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菊萍
河北省氣象行政技術服務中心,河北石家莊 050022
河北省地形、地貌和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屬于自然災害多發省份,其中,氣象災害占70%以上,其氣象災害和次生災害年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在氣候變化頻繁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日漸多發、頻發、重發,比如近年來的保定“7·21”、邢臺“7·19”北方特大暴雨事件,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的高質量傳播成為防災減災的重要手段。
目前,除氣象部門自有渠道傳播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外,手機APP、社會網站等媒體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媒體在傳播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的過程中存在傳播不規范、信息來源不詳、更新不及時等問題,直接導致公眾獲取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不及時、不準確,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影響生命財產安全,致使無法充分發揮預警信號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降低了預警信號的警示效果。
為了規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傳播,氣象部門出臺了《氣象預報傳播規范》(QX/T 315—2016)和《氣象預報傳播質量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QX/T 316—2016)氣象行業標準,為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傳播和質量評價提供了依據。
對部分主流媒體傳播2022年度河北省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進行數字化評價和等級評定,并剖析了傳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成因,繼而從管理角度對如何解決問題開展了思考。
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是指本省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發布的災害性天氣預警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由名稱、圖標、標準和防御指南構成,包含暴雨、暴雪、大風、寒潮、大霧、高溫、沙塵暴、臺風、霜凍、干旱、雷電、冰雹、霾。
選取了4家網站和10家手機客戶端為評價對象(表1)。

表1 評價對象列表
分析資料數據為14家媒體2022年度傳播有關河北地區的共計125 515條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數據,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信息采集和評價系統采集的數據?;鶞蕯祿轭A警信息發布中心每日發布有關河北地區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數據。
根據行業標準《氣象預報傳播質量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QX/T 316—2016)和《氣象預報傳播質量管理辦法》(氣發〔2016〕92號),以內容一致性、傳播及時性和信息完整性為指標,其權重 賦值如表2所示。

表2 指標及權重
2.2.1 內容一致性評分比較社會傳播媒體傳播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的名稱、圖標、標準和防御指南與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的名稱、圖標、標準和防御指南是否一致。內容一致的,不減分;內容不一致的,記為1次不一致,公式為:
其中,A表示內容一致性得分,Ninc表示內容不一致次數,N表示抽查總次數。
2.2.2 傳播及時性評分以社會傳播媒體傳播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的時間與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時間的滯后值為標準,評估及時性,滯后值≤5 min,及時性得分為10分,每超過5 min扣1分,扣完為止。公式為:
其中,B表示傳播及時性得分,SWi表示第i次傳播及時性得分,N表示抽查總次數。
2.2.3 信息完整性評分依據傳播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是否包括正確的發布單位標注和發布時間標注評估完整性,完整性得分10分,其中,正確標注發布單位得5分,正確標注發布時間則得5分。公式為:
其中,C表示信息完整性得分,Si表示第i次完整性得分,N表示抽查總次數。
2.2.4 綜合評價評分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傳播綜合評價根據一致性評價、及時性評價、完整性評價的權重,計算綜合得分。公式為:
其中,SQ表示綜合性得分。
2.2.5 等級劃分根據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傳播質量綜合評價得分,將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傳播質量劃分為優、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5個等級。綜合評價得分與等級劃分對應表見表3。

表3 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傳播質量等級劃分
被測評網站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一致性結果見表4。

表4 被測評網站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一致性得分表
被測評APP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一致性得分及排名結果見表5。

表5 被測評手機客戶端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一致性得分表
經過對采集的數據和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可看出,4家網站得分均為9.9分,內容一致性結果較好;從表5可以看出,10家手機客戶端中有8家滿分10分,最低分8.6分,內容一致性結果較好。
被測評網站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及時性得分結果見表6。

表6 被測評網站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及時性得分表
被測評APP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及時性得分結果見表7。

表7 被測評手機客戶端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及時性得分表
通過數據分析和評價結果可以看出,被評價媒體及時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從表6可以看出,4家網站得分最高分9.7分,最低分5.3分;從表7可以看出,10家手機客戶端中得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7.1分。14家測評單位在傳播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及時性上均存在延時問題,最高分與最低分差距較大。
被測評網站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完整性得分(表8)。

表8 被測評網站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完整性得分表
被測評APP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完整性得分(表9)。

表9 被測評手機客戶端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完整性得分表
通過數據分析和評價結果,從表8可以看出,4家網站得分均為滿分10分,內容完整性結果很好;從表9可以看出,10家手機客戶端中有6家滿分10分,4家手機客戶端均在9.5分以上,內容完整性結果良好。
被測評網站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質量評價綜合得分及等級結果見表10;被測評APP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質量評價綜合得分及等級表結果見表11。

表10 被測評網站氣象災害預警傳播質量評價綜合得分及質量等級表

表11 被測評APP氣象災害預警傳播質量評價綜合得分及質量等級表
從表10和表11可以看出,4家網站有3家傳播質量等級為優,1家傳播質量等級為良;從表11可以看出,10家手機客戶端中有8家傳播質量等級為優,2家傳播質量等級為良。被測評網站和手機客戶端2022年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質量整體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經過采集的4家網站和10家手機客戶端傳播河北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質量抽樣調查,結果如下:
被測評的14個單位在傳播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時,內容一致性和信息完整性較好。除個別情況外,整體能按照《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和《氣象預報傳播規范》(QX/T 315—2016)要求進行傳播。
被測評的14個單位均存在傳播不及時的情況,且參差不齊。個別媒體傳播預警信號竟延時50 min甚至若干小時以上,喪失了預警信號的作用和功能;個別媒體不及時解除預警信號,已取消的預警信號仍處在生效狀態,容易給公眾造成錯誤提示。
社會媒體在預警信號傳播過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尤其是傳播及時性問題較為嚴重。分析原因:一是社會媒體未能嚴格按照《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傳播,缺乏與氣象部門的有效溝通;二是氣象部門一直保持鼓勵社會媒體積極傳播氣象預報信息的態度,對社會媒體的執法力度和監督力度不足。
為改變這種狀態,氣象部門應加強與社會媒體的有效溝通,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的監控和數據采集的現代化工作平臺,對內在數據接口等方面進行規范,對外在監督、準入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理機制,加強對社會媒體的有效管理與引導,促進社會媒體對氣象信息的規范傳播、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