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菲熱木·艾克熱木
摘 要:如今社會繁榮發展,其中依然存在著邊緣群體的社會融入問題。本文將結合懷特《街角社會》中在貧民窟詳細記錄的以街角青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的觀察和參與過程,重新審視社會的內部結構和相互作用的關系,為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提供新的視角和反思點。
關鍵詞:街角社會;街角青年;參與觀察
一、作者與貧民區背景
威廉·富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1]。由于意大利移民到美國的歷史,作者選擇了研究美國的一個意大利貧民窟,作者先介紹了社區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構成,以及當時該社區所處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該社區是一個以意大利移民為主的工人階層社區。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非意大利裔人士也逐漸涌入該社區,包括黑人、波蘭人和愛爾蘭人等其他族裔。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各種不同種族和文化的群體開始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社會網格。總體來說,《街角社會》所描述的是一個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都較為惡劣的貧民區,其中不同種族和文化的群體相互交接著,作者詳細闡述了他的研究方法,包括實地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
二、“嵌入”與“分離”
這是一本經典的田野調查研究,他在書中詳細記錄了自己在社區的觀察和參與過程。對于如何平衡參與和觀察,懷特在文中既能“嵌入”與又能很好的“分離”。懷特認為要想深入地理解一個群體,就必須嵌入到這個群體中去,以便更好地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因此,他在研究過程中盡可能地融入到當地社區中,成為社區內部的一員,并通過與居民建立聯系和互動,獲取更多信息和理解。但是,懷特同時也強調了分離的重要性。他意識到,如果完全融入到當地社區中,有可能會失去對社會現象客觀的觀察和評價能力。因此,在進行觀察和記錄時,他盡量保持一定的距離和客觀性,避免過多地被當地文化和價值觀念影響。在實際操作中,懷特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來平衡參與和觀察。例如,在參加活動或對話時,他盡量采取旁觀者的角色,記錄下來群體成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進行深入訪談時,他則更多地聆聽并詢問居民的看法和經歷。總之,懷特通過嵌入與分離的方法,成功平衡了對波士頓北區社會群體的參與和觀察,從而獲得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結果。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并觀察了當地的社會生活,如酒吧、教堂、家庭聚會等,以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網絡。他還采訪了一些居民,以獲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街角與“小人物”團體
書中的“街角”指的是這個社區的公共場所,如酒吧、咖啡館和商店等。在這個社區里,街角被視為一個非正式的聚集地,年輕人通常會在那里度過大部分時間,與朋友聊天、玩耍和交流消息。這些“街角男孩”通常會形成類似幫派的小團體,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護和支持。這本書其中研究對象是一個名為“Corner Boys”的年輕男性群體,他們聚集在波士頓的街頭角落。在書中,懷特通過深入觀察和訪談這些年輕人,揭示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與周圍社會的互動關系。他發現,“Corner Boys”傾向于形成一種小團體文化,表現出對權力、尊嚴和榮譽的追求,同時也展現出一定的抵制和反抗意識。此外,懷特還觀察到這些年輕人與警察、家庭和社區等各種社會機構之間的復雜關系。他認為,這些關系不僅反映了社會結構和權力分配的現實,也影響著這些年輕人的行為和態度。
該書中提到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團體,其中,諾頓幫或街角幫(Norton Gang或Corner Boys)是一個由多克(Doc)領導的街頭團伙,他們在社區內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另外一個群體則是由奇克領導的俱樂部,成員主要是年輕的大學生。他們的行為和價值觀與諾頓幫有很大的不同,但兩者之間仍然存在互動和交流。然而,兩個群體都依靠某種形式的社會互動來維持群體團結。由于權力斗爭,俱樂部逐漸成為政治,導致兩個集團之間的互動分歧。街角團體的形成具有多重原因,其中包括文化、價值觀、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種族差異等。這些因素導致了街角團體成員對于主流文化和制度感到排斥和不信任,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獲得教育和就業機會的可能性。街角團體的運作方式主要是基于互助和自我保護的原則,以及社區內部的權力、利益關系。同時,街角團體內還存在著一些領袖人物,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可以影響組織的決策和運作。除此之外,街角團體還有明顯的文化特征,如使用特別的語言、服飾、音樂等。這些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街角團體成員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四、總結與思考
從城市治理的角度來看,首先,加強居民自治是提高社區治理信任度的重要途徑。在書中,社區中介人的發揮作用雖然有利于解決某些問題,但同時也存在著濫用權力、侵害公共利益等問題。因此,建立和完善居民自治機制,讓社區居民自主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管理和監督,可以減少社交圈子和中介人對社區治理的影響,促進社區治理的民主化和規范化。其次,多元參與是提高社區治理信任度的另一種方式。在中國社區治理中,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等多方參與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書中,社交圈子和社交網絡可以為居民提供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等便利,從而增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愿和能力。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參與機制,鼓勵各方在社區治理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可以增強社區治理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最后,協作是提高社區治理信任度的關鍵。社區居民通過組織、協作和互助等方式,實現了許多社區事務的解決。在中國社區治理中,也需要建立相應的協作機制,促進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之間的合作與協調。通過共同努力,不斷完善社區治理機制,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治理的滿意度和信任度,為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從社會工作者角度來看,首先,在社會工作實踐中,我們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社區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就像《街角社會》中所做的那樣,通過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情況,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并制定更為貼近實際的社會工作方案。其次,在社會工作實踐中,建立互信關系和社交支持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威廉·富特·懷特研究的街角團體就是一種社交支持體系,它能夠幫助當地居民建立聯系和互相支持,緩解他們的生活困難,同時也有利于社會工作者開展工作。承認和賦予主動性是對待一個異質性社區的最好辦法,然而街坊文教館的角色卻讓我觸目驚心:他們雖留在社區,然而終究是外部體系的一份子,并無意愿融入社區人民。大劉在三體中說到:星艦地球文明已經是一個不同于地球文明的文明了。這一觀點對于像我一樣在外地讀大學并學社科的人而言特別有啟發意義,當我們在對家鄉進行調查的時候,我們究竟是懷著異鄉人還是主人公的心情進行研究的?當我們在外面成家立業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有心去關注家鄉親人朋友的近況以及家鄉基礎設施的改善?主人公精神一旦挖掘出來,就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因此希望大家多關心家鄉社區發展,不要讓自己與故鄉漸行漸遠。再次,在社會工作實踐中,我們需要關注社會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最后,在社會工作實踐中,我們需要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社會工作中來,共同推動社區發展和進步。
書中所描繪的社交網絡和社交圈子,以及其中存在的權力分配和控制問題,為中國社區治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通過加強居民自治、多元參與和協作等方式,可以提高社區居民對于社區治理的信任度,促進社區治理的規范化和民主化。
參考文獻:
[1][美]威廉 · 富特 · 懷特.街角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