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王天文 張豐
我國養豬行業發展迅速,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已經成為主要的生豬養殖模式。與以前的散戶相比,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飼養管理、疾病防控工作特點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合理制定生豬養殖綜合防疫方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從多個層面闡述規模化生豬養殖場豬病綜合防控方法,希望能夠給生豬飼養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規模化養殖生產中,因為生豬養殖場中生豬數量多、豬群相對集中、飼養密度高、環境擁擠,所以豬舍微環境一旦發生變化,會給衛生條件帶來很大的影響,進而誘發病毒細菌侵害,大幅度地增加豬群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在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內,工作人員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加大豬病的綜合防疫力度,降低疾病出現的概率,減少生豬養殖場的經濟損失。在綜合防疫過程之中,技術人員要依據豬病以及生豬養殖場的現實情況予以分析,提供合理的防疫方案,進而提升生豬養殖場的防疫工作水平。
在實際運作中,生豬養殖場中的工作人員需要按時對公豬、母豬的身體健康情況予以評估,一般要進行嚴格的抗體檢測。如果從公豬或者母豬體內查出了隱性病菌,應立即予以篩除處置,避免將疫病傳播到更大范圍,也防止剛出生仔豬及豬群的健康受到影響。只有確保種豬的機體狀況良好,生豬養殖場才有可能培育出身體健康的仔豬。生豬養殖場還需要牢牢地秉持自繁自養的基本準則,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防止各種病毒通過運輸帶入養豬場的風險發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豬群因長距離運輸等應激因素而誘發疫病。
按照我國農業農村部門的要求,輸入至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域的易感動物,需要嚴格依據有關規范開展隔離檢疫工作。針對新引入的豬種,工作人員要對其隔離飼養40 d。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需要對新引入的豬種進行實驗室檢驗,檢驗過關后才可以將其混入到豬群中。但是目前部分生豬養殖場在引種結束后,只進行簡單的隔離觀察,很少進行實驗室檢驗。更有甚者,個別生豬養殖場不僅不進行隔離觀察,也不開展實驗室檢測工作,而且直接將豬種轉移至豬舍,大幅度地增加了疫病傳播的可能性。生豬養殖場只有按照標準進行引種,嚴格完成隔離后的檢疫任務,才可以逐步抑制疫病的輸入。
為了減少人體攜帶的病原體或細菌所帶來的風險,生豬養殖場需要在出入口位置特別設置專門的消毒設施,所有人員及交通運輸工具都需要消毒后方可進入。
生豬養殖場需要確保所飼養生豬的營養充足,不能隨意減少飼料配方中的營養物質含量。有研究發現,肽制品能夠有效地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提升生豬繁殖水平及抗應激的水平。在喂養仔豬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相應地增添生物活性藥物,以幫助仔豬合理克服斷奶之后產生的應激反應,從而提升仔豬的免疫能力,從而減少疫病的發生。
工作人員需要確保豬舍內通風順暢、空氣新鮮,減小硫化氫、氨氣等不良氣體的濃度,以避免豬群感染其他呼吸道的傳染疾病。工作人員還需要留意豬舍的室溫,務必要將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在炎熱的夏季,工作人員需要注意開展避署降溫工作;在酷寒的冬季,則需要進行相應的避寒保溫處理,盡量將室內溫度保持在舒適的范圍內。
疫苗接種要結合生豬養殖場情況,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在注射疫苗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規范流程進行操作,確保疫苗充分發揮效果。藥物預防是指在疫苗防控的基礎上,為豬群提供其他補救性免疫的措施與方法。例如,在秋季面臨氣溫逐漸降低的情形時,工作人員常要在豬飼料中摻雜一些防控呼吸道傳染疾病的藥品;在冬季天氣極為寒冷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需要在豬飼料中相應地添入一些防止腹瀉的藥品。母豬分娩的過程中,還要相應地服用一些防控乳腺炎的藥,同時還需要給新生、新購的仔豬提供預防疫病的藥品。
綜上所述,在開展規模化養殖工作期間,生豬養殖場務必要采取全方位的防疫策略,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案,減少生豬疫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消減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