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林,陳 華,杜成勛
1.米易縣氣象局,四川米易 617200;2.米易縣農業農村局,四川米易 617200;3.攀枝花市氣象局,四川攀枝花 617000
米易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南角,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獨特的氣候條件是該地區發展早春枇杷的先決條件。正常年份,每年11月即有少量枇杷上市,春節前即可大量上市,但2023年米易枇杷出現了近年罕見的晚熟現象。研究分析這一現象背后的成因,對優化枇杷花期調控措施、避免和減輕這一現象造成的影響、提高種植效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2022年米易縣氣象要素變化特征,探討光、溫、水異常分布與枇杷上市延遲之間的聯系,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得到導致米易枇杷晚熟的氣象成因,并討論可能采取的措施。
攀西地區歷來就有野生枇杷自然分布,農戶也將原生枇杷當作經濟作物栽培,但引入大果枇杷品種(平均果重在50 g以上)的歷史則較短。現在米易枇杷實際栽培面積在20 km2左右,主要分布在1 150~1 650 m海拔范圍內河谷地區和中山地帶,其中丙谷鎮芭蕉箐村、草場鄉龍華村及頂針村、白馬鎮的栽培面積最大,占全縣枇杷總面積的80%左右。此外草場鄉碗廠村、丙谷鎮頭碾村及牛棚村、撒蓮鎮灣崍村、攀蓮鎮柳溪村等地也有一定面積分布。米易縣已建成了包括丙谷、草場和白馬3個枇杷種植示范區,示范區種植面積超過13 km2。
品種方面,雖然前后引入20多個品種進行試種,但由于全國大多數地區枇杷都在5—6月上市,米易縣發展枇杷要取得市場優勢,需發揮早熟優勢。因此,最終形成規模化生產的僅“早鐘六號”和“大五星”2個品種,占了枇杷種植面積的99%以上,其中“早鐘六號”從當年12月一直可以銷售到翌年3月,“大五星”從1月上市一直銷售到5月初。
枇杷原產于北亞熱帶,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我國種植分布范圍較廣,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各省,枇杷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溫度、充足的光照、較多的降水和濕潤的空氣、無嚴寒天氣。米易枇杷果大厚實,果形整齊均勻,呈圓形或卵圓形,果面呈金黃色或橙紅色、色澤鮮艷、果皮薄、毛茸多、銹斑少,果肉細膩、軟滑爽口、甜味濃厚、汁多鮮美;果肉、果汁中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以及鈣、磷、鉀、鐵等營養物質。枇杷質量分為以下等級:一級:單果重在40 g以上,果形端正豐滿、大小均勻,著色良好、鮮艷,無銹斑、無病蟲害、無損傷,且具有該品種最佳肉色。二級:單果重在30~40 g,果形著色較好,銹斑面積不超過10%,無畸形果、無損傷,且基本具有該品種肉色。米易冬春枇杷集中在元旦、春節前后上市,是全國枇杷最早上市的地區之一,適值春節消費旺季,米易枇杷栽培經濟效益良好,在全國枇杷生產中獨具特色。
然而,根據米易縣農業農村局調查報告和調研結果,2022年12月米易枇杷仍未上市銷售,2023年1月中旬米易枇杷上市量仍較2022年偏少85%,2月中旬上市量才達到常年水平,上市期出現了明顯的推遲,錯過了2023年1月的春節消費旺季,與2022年相比,推遲上市45~60 d,在果實品質、產量優于常年的情況下,價格卻較往年下降10%~20%,總產值較去年增加6.7%。
米易縣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立體氣候,境內全年干、雨季節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區全年無冬,秋春相連,夏季長達5個多月。氣溫晝夜變化大而年變化小,易出現冬春少雨干旱,夏秋多雨現象。多年平均氣溫19.9 ℃,最冷月平均氣溫11.7 ℃,最熱月平均氣溫25.2 ℃,極端最高氣溫41.2 ℃,極端最低氣溫-2.4 ℃。年均降雨量1 101.2 mm,其中5—10月降水量1 037.3 mm,占全年降水量的94%。年平均無霜期307 d,年平均日照時數2 397.4 h,占可照時數的55%。年平均風速1.7 m/s,最多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蒸發量2 178.5 mm。年平均雷暴日數55.8 d。主要氣象災害有高溫、干旱、暴雨、洪澇、大風、雷暴。米易縣2022年年平均氣溫19.6 ℃,與歷年平均氣溫20.0 ℃相比較偏低0.4℃;年極端最高氣溫38.5 ℃,與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1.2 ℃相比偏低2.7 ℃;年極端最低氣溫1.9 ℃,與歷年極端最低氣溫-0.7 ℃相比偏高2.6 ℃,年內出現2次短時強降溫天氣。年降水量為853.7 mm,與歷年平均降水量(1 069.9 mm)相比偏少20%,年內出現區域性暴雨3次,出現了持續48日的春旱,持續23 d的伏旱和持續37 d的冬干。年日照總時數為2 171.9 h,與歷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 427.0 h相比偏少11%。年平均氣溫正常,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時數偏少,年度干旱情況接近常年。
從米易縣國家氣象站以及丙谷、白馬、草場3個枇杷種植區的區域站2022年月積溫、降水和日照距平(表1),可以看到國家氣象站的積溫、降水距平變化趨勢與種植區內3個區域站的積溫、降雨距平變化趨勢高度相似。因此在分析較長時間尺度的資料時,使用國家站的資料代替種植區內的氣象資料進行變化趨勢分析。根據表1可以分析得到米易縣2022年逐月的溫度、降雨、日照變化特征主要有:2月、4—6月氣溫持續偏低,3月、7—8月氣溫偏高,1月、9—12月氣溫與常年基本持平;1—5月降水整體偏多,其余月份降水偏少;全年大部分時段日照時數都偏少,僅有7—8月、11月的日照偏多。

表1 2022年米易縣部分氣象站主要氣象要素距平值 ℃·d
李元良等[1]在研究攀西地區枇杷早花晚花的成因時指出“春梢抽發較晚的時候,亦逢4—5月的強光高溫,抑制生長,5月中下旬雨季來臨,6月起夏梢猛長,如果樹形和肥料沒有跟上,夏梢久不充實。待到9月氣溫上升之后才能形成花芽,10—11月抽花,果熟期就在翌年3—5月。正常抽發的春梢,也正常抽發夏梢。如果夏季陰雨過多,繼續旺長,7—8月不能形成頂芽,待到8月下旬或9月才形成頂芽,要么不開花,要么開晚花。”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2023年米易枇杷晚熟事件,但具體情況還是存在差異。查閱近20年米易縣氣象資料,米易縣夏季陰雨天氣偏多的年份常有,但早春枇杷推遲到2月中旬上市卻不常見,同時在2022年夏季(6—8月)整體氣溫偏高、降雨偏少的情況下,上市期仍出現大幅推遲,與夏季陰雨過多導致的開花延遲還是不同,因此詳細分析2023年米易枇杷晚熟的氣象成因仍十分有必要。
米易枇杷生產采用控時成熟技術,在果實生長關鍵時期若出現光照不足,低溫、陰雨天氣,會導致果實成熟緩慢,從而影響新梢抽生,2022年1—4月米易枇杷正處于果實采收期,并抽發春梢。這一時段米易的氣候特征是2、4月氣溫偏低和3月氣溫偏高,1—4月累計積溫為2 030.0 ℃·d,較常年偏少僅76.6 ℃·d,1—2月降水偏多,3—4月偏少,1—4月累計降水62.5 mm,1—4月日照與常年相比屬于持續偏少,較常年偏少16%,累計偏少161.1 h。綜合來看2月出現了氣溫偏低、日照偏少、降雨偏多,3種不利因素疊加的情況,但這一狀態持續時間較短,2月降雨天數也僅有4 d,且這段時期米易枇杷本身就有加強灌溉的需求,因此1—4月氣象要素配置異常可在一定程度上對后續物候期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仍是有限的。從米易縣整編氣象資料來看,1—4月出現類似強度的低溫、陰雨天氣是較為常見的,但翌年枇杷上市期均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由此可以推論2022年1—4月氣象要素配置異常并不是導致2023年米易枇杷晚熟的主要原因。
5月是米易枇杷生產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從生產上而言5月要停止灌水,以利于控梢。但2022年5月米易降水量達到140.4 mm,較常年偏多105%,表現出了降水偏多的特征,與生產上想要達到的效果產生矛盾,因此5月降水量偏多可能是導致米易枇杷上市推遲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但查閱近年米易縣氣象資料,發現多個年份5月降水量與2022年5月降水量相當,但當年均未發生枇杷大幅晚熟的情況,僅僅水分異常不足以導致次年枇杷上市期大幅推遲。
從近10年氣象數據來看,有2013年5月降雨122.3 mm、2018年5月降雨138.0 mm,與2022年5月降雨量相當,同期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4.4、25.3 ℃與多年平均值25.1 ℃相差不大,但2022年5月的月平均氣溫僅為22.5 ℃明顯低于多年平均值,因此在5月份降水偏多的情況下,疊加氣溫偏低可能是導致枇杷上市期大幅推遲的主要氣象原因。從近20年的氣象數據來看,2006—2008年連續3年5月的溫度、降水與2022年5月相似,2006—2008年5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23.6、23.2、23.5 ℃,降水量分別為109.9、142.1、68.7 mm,但2006—2008年并未出現枇杷上市期大幅推遲的情況。為了進一步分析在5月降水量偏多的背景下氣溫資料的異常,對上述年份5月氣溫資料進行分析,發現2022年5月日最高氣溫的分布與其他年份相比呈現出了較大的差異(表2)。

表2 米易縣不同年份5月日最高氣溫日數
2022年5月日最高氣溫≥32 ℃的天數僅9 d,最高氣溫≥34 ℃的天數僅3 d,并未出現最高氣溫≥36 ℃的天數,均大幅低于同期值,即使與月平均氣溫相似的2006—2008年5月相比,各檔次高溫日數也是大幅偏少的。為了進一步分析最高氣溫異常的持續情況,統計上述年份6—8月的最高氣溫日數,得到表3。由表2、表3可以得知2022年5月高溫日數偏少的情況持續到6月,2022年5—6月36.0 ℃以上的天氣僅出現2次。

表3 米易縣不同年份6—8月日最高氣溫日數
在光照上,5—6月的日照分別為151.8、98.3 h,較常年分別偏少37%、43%,是米易縣有氣象記錄以來,5—6月累計日照時數最少的年份。5—6月日照時數嚴重偏少、高溫日數大幅偏少、加之5月降雨偏多,這種情況自米易縣有氣象記錄以來是很少見的,與之最接近的年份還是在2001年,雖然缺乏米易枇杷詳細的農技措施和物候期資料,導致無法準確評估各氣象要素對晚熟事件的影響程度,但根據國內一些專家對枇杷光合作用的研究分析,高溫和強光對果樹光合作用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以預見5—6月高溫日數偏少和日照偏少,將導致米易枇杷缺乏這種抑制,加之降水偏多,將造成枝梢旺長,直接影響結果枝老熟[2-4]。因此5—6月氣象要素配置異常是導致2023年早春枇杷上市期推遲的重要原因。
7—8月是米易縣的主汛期,光溫水條件好,也是米易枇杷新梢營養生長,成為結果枝的重要階段。2022年7—8月最主要的氣候特征表現為月平均氣溫由6月的偏低1.5℃,轉變為7、8月的偏高2.0、1.6 ℃,整體來看7—8月累計積溫偏多114.4 ℃·d,≥34 ℃的日數也較其他年份多;7—8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少29%,累計偏少124.9 mm,6月26—7月18日甚至出現持續23 d的伏旱。楊建平[5]在研究米易枇杷時指出,7—8月多雨,氣溫偏低,有利于營養生長而不利于花芽分化,并舉例2006年7—8月的干旱少雨天氣下,當年枇杷獲得了大豐收。2022年7—8月平均氣溫較2006年同期氣溫高1.2 ℃,降水較2006年同期降水偏少3.6 mm,因此,2022年7—8月的溫度、雨量配置更加契合楊建平提出的高溫、少雨模型。在5—6月枝梢控制不力的情況下,2023年米易枇杷仍獲得了較高產量,與這段時間的高溫少雨天氣有關,這一時期的氣象要素配置異常也不是造成枇杷上市期大幅推遲的原因。
8—10月為正常年份米易枇杷開花期,但根據調查,2022年米易枇杷開花期推遲到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出現大幅推遲,可以推測導致2023年枇杷晚熟的氣候異常應當出現在開花期前,這與前文所述的5—6月氣候異常導致枇杷晚熟的結論在時間上也是統一的。由表1也可以看到2022年開花前的9—10月連續2月日照偏少、降水偏少,其中日照偏少不利于花芽分化,與國內其他枇杷產區相比,開花前2個月的日照時數僅高于四川龍泉驛產區。若只分析日照,米易縣2020年枇杷開花期前后的7—11月連續5個月日照持續偏少,較2022年偏少更多,持續時間更長,但2021年早春枇杷仍在春節前上市。因此,2022年9—10月日照偏少對枇杷開花的影響是較小的,對2023年枇杷晚熟事件不起主導作用。
11—12月為米易枇杷果實發育期,由表1也可以看到2022年11—12月,米易縣光、溫、水條件與常年相比并無太大差異,可以排除11—12月氣象條件變化導致的枇杷晚熟。
綜上分析,2023年米易枇杷上市延遲是受多種氣象要素配置異常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不利于枇杷按時上市的氣象因素有:2月氣溫偏低、日照偏少、降雨偏多,5月的降水偏多、5—6月高溫日數和日照大幅偏少、9—10月日照偏少,有利于枇杷開花成熟的氣象因素有:7—8月的高溫、少雨天氣和9—11月的少雨天氣。
從2022年米易縣光、溫、水配置異常出發,根據枇杷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氣候條件和相關文獻記錄,分析了對2023年米易枇杷成熟上市有利的氣象因子和不利的氣象因子,并結合米易枇杷實際的物候期表現,得出2023年米易枇杷晚熟事件的主要氣象成因為:5月降水偏多背景下,5—6月高溫日數和日照時數大幅偏少。
根據謝紅江等[6]對攀西枇杷的研究,不同的修剪對攀西枇杷開花結果有明顯的調節作用,為避免再次遭遇成熟期大幅推遲的情況,可以根據本地氣候預測,提前結束枇杷修剪,以更精準地調控枇杷花期。但目前氣候預測準確率還不夠高,實際應用存在較大困難。在研究的過程中也遇到本地枇杷物候期觀測記錄少等問題,規范化開展枇杷物候觀測對進一步開展早春枇杷相關研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