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莉,李亞玲
武威市氣象局,甘肅武威 733000
氣候舒適度在旅游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是人們選擇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1]。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氣候舒適度的因素,為游客提供更為優質的旅游環境,提升旅游業的整體質量。
目前,國內多數學者在進行氣候舒適度研究的過程中,常使用傳統模型,如溫濕指數、風效指數等經驗模型等,這些模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2]。大部分傳統模型僅考慮氣溫、濕度及風速對舒適度的影響,對日照時數、太陽輻射等因素的考慮較為缺乏[3]。研究指出,通用熱氣候指數(The 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是當前最具適應性的氣候舒適度模型[4]。周文娟[5]利用UTCI模型與2種經典舒適度評價模式進行相關的檢驗,確保了評價結果具有參考價值。
近年來,已有學者對甘肅主要城市氣候因子的氣候舒適度進行了研究。蒲金涌[6]等通過3種經驗模式的綜合對甘肅省主要城市氣候舒適性進行了評價分析;史正燕[7]利用旅游氣候指數TCL,從季節尺度對甘肅省主要旅游城市氣候舒適度進行了分析;賈海源[8]等分析了甘肅省各地區人體舒適度日數年分布。
擬采用UTCI指數,以武威旅游氣候舒適度為主要研究目標,對武威市各個地域的最佳旅游時段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評估和研究,并針對不同地區進行了評價和區域劃分,為游客提供更準確和實用的旅游指南。
(1)武威市5個國家氣象站點近30年(1990—2021年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日平均風速(m/s)、日平均日照時數(h)、日平均相對濕度(%)及日平均水汽壓(hPa)。
(2)武威市內72個區域站點近5年站點資料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日平均風速(m/s)及日平均相對濕度(%)。
(3)通過計算裸體吸收太陽輻射的方式,得到區域內缺失的平均輻射溫度數據,計算平均輻射溫度時利用榆中、民勤2個站點逐時輻射資料計算日總輻射系數。
通用熱氣候指數(UTCI)是一個綜合性的氣候指數,涵蓋從熱到冷的整體氣候條件,建立基于人體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熱平衡機理,模擬人體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熱平衡狀態,從而評估氣候對人體舒適度和健康的影響,被認為是當前最具普適性的人體熱平衡機理模型之一(表1)。通過Bio Klima 2.6這一軟件計算武威各站點的UTCI指數,該軟件集成了迄今為止多種人體舒適度模型[10]。

表1 UTCI等級劃分標準
模型模擬基于標準參照環境的實際熱環境下的人體感知溫度,其中標準參照環境被定義的環境輻射溫度為氣溫;地面上方10 m的風速為0.5 m/s;相對濕度為50%;成年男子步行速度為4 km/?;符合當地環境條件的穿衣種類。公式為:
式(1)中:Ta為溫度(℃);Tmrt為 輻射溫度(℃);Va為風速(m/s);RH為相對濕度(%),通過計算裸體吸收太陽輻射的方式,可以得到區域內缺失的平均輻射溫度數據[11]。
根據武威地域氣候和旅游資源特點,將旅游區域分成4個區劃:南部祁連風情旅游區、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區、北部大漠生態旅游區及祁連雪域旅游區。
南部祁連風情旅游區位于河西走廊沿祁連山脈,該區域主要包括天祝及古浪沿祁連山脈部分景區;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區包括武威及古浪中部的相關景點;北部大漠生態旅游區位于武威北部,古浪北部及民勤縣;祁連雪域旅游區位于海拔3 000 m以上的祁連山景觀區。
為了具體分析武威市UTCI值,分別討論5個主要代表城市UTCI變化特征(圖1a)。作為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區代表城市,涼州區近30年平均UTCI在6.5~10.1 ℃之間,平均值為8.71 ℃。最低值為6.5 ℃,出現在2018年;最高值為10.1 ℃出現在2016年。總體舒適偏涼,該區有偏冷趨勢,幅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圖1 武威市UTCI的時間變化特征
北部大漠生態旅游區代表性城市民勤,夏季炎熱,降雨較少。UTCI平均值為7.03 ℃,總體上低于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區,而高于其他2個旅游區。最低值為4.88 ℃,出現在1996年;最高值為8.02 ℃,出現在2016年。屬偏涼,但該區有偏暖上升的趨勢,上升速率為0.047 ℃/10年。
南部祁連風情旅游區代表城市為天祝及古浪。天祝平均氣溫3.5 ℃,UTCI平均值-0.07 ℃;古浪平均氣溫6.4 ℃,UTCI值在-2.05~4.59 ℃之間,平均值1.4 ℃,舒適范圍是偏涼接近冷的程度,該區有偏暖上升的趨勢。
祁連雪域旅游區位于海拔3 000 m以上的祁連山景觀區,主要代表站點是烏鞘嶺氣象站,平均UTCI值為-10.8 ℃,最低值為-12.18 ℃出現在1996年,最高值為-9.46 ℃出現在2013年,較冷,有偏暖上升的趨勢,上升速率為0.026℃/10年幅度很小。
武威市除了祁連雪域旅游區屬于較冷范圍,其余3個區域均在涼到舒適的范圍內,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舒適度最好。UTCI指數年際變比較穩定,變化波動不大,有偏暖上升或者下降的趨勢。
圖1b為UTCI季節變化特征。這4個旅游區域主要分為3個梯隊。其中,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區與北部大漠生態旅游區屬于第一梯隊,UTCI值總體較高,春、秋、冬季區別明顯,前者低于后者,而在夏季則是后者低于前者;南部祁連風情旅游區主要代表城市為天祝、古浪,UTCI值位于第二梯隊,在春、秋、冬季中,前者值略低于后者;祁連雪域旅游區位于第三梯隊,UTCI值總體最低。
總體上來看,中東部文化生態旅游區與北部大漠生態旅游區秋季舒適度最好,春季較涼,夏季較熱,冬季較冷;南部祁連風情旅游區夏季舒適度最好,春秋季較涼偏冷,冬季冷;祁連雪域旅游區夏季偏涼,春季和秋季較冷,冬季很冷。
利用ArcGIS軟件,得出武威市區域內UTCI值空間尺度上的氣候舒適性。圖2為季節平均UTCI空間分布。從圖中可知,春季平均UTCI值,分別為“涼”“較冷”及“冷”,夏季為“舒適”,“較熱”和“熱”;秋季為“較冷”和“涼”;冬季為“很冷”“較冷”和“冷”。

圖2 武威市季節平均UTCI的空間分布特征
具體來說,春冬兩季的氣候條件在很多地方都比較相近。在夏季時,高海拔地區的天祝及古浪南部氣候條件比較適宜,人體感覺較為舒適。武威市秋季舒適氣候的分布格局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間,整個舒適度區域達到全年最高。
利用UTCI模型,分析了武威旅游氣候舒適度空間分布及時空變化,主要結論如下:
(1)武威市年平均UTCI指數年際變比較穩定,變化波動不大,雖然有偏暖上升或者下降的趨勢,但是數值極小,可以忽略不計。
(2)武威、民勤在秋季舒適度最好,春季較涼,夏季較熱,冬季較冷;天祝、古浪夏季舒適度最好,春秋季較涼偏冷,冬季冷;烏鞘嶺夏季偏涼,春季和秋季較冷,冬季很冷。
(3)武威市年平均氣候舒適度分為2級,“較冷”和“涼”。“較冷”等級的區域較少,主要分布在沿祁連山地區,隨著海拔的增加UTCI值減小,最低值出現在烏鞘嶺。武威市全年舒適偏涼,沿祁連山地區的體感溫度偏低,越往北體感越熱。
(4)春、冬兩季舒適氣候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氣候條件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有一定的規律,逐漸向北移動。夏季,高海拔地區的天祝、古浪南部氣候條件比較適宜,人體感覺較為舒適,是一種地域性很強的氣候資源。武威市秋季舒適氣候的分布格局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間,整個舒適度區域達到全年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