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非
美國眾議院一委員會繼通過8部“挺臺抗中”法案后,當地時間1日又再加3部。美臺加大勾結力度,為島內“臺獨”勢力撐腰張目,被島內媒體批評為已經到了“失智化”的程度。
美兩黨分歧很大
據臺灣“中央社”2日報道,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2月28日通過8部“挺臺抗中”法案,其中包括“臺灣保證實施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定期檢視對臺交往準則,“以確保美國對臺政策的任何改變都有益于深化雙邊關系”。1日再加碼通過3部法案,即“嚇阻美國科技敵國法案”“對抗中國惡意影響力基金授權法案”及“捍衛領空主權法案”。
法案雖然通過,但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分歧很大。臺媒分析認為,這些法案是否最終通過仍有變數,接下來將送交眾議院院會審議,獲眾參兩院通過后才能遞交美國總統簽署后生效。
此前,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還通過“臺灣沖突嚇阻法案”“保護臺灣法案”以及“不歧視臺灣法案”等與臺灣直接相關的法案。“不歧視臺灣法案”提案人、眾議員金映玉煽動美國政府支持臺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參與IMF有關臺灣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定期監管活動、提供臺灣民眾在IMF的工作機會以及讓臺灣接受IMF技術援助與培訓等。
針對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多項挺臺方案,蔡英文辦公室2日稱,“對美國國會展現對臺灣的強勁支持表示由衷感謝,將持續務實及穩健地深化臺美友好伙伴關系”。臺“外交部”也稱將密切關注相關法案審議進展,并與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維持緊密溝通。
另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日報道,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1日晚布,國務院批準售臺數百枚F-16導彈,包括200枚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100枚高速反輻蜉導彈、發射架、訓練彈和技術服務等,金額約6.19億美元。美國國務院官員聲稱,美國依據“與臺灣關系法”和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提供臺灣必要的防御武器和服務以維持臺灣足夠的自我防御能力;2010年至今,行政部門通知國會的對臺軍售案已經超過370億美元。
島內民調不相信“友臺政策”
與民進黨當局對美國會感激涕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島內民眾充滿憂慮。據臺灣《中國時報》2日報道,“民主文教基金會”最新公布的“臺灣人民對美國認知”民調結果顯示,對于美國介入兩岸問題,47%的人認為對臺灣不利,去除不表態的以外為多數比例;至于解決兩岸問題,62.3%的民眾認為由兩岸人民自行解決比較好,只有23%希望讓外部勢力介入。對于美國近年來出臺許多“友臺政策”的目的,有55.4%的受訪民眾認為美國只想利用臺灣壓制大陸,僅19.7%相信“美國真心守護臺灣”。同時,有61.1%的民眾認為臺灣應“不選邊”,遠高于22.8%的“親美反中,選擇美國”。
“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稱,對于美國所謂友好行為,民調顯示臺灣民眾相信美國介入兩岸問題是為了美國利益,但民進黨當局完全倒向配合美菌的“抑中”政策,讓民眾對臺灣的利益和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充滿疑慮。
對臺海現狀的重大破壞
今年以來,美臺加大勾結。美國“2023國防授權法案”簽署成法,其中涉臺內容竟然超過50頁,是有史以來最長篇幅,涉及對臺軍事融資、加速對臺出售武器,加強對臺軍事聯系等,甚至還包括“派遣官員駐臺”計劃,即美國官員未來將進駐臺灣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工作,將臺灣納入美國國家安系。民進黨當局這邊,日前拋出“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在島內制造知慌,各方、各界罵聲不絕。
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的社論稱,美臺關系就變得不可收拾,最有代表性的三大現象三大現象:一是美方對臺灣“烏克蘭化”的全面軍事武裝;二是美方試圖不顧丁切“整碗捧走”臺灣芯片產業鏈;三是美國內部的激進反中右翼與臺灣內部的“抗中獨派”合流。還有評論認為,每一次、每一項美臺關系上的所謂“重大突破”,都是對臺海現狀的重大破壞。“合灣不需要戰爭,需要和平;臺灣需要的是全面避戰,而非全民動員備戰;臺灣不應做美國棋子。”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這些涉臺法案,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他表示,近年來,美國政府各部門提出各種對臺灣的聲援,如支持其加入國際組織等,今年尤其多;但是到底能否真正通過,還要看美方具體的法律程序的過程。朱松嶺認為,美國國內政客現在炒作“反華”“反共”輿論氛圍,似乎是站在他們“政治正確”的一面,但這是錯誤干涉中國內政的表現。
朱松嶺表示,雖然這些涉臺法案未必有實際意義,但美國這種行為會讓島內“臺獨”勢力的惡意影響逐步上升,甚至j造成“黑天鵝”事件,是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