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鑫 張彥艷
摘 要:本文探討了如何營造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分析了城市濕地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并以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為例,對其景觀營造進行剖析,從而得出景觀營造的策略。通過本文的研究,以期為現代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多樣性營造,提供更多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多樣性營造;杭州西溪濕地公園
秉承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支撐,以“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為號召,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美好家園。城市濕地在城市這一復合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內部的植物景觀營造顯得十分重要,如何更好的發揮這一優勢,需要我們正確剖析目前現狀問題,不斷學習優秀營造手法,從而得出植物景觀營造的對策。
一、城市濕地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濕地生態理解存在誤區
濕地內可借助人為干預的因素。在西溪濕地公園中,運用人工科學技術和材料,幫助其形成緩坡,從而加速生態修復目地。在某些情況下,若置之不理維持原狀,其生態不一定能得到自我恢復,反而加劇了其惡化速度。生態保護和人工改造之間的關系需要正確、理性的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植物營造更好的觀賞效果。
(二)植物景觀設計認識不清
景觀營造可以從多角度切入分析。濕地植物配置應彰顯出濕地特有的景觀效果,同時考慮植物種類和其適宜條件。應巧妙運配環境、資源、季相等要素,從而營造出獨特的景觀效果。一些設計常采用相關圖案為藍本,修建出球體或幾何體的植物景觀,無法彰顯濕地生態獨特的自然風貌。
(三)缺乏高素質的施工人才
施工人員多為外來務工或老年人,對栽植密度、景觀營造、養護管理等不能較好把控。以及一些專業能力不強的管理者,和團隊中協作性不強等因素,都將對園林綠化的后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1]。
二、杭州西溪濕地公園場地概況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國內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擁有獨特的5A級景區,被人們譽為"天堂綠肺",是極其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植被覆蓋面積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不僅擁有完善的生態系統,而且其中包含了多種類型的濕地,如城市濕地、農業濕地和文化濕地,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濕地景區,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和獨特的地理風貌。其中的濕地植物園,被評為中國首個國家級濕地類植物園,它將西溪地區獨有的濕地環境,如基塘、河流和灘渚等系統,這些環境中內涵多樣性的濕地植物,完美地呈現在人們面前[2]。植物景觀營造情況具有以下特征:
(一)種類豐富
西溪濕地公園擁有眾多的科屬種,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公園匯聚600多種濕地植物,從喬木到挺水植物,從浮水植物再到沉水植物,如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水馬齒(Callitriche L)等水生植物。濕地植物有遮光、保溫、降低風速、吸附過濾污染物、攝取存儲營養物等強大的生態作用,還用于科普展示,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美麗的自然環境。
(二)因地制宜
在景觀營造方面,根據此區域的面積和植物的外形、生態習慣,為該區域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植物景觀。例如,在水面相對比較寬闊的區域選擇葉面舒展、曲線優美等水生植物,如睡蓮(Nymphaea tetragona)、荷花(Nelumbo nucifera)、海壽花(Pontederia cordata)、雨久花(Pontederia cordata)、花葉蘆竹(Arundo donax)等,使綜合比例協調,并為湖泊增添了更多絢麗色彩,讓人感官上更為多樣化,以此達到帶來更多俊美獨特景致的目地。
(三)區域景觀
在不同區域的景觀營造方面,西溪濕地針對各種類型的水體自然環境采取截然不同的構景方式,從而創作出獨特但合乎場地性質的自然濕地美景,供人類游覽賞玩。沿著水岸線邊,選取高低不一、色彩變化的植物種類,利用群植和散植等植物造景手段,使延岸景觀有機的組團配置,活躍景致增加情趣。
三、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營造建議
每個城市濕地公園都有其獨特之處,植物對于城市濕地公園的美化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必須遵守一些特定的原則和指標,并采用有效的方法來配置植物,建設和維護好公園景觀。
(一)可持續健康發展
將植物種類劃分好優先等級,并結合考慮當地的景觀功能,以便創造出獨特的區域景觀,同時應避免對濕地造成破壞。設置變化的季節性景觀,結合對生態保護的意識組織不同的觀賞路線。植物景觀營造是一個動態變化,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從前期規劃到后期養護管理等方面,綜合考慮其植物景觀的營造。
(二)運用美學的藝術手法
融合水體周邊環境,注重景觀構圖,滿足基本的藝術原理,這也是濕地水生植物配置時,需要融匯貫通的。例如,荷花、浮萍為喜陽的水生植物,占據著荷塘大部分的面積,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映照出了生動的濕地景觀畫面,同時,選擇對受污染水體有凈化吸收作用的植物,更好的展現了濕地景觀功能。
(三)以人為本生態優先
當雨季來臨時,水位會急劇上升,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建議在水較深的區域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護岸、種植草坪、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以此來抵御水位上漲帶來的危險,同時也能讓游客欣賞到植物和水面的美麗景致。根據當前的氣候條件,濕地的深度和廣度各異,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并栽植不同類型的植物種類。
四、復層設計群落研究
通過采用復層種植方式,更好的突出自然景觀,營造濕地植物生態群落[3]。對植物群落的深度研究,構筑出一個完整的、協同的、融合的系統,它不僅保護了周邊的環境,而且還讓濕地的生態系統發揮出最大的自我調控功能,通過不斷的反饋,讓植物群落得到適當的改變,從而實現最佳的生態系統發展,而不是僅僅依靠外界的干預,這樣才能讓這個系統達到最佳狀態,從而達到最優的結果。
五、結語
濕地植物景觀配置,需要充分結合濕地系統的功能及植物的特性,以將不同類型的植物優勢發揮出來, 從而更好地起到凈化水體、改善生態環境等效果,以此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地。文章聯系西溪濕地公園場地植物景觀營造現狀,在項目中充分剖析水生植物的特性,通過濕地植物景觀的營造幫助項目實現良好的景觀呈現效果。對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營造的研究,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同時這項工作也涵蓋了許多不同學科技術,需要我們前赴后繼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黃李光.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工程施工存在問題與改善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23(11):11-13.
[2]唐瓊,蔡懷光.杭州西溪濕地的綠色空間[J].森林與人類,2023(06):112-115.
[3]洪志猛.城市森林群落結構構建理論與景觀優化途徑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5(01):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