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璇
名家引路
一
現在,這一切居然屬于她了,可惜那有資格佩戴這垂涎已久的裝飾品的美麗長發已無影無蹤了。不過,她依然把發梳摟在胸前,過了好一陣子才抬起淚水迷蒙的雙眼,微笑著說:“我的頭發長得飛快,吉姆!”
……
吉姆還沒有瞧見他的美麗的禮物哩。她急不可耐地把手掌攤開,伸到他面前,那沒有知覺的貴重金屬似乎閃現著她的歡快和熱忱。
“漂亮嗎,吉姆?我搜遍了全城才找到了它。現在,你每天可以看一百次時間了。把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非但不按她的吩咐行事,反而倒在睡椅上,兩手枕在頭下,微微發笑。
“德拉,”他說,“讓我們把圣誕禮物放在一邊,保存一會兒吧。它們實在太好了,但目前尚不宜用。我賣掉金表,換錢為你買了發梳……”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閱讀心得
小說講述了一對貧窮的年輕夫妻想互贈圣誕禮物,丈夫為了給妻子買發梳賣掉了祖傳的金表,巧的是妻子為了給丈夫買表帶賣掉了美麗的長發,結果,兩樣珍貴的禮物都變得沒用了。小說結尾的設計非常巧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此處巧合法的運用凸顯了純潔的愛情之美,使故事熠熠生輝。
二
衛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新媳婦這時臉發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衛生員為難地說:“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
——茹志鵑《百合花》
●閱讀心得
“我”無意間把受重傷的通訊員安排在了屋檐下的那塊門板上,而這塊門板上放的恰巧就是新媳婦那床繡著百合花的新被子。這種巧合一下子就烘托出了悲壯的氛圍,令人動容。
三
“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這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著呢。”花白胡子一面說,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聲下氣的問道,“康大叔——聽說今天結果的一個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誰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兒子么?那個小家伙!”康大叔見眾人都聳起耳朵聽,便格外高興,橫肉塊塊飽綻,越發大聲說。
……
小路上又來了一個女人,也是半白頭發,襤褸的衣裙,提一個破舊的朱漆圓籃,外掛一串紙錠,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但終于硬著頭皮,走到左邊的一坐墳前,放下了籃子。
那墳與小栓的墳,一字兒排著,中間只隔一條小路。華大媽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飯,立著哭了一通,化過紙錠,心里暗暗的想,“這墳里的也是兒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觀望了一回,忽然手腳有些發抖,蹌蹌踉踉退下幾步,瞪著眼只是發怔。
——魯迅《藥》
●閱讀心得
文中有兩處巧合,第一處是華小栓吃的人血饅頭恰好是蘸了革命者夏瑜的血,第二處是夏四奶奶給兒子上墳時刻意想避開人,卻偏偏碰上了同樣給自家兒子上墳的華大媽。華小栓吃了所謂的“救命良藥”,但還是死了;夏四奶奶面對吃了兒子的血的華小栓母親時,卻現出“躊躇”“羞愧”的神情,這樣的諷刺正是通過安排巧合展現出來的。
四
話說宋江因躲一杯酒,去凈手了,轉出廊下來,跐了火锨柄,引得那漢焦躁,跳將起來,就欲要打宋江。柴進趕將出來,偶叫起宋押司,因此露出姓名來。那大漢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哪里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宋江扶起那漢,問道:“足下是誰?高姓大名?”柴進道:“這人是清河縣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間一年了。”宋江道:“江湖上多聞說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里相會。多幸!多幸!”
柴進道:“偶然豪杰相聚,實是難得。就請同坐一席說話。”
——施耐庵《水滸傳》
●閱讀心得
宋江因殺了閻婆惜而投靠柴進,機緣巧合下遇到了日后幫助他一起南征北戰的武松——酒后的宋江站立不穩,一腳正巧“跐了火锨柄”,惹怒了正在烤火的武松,后經由柴進介紹,兩人一見如故。這“一腳”就是巧合的契機,是作者故意設計的一個動作細節,此處場景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但又符合生活的基本規律。
寫作借鑒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作文若想情節曲折精彩、亮點叢生,少不了一個“巧”字。“巧”是精巧、巧妙的意思,要求不著痕跡。“合”是巧的結果,首先指的是密合,就是情節的完整性;其次指合理,就是情節符合常規;最后指恰合,就是情節的恰切別致。
運用巧合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條線索貫全篇。
想要情節起波瀾,需有所寄托,不然,一味地敘述會顯得單薄空洞,所以設置一條線索是很好的方法。線索要精心挑選,因為它需要和人物發生各種關聯,且貫串全篇。
2.一個“配角”推情節。
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果單純靠“主角”推動,會顯得很生硬,可以安排必要的“配角”,用配角不經意間的言行來牽線搭橋,甚至引出情節的轉折點;或者以“配角”輕松平淡的口吻、不一樣的視角來敘述故事,推動情節發展。
3.一處細節藏深意。
可以說,正是諸多的細節構成了整體的情節,細節,是情節的表現點。就從屬關系而言,細節服務于情節,而情節上的巧合需要細節去具體呈現。
學生習作
拜 師
◎楊佩佩
“快點,別磨蹭了!”一大早媽媽就開始不停地催。
“哎呀,知道了!馬上就好!”琳琳不耐煩地回應道。
“從上個禮拜就和你說,今天要去見馬老師,讓你提前準備,結果你還是拖拖拉拉,和人家說好九點見,這都已經八點半了。馬老師可是名師,你大姨找了好多人才和她聯系上,有這么好的機會,你也爭點氣……”
琳琳嘆口氣,背好書包,在媽媽的數落聲中走出了家門。
媽媽開著車,十來分鐘就到了馬老師家小區門口。路過水果攤,她停了車,攤前人不多,只有攤主和一位奶奶。媽媽很快就挑好水果回到了車上,剛要離開,突然覺得車子碰著了什么東西。她搖下車窗,發現碰倒了那位奶奶的小推車。
還沒等奶奶說話,媽媽先開了口:“大娘,不好意思啊,把您的推車撞了,不過我看也沒撞壞。我這兒實在有急事,得先走了,對不住啊!”說完便一腳油門駛進了小區。
一路上琳琳都皺著眉,猶豫半天才說:“媽媽,咱們剛才應該把推車給奶奶扶起來……”
“你知道什么?也不看看時間,第一回見馬老師就遲到好嗎?萬一那個大娘一直糾纏,非得要賠償呢?”
聽媽媽這么說,琳琳只得保持沉默了。
到了馬老師家門口,媽媽按響門鈴,卻沒有人開門。
“咋沒人啊?”等了一會兒,媽媽拿出手機準備給馬老師打電話,突然聽到樓梯間傳來腳步聲,一回頭,竟是剛才那位奶奶,只見她把小推車放在墻角,拎出里面的水果,一臉慈祥地看向母女二人。
“您是……馬老師?”媽媽試探地問。
奶奶點點頭,笑著說:“不好意思,久等了吧!隨便買了點水果,也不知道孩子喜不喜歡……”
奶奶熱情地招呼母女倆進門,媽媽卻漲紅了臉,手里的果籃仿佛有千斤沉。
【山西太原市外國語學校】
點評
媽媽帶女兒前去拜師,買水果時無意撞倒了一位奶奶的推車,卻沒有表現出歉疚的態度,沒想到這位奶奶就是女兒未來的老師。此番巧合安排很精妙,前文就埋下了伏筆,比如媽媽的急性子正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故事生動曲折,情節合理,且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實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