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所網站2023 年10月24 日報道】日本大型托卡馬克研究裝置JT-60SA于2023年10月23日首次成功產生等離子體。這意味著該裝置實現了基本功能,但距離產生可用于開展物理實驗的能持續較長時間的等離子體還需要至少2年時間。
JT-60SA 位于茨城縣,由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所(QST)和歐洲聚變能組織(Fusion for Energy)合作建設和運行,將使用氫和氘開展聚變研究,設計用于產生能夠持續約100 秒、溫度高達2億℃的等離子體,以供開展等離子體穩定性及其如何影響輸出功率的研究,相關成果將為未來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開展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JT-60SA 高15.5 米,能夠容納135 立方米等離子體,在ITER 建成前是全球最大托卡馬克研究裝置。
ITER 計劃是一個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正在法國卡達拉奇(Cadarache)建設一座熱功率50萬千瓦的托卡馬克聚變堆,目的是證明聚變作為一種大規模零碳排放能源的技術可行性。歐盟幾乎承擔了其造價的一半,其他六個成員(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分擔了另一半。建成后,ITER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托卡馬克裝置:直徑和高均為約30 米,總重量達2.3 萬噸,由約100萬個部件和1200個工程包組成。
日本內閣2023 年4 月通過首份旨在推動聚變能發展的國家戰略,強調有必要在國內建立一個新產業,積極參加全球聚變能研發競賽,呼吁私營企業更廣泛參加聚變能研發,并認為聚變能有望成為能夠同時解決全球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下一代能源。