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紀雙城丁雅梔
在“滬倫通”正式開通3年多后,深圳證券父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于2月28日簽署雙方合作諒解備忘錄。這表于在中英兩國監管機構的統籌指導下,雙方交易所正穩步推進“深倫通”項目。香港《南華早報》對此報道稱,“深倫通”項目的推進將有望為企業融資增添第二條中英跨境融資渠道。早在去年2月,“滬倫通”擴容接入德國和瑞士,中企赴歐上市路徑進一步拓寬,此后中國企業到瑞士、倫敦、德國等交易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的步伐加速。隨著越來越多中企赴歐上市,哪些新趨勢逐漸呈現?中企赴歐上市又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地點:英瑞德成熱門選擇
在有關“深倫通”項目穩步推進的消息公布后,英國《晨星報》報道稱,雙方會有序開展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和技術準備,支持企業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資發展。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目前已有多家中國企業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國航、江西銅業、華能國際以及廣深鐵路等涉及能源、交通、通信以及冶金礦產等多領域的數十家企業。
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到倫敦上市有助于企業增強管理效能、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的聲譽、籌集更多資金,為企業帶二來更多流動性。以中國國際航空為例這一家公司在倫敦上市,籌集到12億美元資金。
中企得以進入瑞士資本市場,則源于2022年2月中國證監會修訂并發布的《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此前瑞交所沒有中國企業上市。新規將“滬倫通”機制擴容為“中歐通”機制,所確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前往海外證券交易所發行GDR,可發行的證券交易所也不僅限于倫敦交易所,增加了瑞士和德國的交易所。
瑞士《現金報》報道稱,在2022年最重要的歐洲證券交易所上市地點排名中,瑞士證券交易所成為上市地點第二名,超過了倫敦和阿姆斯特丹,這主要歸功于來自中國的股票發行。
“中國一家屠宰企業希望在瑞士市”,瑞士報紙《一瞥報》報道稱,瑞士證券交易所深受中國公司歡迎。隨著中國牧原食品的到來,中國在瑞士上市的公司又將再多L家。
自去年新規發布,考慮赴德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據彭博社報道,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迎來多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發行GDR的熱鬧場景,目前,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都已獲得法蘭克福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和交易資格。實際上,早在16年前,就有中國企業在德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趨勢:新能源企業成為赴歐主力軍
2月7日,中國鋰礦企業盛新鋰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赴瑞士發行GDR獲批。據了解,如果相關進展順利,該公司將最快于今年上半年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前,已有欣旺達、國軒高科、格林美、杉杉股份等中國鋰電新能源相關企業通過發行GDR在瑞交所上市。而目前在排隊赴瑞士上市的企業中,光伏和能企業占據了大多數。
瑞士正在成為中國新能源企業海外上市的熱門選擇。《南華早報》報道稱,據消息人士透露,寧德時代也計劃于今年通過發行GDR在瑞士上市。
彭博社報道認為,在歐洲綠色轉型的壓力之下,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歐洲上市籌集資金可以讓投資者與消費者更加了解中國的企業。
據《南華早報》報道,在瑞士發行GDR的中國電池制造商國軒高科已與德國大眾汽車合作,在歐洲建立鋰電池供應鏈。生產偏光片和鋰電材料的杉杉股份也曾在提交給證券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發行GDR將有助于其建立“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體系。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3月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企業符合歐洲所倡導的綠色經濟,從這個角度看,歐洲會歡迎中國新能源企業在那里上市。此外,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光伏等在歐洲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這類新能源企業如果能到歐洲GDR上市,在估值定價上也有一些優勢,這對上市公司來說是利好因素。
風險:要研究每家交易所的特點
盡管歐洲上市有諸多利好A但受訪專家提醒,中企赴歐上市前仍需做好準備。
甬興證券副總裁許維鴻3月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脫歐之前,中英兩國在金融領域合作親密,倫敦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脫歐之后,英國經濟政治化傾向嚴重,部分政客會把經濟合作和金融市場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因此有一段時間,中英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有所下降。但此次深交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簽署雙方合作諒解備忘錄對雙方來說都是利好:對中國來說,中國企業需要在海外有資本市場平臺和融資平臺;而對英國來說,將有助于倫敦這一金融中心恢復到之前的地位。
據許維鴻介紹,德國資本市場有它自己的發展風格。德國以制造業為基礎,強調實體經濟,金融杠桿低,投資風格更傾向于藍籌股、權重股或制造業類的股票,德國資本市場流動性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不如紐約和倫敦。因此,中國企業在德國融資估值不高,當地投資者對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接受程度也不如美國。
許維鴻稱,瑞士不屬于歐盟,中國企業進入瑞交所政治障礙相對較少,瑞士蘇黎世更是歐洲老牌金融中心,位于蘇黎世的瑞交所是歐洲第三大證券交易所。瑞士市場流動性不輸歐盟國家,中國企業在當地融資估值也不低,中國企業去瑞士融資是非常好的選擇。
那么,到底什么企業適合去歐洲上市? 許維鴻認為,歐洲的投資者更重視企業的規模和穩健性,所以它的風險偏好顯著低于華爾街的風投。去歐洲上市的中國企業大部分有一定規模和品牌認知度,且有國際需求,所以這類企業能夠贏得當地投資者信心,獲得高估值。
他表示,盡管英美常常將經濟政治化,但歐洲的投資者比較成熟,不容易受短期的政治影響。雖然現在歐洲國家會因為政治問題給中國企業上市設置一些門檻,但影響不大,中國企業在歐洲能否獲得投資者認可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