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3月1日文章,原題:氣候變化正在導致俳句消失嗎? 即使在現代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日本也提供了許多讓我們想起季節的時刻。流行歌曲隨著春天的到來贊美櫻花、餐館宣傳時令美食、正式信件開篇總會提到一些季節性美景。盡管這些時刻讓喜愛日本季節感的我感到些許安慰,但它們也使我想起嚴酷的現實:由于全球變暖,日本傳統中此類多姿多彩的感觸正在消失。季節,尤其是春天和秋天的縮短,是全球變暖造成的無數威脅之一。
這意味著日本文化受到生存威脅,因為季節感對文學、美食和藝術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據說,這種對季節的贊美和欣賞源于日本的地理環境,日本曾經四季分明且時長差不多。
日本文化已經感受到這種變化,俳句即是例證。這是一種源于日本的短詩,其中季節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每首俳句必須包含被稱為“季語”的季節詞語,以表明俳句描寫的現象所在的季節。被廣泛認可的季語及其所代表的季節都會被列入季語詞典《歲時記》內。
季語可以是任何清楚表明季節的詞語,例如特定類型的風、天氣、植物或動物的名稱等,但其中一些正變得越來越難觀察到。職業俳句詩人廣賴哲也(音)說:“以季語小春日和為例,它被用來描述晚一秋至初冬中的一個像春天一樣溫暖和煦的日子,給人一種愜意舒適之感。如今,一年中的那個時候,有許多天都很溫暖,因此你無法真正體會那個季語和相關的情感?!?/p>
一種可以考慮的方法是在更溫暖的現實中找到新的表達方式,但廣瀚表示:“俳句中的多樣化將會消失,祖祖輩輩培養出來的相關文化也將消失。"
俳句只是日本為全球變暖,付出的無形代價之一。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日本傳統:飲食文化“和食”列入世界非上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本的傳統新年食品“御節料理”是典型例子。“御節料理”里的每種食材都有象征意義。但隨著全球變暖破壞生態系統,一些食材正變得越來越難獲得。日本茶道是另一個例子,一些作為裝飾物的時令植物正變得稀缺,因為它們變得更誰種植。
意識到氣候變化正在滲入我們的傳統文化,這讓人不寒而栗。誠然,緩解氣候變化的努力充滿挑戰且耗時耗力,但我們的文化鼓勵我們所有人投入更多精力和熱情。▲(作者Sayumi Take,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