國”“機器人”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圣經”。他曾經講過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就很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確。”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說題:“有一位聾啞人,想買幾根釘子,就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比劃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食指立在柜臺上,右手握拳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于是售貨員就明白了,他想買的是釘子。”
“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他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劃出剪刀的形狀。
聽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車修理工開心地笑起來:“哈哈,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為什么要做手勢呀!”
阿西莫夫只得承認自己的回答很愚蠢。而那位修理工在考他之前就認定他肯定會答錯,因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聰明”。
由此看來,影響創意思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平時經常強調教育對創意的意義,其實,除了教育之外,還有不少別的因素值得我們探討。分數的高低并不是決定智力的一切,當然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摘自《文學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