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莽
卡巴迪運動被人們形容為“高配版的老鷹捉小雞”,運動強度遠遠高于游戲。由于要擒住進入己方場地的“小雞”,“老鷹們”往往一擁而上,抱腿、摟腰,把對手死死按在地上,因此也被人們稱為“行走的格斗技”。這項運動傳入中國后,很多家長看了頗有顧慮,擔心孩子參與運動時受傷。
但卡巴迪很受南亞地區民眾歡迎,尤其是在印度,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開展歷史。這項運動考驗參與者的力量、技巧和勇氣,只需要簡單的場地,不需要其他器材,一群人就可以熱熱鬧鬧地玩起來,便于開展。
杭州亞運會上,印度男女隊包攬了卡巴迪冠軍。印度男隊在9屆亞運會上8次奪冠,女隊在4屆亞運會上3奪冠軍,展現了他們的強大實力。在男子決賽中,印度隊遭遇伊朗隊強有力的挑戰,在最后一分鐘取得領先,最終以33比29取得勝利。女子團體決賽中,印度隊與中國臺北隊始終緊咬比分。雙方戰至最后一分鐘,老到的印度隊在領先兩分的情況下送給對手一分,以消耗時間,最終以26比25拿到冠軍。印度選手庫馬里表示,中國臺北隊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隊伍,在比賽中制造了很多麻煩,是值得尊敬的對手。
卡巴迪運動起源于西亞,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最初它只是一種民間游戲,有多種不同玩法與規則。卡巴迪傳入南亞后,深受印度人民的歡迎,他們統一規則,建立游戲制度,卡巴迪逐漸走入了賽場。據印度記者介紹,卡巴迪聯賽在印度擁有4億多收視人口,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世界杯。
卡巴迪運動與中國頗有淵源,男子卡巴迪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成為比賽項目;2010年廣州亞運會,女子卡巴迪也成為比賽項目。卡巴迪正是在這兩次中國舉辦的盛會中實現了重要的“升級”。
隨著卡巴迪“入亞”,它的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東亞地區,中國臺北組建了男女兩支隊伍參加杭州亞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杭州亞運會卡巴迪競賽技術運行主任薛保紅介紹,目前已有五十多個國家加入國際卡巴迪聯合會,達到了申奧標準,卡巴迪“入奧”程序已經啟動。
卡巴迪運動在中國的校園也有開展,為了避免運動過于激烈導致參與者受傷,一些比賽修改了規則,改為“腰旗卡巴迪”,參與者不必擒住對手,只要扯掉對方的腰旗即可得分,大大地增強了比賽的安全性。
杭州亞運會的卡巴迪比賽在瓜瀝鎮舉辦,這里的卡巴迪運動開展良好,賽事組織規范。在杭州亞運會測試賽階段,他們的競賽組織得到了亞洲卡巴迪聯合會認可,被授予“中國卡巴迪之鄉”稱號。這將進一步激勵卡巴迪運動在中國開展。

卡巴迪小組賽,伊朗(紅)對陣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