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柏強
問:秋轉冬,氣溫降低會在哪些方面影響鍛煉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答: 一是氣溫下降會讓體感溫度更低,增加受涼的風險,因此需要采取適當的保暖措施。二是低溫可能導致肌肉僵硬,因此需要更長時間的熱身和伸展活動。三是寒冷的空氣可能會引發呼吸系統問題,特別是哮喘患者。四是氣溫寒冷常使路面變硬結冰,或有雨雪覆蓋,鍛煉會增加滑倒的風險。五是寒冷天氣下,心率會上升,更要小心地監控鍛煉強度。六是寒冷條件下,不容易感到口渴,但仍要保有足夠的水分。七是寒冷中,關節更容易出現不適,需要格外關注和保護。八是秋轉冬時節,氣溫往往變化無常,健身計劃不可一成不變,要適度調整。
問:秋轉冬季節如何著裝,既保持身體溫暖,又不會過熱?
答:1. 采用分層穿著的方式,選擇吸濕排汗的基礎層服裝,中間層用于保暖,外層則用于防風和防水。這樣可以根據體感溫度調整衣物。
2. 大部分體熱散失發生在頭部和手部,所以戴帽子和手套能幫助保持溫暖。選擇帽子最好能覆蓋耳朵。
3. 選擇吸濕排汗的運動服裝,以避免汗水在身體表面冷卻。同時,防水外層可以在雨或雪天保持干燥。
4. 選擇合適的運動服裝材料,優先選擇絕緣性能好的,如羊毛或技術性纖維,它們可以保持溫暖并排汗。
5. 適應天氣,根據天氣預報調整著裝。在比較寒冷的天氣中,需要多穿一些層次,在溫暖一點的天氣里則酌情減少層次。

問:如何避免在寒冷天氣中受傷,特別是在戶外運動中?
答:1. 運動前充分的熱身是關鍵。可以進行輕柔伸展和動態熱身,讓肌肉和關節做好運動準備,以降低拉傷和扭傷的風險。
2. 選擇合適的運動服裝。最好分層次穿著,以保持溫暖,確保外層服裝具有防風和防水功能,同時保持透氣性。
3. 佩戴防護裝備。參加高風險活動,如滑雪或滑冰時,務必佩戴頭盔、護腕、護膝等。
4. 避免過度用力。冷空氣會使肺部工作更加艱難,所以要降低運動強度,給身體更多的時間來適應寒冷的環境。
5. 保護皮膚。寒冷和干燥的天氣會導致皮膚裂紋和凍傷,可使用保濕霜等保護暴露的皮膚,如臉、手和耳朵等。
6. 關注路況。雪天或結冰路面上運動,要特別小心路況。穿著合適的鞋子,考慮使用防滑裝備,如冰爪等。
7. 保持水分攝入。在寒冷的天氣中,持續飲水有助于防止脫水,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
8,虛心請教。遇到極端天氣或不確定能否安全戶外運動時,最好聽聽運動醫學專家或教練的建議。
問:.為了滿足轉冷季節的能量需求,是否需要調整飲食?
答:是的。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 寒冷天氣中,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保持體溫,因此需要適度增加熱量攝入。
2.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尤其在鍛煉前后,要確保飲食中包含足夠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面包、燕麥、米飯等,以提供持久的能量。
3. 蛋白質是維護肌肉和身體修復的關鍵。秋轉冬后,身體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應對寒冷的環境。
4. 健康的脂肪可以提供額外的熱量,也有助于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可選擇橄欖油、堅果、鱷梨等食物來補充健康脂肪。
5. 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免疫系統和身體功能至關重要。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類食品,確保充足的營養。
6. 盡管寒冷天氣中不易口渴,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對身體功能和運動仍至關重要。
7. 如果平時飲食不能達到平衡的營養需求,可以考慮補充維生素、礦物質或蛋白質。
8.不要只憑感覺和想象隨意調整飲食,可向營養師或醫生咨詢,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
問: 冷天健身,如何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
答:以下這些具體方法有助于實現目標:一是帶上保溫的水瓶,并在鍛煉過程中維持一定的水溫。溫水更容易飲用,尤其在寒冷天氣中。二是設置鍛煉過程中的飲水提醒,每隔一段時間就喝一些水,即使不感到口渴。三是選擇熱飲,如熱茶、熱檸檬水等,既可以提供水分,又有助于取暖。四是吃一些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蘋果、橙子等水果或西紅柿、黃瓜等蔬菜。五是鍛煉前后,通過稱重或尿液顏色來評估體液損失。如果體重減輕或尿液濃縮,那就是體液不足,要多補充水分。六是極端寒冷天氣,可以考慮室內鍛煉,更容易控制水溫和水分攝入。
舉個例子:晨跑前,準備一杯熱檸檬水,將它放在保溫瓶中。在鍛煉過程中,每隔20分鐘停下來,喝一小口溫水,這有助于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又利于水溫和時間把握。
問:寒冷天氣下,如何預防肌肉疼痛和關節不適?
答:1. 充分熱身,進行輕柔的全身性熱身運動,特別是關節周圍要熱身到位,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2. 在鍛煉前和鍛煉后,進行適當的伸展,有助于預防肌肉和關節的僵硬,重點鍛煉涉及的肌肉群。
3. 選擇保暖性好的運動服裝,尤其要覆蓋關節和肌肉的部位,如護膝和護肘,都可提供額外的保暖和支持。
4. 寒冷天氣,肌肉更易發僵受傷。要適度減少鍛煉強度,避免過度運動,特別是在開始一個新的運動項目時。
5. 戶外鍛煉時,保持整個身體溫暖是關鍵。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穿上保暖的襪子,避免身體關鍵部位失去太多熱量。
6. 鍛煉后,要進行適當的恢復活動,如冷卻運動和輕柔伸展,有助于減少肌肉酸痛和關節不適。
舉例說明:如果是跑步愛好者,可在跑前進行5-10分鐘的慢跑和動態伸展來熱身。確保穿上適當的保暖服裝,尤其注意頭部、手部和腳部的保暖。跑步后,進行5-10分鐘的慢跑和全身伸展,在溫暖的環境中恢復。
問:在惡劣的寒冷天氣,可選擇哪些室內鍛煉替代戶外運動?
答: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室外運動被室內運動替代的方式:
1. 戶外跑步 -> 室內跑步機
2. 戶外自行車騎行 -> 室內靜態自行車
3. 戶外游泳 -> 室內游泳池
4. 室外籃球 -> 室內籃球館
5,戶外瑜伽 -> 室內瑜伽室
6,戶外登山 -> 室內攀巖墻
7. 室外足球 -> 室內足球場
問:如何調整訓練強度和目標,以適應轉冷的季節?
答:1. 減少高強度運動。如果常進行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激烈的跑步或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就要考慮降低強度,以減少肌肉和心臟的額外負擔。可改為更為溫和的有氧鍛煉,如散步或慢跑,以保持鍛煉的連貫性。
2. 增加力量訓練。寒冷季節,增加力量訓練的頻率和強度,可幫助保持體溫和肌肉質量。建議力量訓練在健身房或家中進行,利用器械或自身體重鍛煉。
3. 注重柔韌性訓練。冷天氣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變得僵硬。因此,增加柔韌性訓練,如瑜伽或伸展,有助于保持身體的柔軟性和關節的靈活性。
4. 考慮將戶外鍛煉轉移到室內進行。
5. 注意鍛煉時段的選擇。天氣較冷的時段是早上或晚上,可以考慮調整鍛煉時間,改為在白天相對暖和的時候運動,以提高鍛煉的舒適度和有效性。
6. 設定新目標。天氣轉冷,可以設定新的鍛煉方式和目標,如改進某種技能、學習新的運動或嘗試室內鍛煉項目,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增加鍛煉的樂趣和動力。
問:天氣轉冷后,戶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要注意什么?
答:天氣變冷,身體的肌肉溫度較低,會導致肌肉的柔韌性降低,關節潤滑減少;冷空氣對呼吸系統也有刺激作用,身體需要多點時間來適應。準備活動也會與溫暖天氣有所不同,以兩個常見健身項目為例:
戶外跑步: :正常情況下,熱身需要10-15分鐘,但在冷天,建議增加到20-30分鐘。要進行全身活動:如關節旋轉、慢跑、高踢腿、踏步等,逐漸提高心率。選擇適當的保暖衣物,并考慮多層穿著,便于運動中調整。避免在冰雪路面上跑步,減少滑倒受傷的風險。
露天游泳:慢慢進入水中,讓身體有適當時間適應水溫。進行水中熱身,如水中踏步、手臂擺動等。避免水溫過低時游泳,否則會有冷水休克的風險。穿著適當的泳裝,如冷水中可穿潛水衣。游完后迅速更衣保暖,最好喝熱姜糖水,以快速恢復。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