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興市人民法院
周某駕駛的小型轎車與葉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致葉某受傷,兩車受損。 經交警部門認定,周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葉某無責任。 傷者葉某向泰興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周某及保險公司賠償相關醫療費用及損失。 被告周某、某保險公司均對責任認定有異議,稱事發時原告葉某駕駛車輛速度較快,且未佩戴頭盔,對事故的發生存在過錯,被告不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針對雙方爭議焦點,承辦法官至交警部門調取了事故卷宗,確認事發時葉某未佩戴安全頭盔。 同時,醫院的診斷報告顯示,原告因事故致顱腦損傷。
法院審理認為, 交警部門已認定,周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葉某無責任, 葉某因本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有權獲得相應賠償。 但原告駕駛電動自行車未佩戴安全頭盔,且因事故致顱腦損傷,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存在過錯,可減輕周某的責任。
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法院判決葉某的損失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超出部分, 由周某承擔95%的賠償責任,其中醫療費的10%為非醫保用藥,由周某予以賠償,其他部分不超過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限額,由人民財保太湖度假區支公司予以賠償;葉某承擔其余5%的責任。
頭盔對于非機動車騎行者來說, 相當于機動車駕駛員所系的安全帶,是保護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線!然而,在我們身邊,電動車交通事故一再發生, 不戴頭盔的現象也屢禁不止。 令人恐懼的不是慘烈的事故現場, 而是少數市民對規則和法律的漠視。 前“車”之鑒,后“車”之戒,拒絕不戴頭盔駕乘電動車, 文明參與交通,從你我做起。


提問:
我退休時被一家公司高薪聘用, 雙方約定了工作期限和報酬等事項。 第一個月領取報酬時,我發現與約定的數額不符, 原來是公司從中代扣代繳了個人所得稅。 請問我已不屬于法定意義上的勞動者,也得納個稅嗎? 該按何種應稅項目繳納?
律師解答:
退休人員再就業,確實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因此所取得的收入不屬于“工資、薪金所得”,而是“勞務報酬所得”。
《個人所得稅法》第2 條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三)勞務報酬所得;(四)稿酬所得……”你退休后再就業所取得的收入在上述應納稅項目之列,公司作為扣繳義務人對你扣除個稅是正確的。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規定:“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