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渲 石嘉欣 謝小林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建筑設計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許多城市建筑的設計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人們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習慣,這使得許多城市居民感到壓抑和不適應。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本文將基于心理學的角度對城市建筑設計進行分析,以期為城市建筑設計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心理學;城市建筑;城市建筑設計分析
城市建筑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還要考慮人們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習慣。一個好的城市建筑設計應該能夠提供一種舒適、安全、宜人的環境,使人們感到愉悅和放松。此外,城市建筑設計還應該考慮到人們的心理環境,例如人們對安全、歸屬感、自尊等方面的需求。
一、城市建筑對心理的影響
(一)城市建筑的空間對心理的影響
寬敞明亮的街道和公共空間可以提升人們的心情和幸福感。相比之下,狹窄擁擠的環境會引起焦慮和不適。高密度和擁擠的建筑很難給人以私密感,缺乏個人空間也會影響心理健康,而相對寬敞透明的建筑結構更易于提升心理舒適度。總體來說,一個友好的物理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1]。
(二)城市建筑的色彩、材質、照明對心理的影響
建筑物的色彩、材料和照明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色彩作為建筑的語言,訴說著不同的故事。例如,暖色調的照明可以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而冷色調的照明則可能讓人感到緊張和壓抑。同時,不同的建筑材料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石材給人以穩定感,玻璃則給人以通透感[2]。
二、心理學在城市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一)符合人類行為習慣原則
遵循人類行為習慣的原則,意味著在創造或改進產品、服務時,我們應深入洞察人們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需求。這不僅關乎功能的實現,更在于用戶體驗的每一個細節,使設計更加貼合人們的日常習慣,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不忘舒適感的重要性。尊重并理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讓每個人都能在產品或服務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價值。同時,確保其穩定可靠,避免任何可能的困擾和疑慮。
(二)營造歸屬感和自尊感原則
城市建筑設計還需注重營造歸屬感和自尊感。讓人們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增強人們的自尊心。例如,通過設置公共藝術、文化活動等場所,讓人們有機會參與其中,提升居民的歸屬感和自尊感。同時,注重公共空間的社會功能,為人們提供交流、互動的場所,增進人際關系,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體現地方特色原則
選擇建筑色彩時,要考慮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例如中國傳統建筑常常采用紅色、黃色等鮮艷的色彩,而地中海地區的建筑常常采用白色、藍色等清新明亮的色彩。同時也需要根據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來確定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
1、地理環境因素。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影響城市的色彩規劃與應用。許多城市的色彩應用能夠與當地特定的地理環境相得益彰,形成獨特的城市色彩之美。例如,我國的濱海城市青島以紅瓦、黃墻、綠樹、碧海、白云、藍天而聞名。在青島的建筑色彩中,除了“紅瓦黃墻”是人工色彩外,其余城市色彩構成要素都是借助當地特定的自然色彩來展現城市的魅力。
2、氣候條件因素。不同的氣候條件會對城市建筑色彩建設產生規范作用。例如,氣候比較炎熱的地區,建筑色彩一般選用具有反光、散熱作用的高明度、低純度和偏冷色彩的顏色為建筑的主體色彩。巴西的氣候大多數時候位于赤道線以及南回歸線之下,因此,巴西的建筑外立面色彩多呈現明亮顏色,如粉紅、粉綠、亮黃、淡青等,這些顏料基本上屬于較高明度、低純度的顏料[3]。
三、心理學在城市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實踐
(一)居住建筑中的應用
在居住建筑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隱私需求、社交需求和休閑需求。例如,設計合理的戶型布局,保證居民有足夠的個人空間;設置寬敞的公共區域,便于居民交流互動;規劃宜居的綠化環境,讓居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休閑的場所。
(二)公共建筑中的應用
在公共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如在公共場所設置明顯的導向標識,便于人們找到目標地點;在擁擠的場所增加私密空間,降低人們的焦慮感;在公共場所配備舒適的座椅、休息區,供人們休息和放松。
四、不同類型的城市建筑設計中心理學應用的案例分析
(一)商業建筑:購物中心、百貨公司等的設計分析
商業建筑,尤其是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不僅僅是磚瓦和水泥的堆砌,更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它們的設計,不僅關乎外觀的美觀,更涉及顧客的購物體驗和商家的經濟效益。
首先,空間布局如同大自然的脈絡,引導著人們的步伐。合理的布局使得顧客在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中,可以輕松地找到他們想要的商品或服務。流暢的人流動線,既增加了顧客的滿意度,也提升了商家的經濟效益。
其次,視覺吸引力是商業建筑的魅力所在。色彩的搭配、照明的選擇以及陳列的展示,都是為了創造一個令人愉悅的購物環境。當顧客踏入這樣的空間,仿佛置身于一個藝術品中,每一次購物都是一次美好的體驗。
(二)教育建筑:學校、圖書館的設計分析
對于圖書館,信息架構的合理設計是基礎。無論是書籍的分類、檢索系統的優化還是電子資源的整合,都要讓讀者在知識的海洋中輕松航行。閱讀空間的設計同樣重要。柔和的照明、舒適的座椅以及便捷的插座等設施,都是為了讓讀者能夠沉浸在書香中,享受閱讀的樂趣。當然,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技術服務也成了圖書館設計的關鍵環節。從紙質書籍到電子資源,從實體空間到虛擬空間,圖書館的設計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三)其他公共建筑:博物館、藝術館的設計分析
博物館和藝術館的設計應注重內涵、美學和功能。設計師要從空間布局、設施配置、環境保護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考慮,以創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蘊又富有創意的公共空間。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欣賞和傳承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實現公共建筑的價值所在。以下是對博物館和藝術館設計分析的概述:
空間布局;博物館和藝術館的空間布局需滿足展示、教育、研究等多重功能。設計師要合理規劃各功能區域,如展示區、辦公區、學術研究區等,同時確保空間的開闊性和流動性,方便觀眾參觀和交流。
外觀設計:博物館和藝術館的外觀設計應具有地標性,體現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現代建筑設計追求簡約、大氣,同時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使之成為城市天際線的一部分。
展示空間設計:展示空間是博物館和藝術館的核心區域,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展品的安全、展示效果和觀眾體驗。照明設計尤為重要,要保證展品的光照條件符合文物保護要求,同時創造出舒適的觀賞環境。
五、結論
城市建筑設計作為一門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心理學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心理學在城市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原則和實踐進行分析,可以為城市建筑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然而,心理學在城市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仍需不斷探索和研究,以期在未來的城市建筑設計中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謝慧華.城市設計在城市規劃實施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28):87-88.
[2]羅笑天,張靜.景觀設計在城市設計中的創新運用[J].智能城市,2019,5(13):30-31.
[3]麻愛美.基于色彩心理學的城市色彩規劃設計[D].天津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